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界》2011,(7):F0003-F0003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洁,汉族,祖籍山西祁县,诏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洁经》,是维摩洁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相似文献   

2.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3.
张定浩 《党政论坛》2012,(20):27-27
哈罗德·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里讲,“所有伟大的诗歌都要求我们被它占有。在记忆中拥有是开始,扩展我们的意识是目的”。如果要我挑选几首伟大的中文诗,《春江花月夜》一定在其中,这首诗里的不少句子都被后人引滥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读过这首诗。闻一多称赞这首诗是“诗中的诗,  相似文献   

4.
《各界》2010,(10):F0003-F0003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刘继兴 《各界》2013,(11):40-41
1947年春,已双目失明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偶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想起已在十年前便因汉奸罪被处死的该书作者黄浚,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吻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诗曰:  相似文献   

6.
衣殿臣 《学理论》2008,(15):81-84
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增添了光彩。2004年3月,《光明日报》率先开展“百城赋”征文活动,截至目前为止,已刊发近五十篇作品,势头正劲。在《光明日报》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7.
浅论诗及其审美特征卢洪涛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这种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因而,要了解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诗。一、诗是什么?对于...  相似文献   

8.
徐有光 《团结》2008,(1):45-48
朱蕴山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不断追求进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者和爱国者。朱蕴山是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上千首诗作。他的人生也像一首诗,像诗一样壮丽,像诗一样豪迈,也有着诗一样的意境。他像一首史诗——他的人生足迹与历史的步伐步步相印;他像一首抒情诗——毕生都在抒发着对革命的钟情和对祖国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生活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2,(11)
郑燮(1693年--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相似文献   

11.
《各界》2012,(10)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唐代诗人。现存诗六首,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诗外功夫]典出宋代诗人陆游父子关于[诗]的对话。陆游有一子也想学父亲样做个诗人,但又苦于写不出好诗来,于是!便向父亲请教写诗的*诀窍*。陆游告诉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二指出,能不能写出好诗,关键不在于一诀窍』,而在于诗本身以外的东西,也即生活阅历和文学修养。后人便用「诗外功夫*泛喻与事物本体表面看来并无直接关联,但又在实质上能起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诗外功夫*是指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范围以外的那些对人的思想、感情、意识有影响的因素。比如,用人上的取舍啦,规章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3.
“乌台诗案”发生于1079年,“车盖亭诗案”发生于1089年,两次都是文字狱,前后相隔10年.“乌台诗案”与事主苏东坡的名声成正比,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车盖亭诗案”的事主蔡确虽然贵为宰相,但文名远不如坡公,又被宋史列入“奸臣传”,所以,“车盖亭诗案”几乎被历史遗忘.其实,如果说“乌台诗案”作为一个政治事件,还能算事出有因的话,“车盖亭诗案”则纯属捕风捉影、无限上纲;“乌台诗案”是改革派打击保守派,“车盖亭诗案”则是保守派打击改革派,它们都是北宋知识分子之间的政治倾轧,给我们留下一条从无耻走向更加无耻的政治轨迹.  相似文献   

14.
天一马 《各界》2011,(6):72-73
清道光五年(1825年)冬,龚自珍写了一首《咏史》诗,其中有一句“避席畏闻文字狱”。大意是,友朋聚会,本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但席间有人谈到文字狱,因不忍听、不敢听,只好退席,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5.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演绎了乱世之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灵魂深层的情感冲突,同时也生动地展示诗者的艰难与困境,灵魂无处皈依的悲情。《咏怀诗》的价值和艺术魅力,不是对魏晋易代历史事件的实录,不是给出人生的答案作为指引,而是一种生命之忧最殷深的悲慨,一种生命之美最卑微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呈现出作者哲性与诗性的生存状态,仕与隐、仙与尘、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无处安顿的灵魂如岩浆喷薄出血泪的诗,千古绝唱,万年流芳。.  相似文献   

16.
华锡兰 《学理论》2010,(23):196-197
自魏晋时期开始,山水田园诗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固定下来,并开始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在唐代,山水田园诗得到了高度发展,出现了大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著称于世的杰出诗人。而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繁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道、儒、佛的思想影响力,隐逸之风的盛行,以及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所提供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璐瑶 《学理论》2009,(10):72-74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大陆乡愁诗几近沉寂。但台湾乡愁诗却以其特殊的精神寄托方式,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类型的诗歌。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余光中,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至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但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语境以及台湾现代诗人特殊经历而形成的心理感受,使他们的诗中蕴含着的是特殊文化环境下的独特心理感受,抒写出的是独特文化心理反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9,(22):61-61
四季是一首诗,它描绘着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深沉;四季是一曲交响乐,高低错落的四个乐章,和谐地融为一体……四季是诗,四季是画,四季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思文 《各界》2010,(2):1-1
春老何需叹落英,陌上夏日花更红;后来自有蓬勃在,极目四野一望青。这首诗,是王汶石写于1993年6月间,时逢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是他心迹的表露,也是他坦诚的抒怀。  相似文献   

20.
邻家尽相识     
赵丽宏 《民主》2013,(4):62-64
杜甫虽然有时自比陶潜,但他在草堂过的并非隐士生活。尽管地处偏僻,杜甫还是结识了周围的邻居,并和他们和睦友好地相处。在草堂诗篇中,可以读到不少和邻居有关的篇章。写到和邻居交往,杜甫的笔下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欣喜和温情。五律《寒食》,是杜甫在草堂安家后不久写的一首诗,寒食,即清明,是初春时节,杜甫在诗中写到了他的邻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