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晓光 《世纪桥》2004,(3):52-55
1949年8月,在中国人民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受中央委托组建新中国人民空军、后来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任司令员的刘亚楼率领一个小型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苏联,与苏联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举行了3次会谈,达成了苏方向中方提供飞机和教官,帮助建立航空学校,培养空、地勤人员的协议。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亚楼从苏联回国不久,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1947年2月,东北局派刘亚楼到东安检查航校工作。 早在20年代,我党就开始关注航空事业,培养航空人才了。1925年至1936年的11年间,我党先后派出5批共20多人到广州 孙中山先生办的黄埔军官学校航空班及苏联的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其中先后学成的有常乾坤、王弼、唐铎等人,他们是最早置身于航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人。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党未能组建起自己的航空队。  相似文献   

3.
1949年4月,正当刘亚楼准备率十四兵团挥师南下,参加解放中南广大地区的战斗时,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参谋长。此后,刘亚楼把毕业的精力献给了人民空军的建设事业。以最快速度组建航校1949年10月24日,苏联援助我国建设航校的首批专家23人乘火车到达北京。25日,刘亚楼组织起两个联合勘察小组,指定吕黎平负责一个组,请苏联歼击航校校长顾问参加,勘察航校校址,并确定以早开学、节经费、环境安全、适于空中训练为原则。不久,两个考察组认真考察后,将考察的结果向刘亚楼作了汇报,刘亚…  相似文献   

4.
一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1910年3月生,福建武平人.18岁参军,19岁当团政委,23岁已是赫赫有名的长征先锋师--红2师(即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2师)政委(后任红1师师长)了.到陕北不久,就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8年,毛泽东派刘亚楼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6月间,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5.
组建后勤机构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对日本宣战。8月9日,就在苏联出兵的当天,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遵照中央的指示和朱德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约11万人,干部团(队)约2万人迅速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6.
刘亚楼于1938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二战爆发后,刘亚楼参加苏联红军当了参谋,并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建立功勋,让苏军高层对他刮目相看,多次动员他加入苏联国籍,但都被刘亚楼谢绝了。  相似文献   

7.
中央领导提出“拜师”请求 1949年6月下旬至8月下旬,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报告中,刘少奇提出苏联帮助中国的一些具体方式,其中就包括“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来苏联参观与学习”. 当时,斯大林几乎答应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有关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所有要求.毛泽东对此十分满意,并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实行完全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外交方针.而且,毛泽东在7月25日给刘少奇等的复电中也提到了赴苏参观团的问题,指出:“同意在目前就开始派遣各种参观团到苏联去参观和学习各项经验.”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湘潮》2005,(5):4-10
新中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位著名高级将领,为新中国空军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自1929年古田会议前夕起,刘亚楼就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刘亚楼坚定地拥护和贯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决策及战略构想,深受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刘亚楼和毛泽东之间,有着特殊的将帅情怀。毛泽东半开玩笑地对刘亚楼说:“你说留在后方没出息?那好,我10年不准你上前线”1910年4月8日,刘亚楼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8月,19岁的刘亚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个月后,刘亚楼参加了…  相似文献   

9.
离开国内战场8年之久的红军名将刘亚楼,1946年春突然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前身)参谋长。刘亚楼重又回到我军,这与时任大连市委书记的韩光从中联系分不开。刘亚楼和翟云英结为伉俪,还是韩光作的媒呢。不久前,笔者在北京中纪委大院拜访了原中纪委常务书记韩光,听他讲述他与刘亚楼在东北共同战斗的难忘往事早在1938年4月,时任抗大教育长的刘亚楼,被中央军委选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下半年,他告别抗大,经新疆踏上赴苏行程。到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他刻苦学习马列理论和现代军事知识,而且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端起斟满葡萄酒的酒杯笑着对新任空军司令员说:"亚楼同志,中央指派你们去苏联谈判建空军,你就是全权代表。预祝你们顺利完成任务,为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干杯!"刘亚楼豪气冲天将酒一饮而尽。然而,两次谈判境况迥异……  相似文献   

11.
1965年5月3日,湘店公社一条弯弯曲曲的石路上,行色匆匆地走来几位解放军战士。他们找到刘亚东,要他和刘协昌(刘亚楼同父异母之弟)立即随他们去上海。“出什么事了?”“刘司令病重。”刘亚楼是半年前患病的。1964年8月18日,他随李先念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毛泽东坐飞机一波三折 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共和国组建了自己的空军,民航也从无到有.按理,作为共和国领袖的毛泽东也应有专机了,可事实却不是如此.毛泽东对空军的厚爱众人皆知,可他不仅没有专机,每每外出要求空军给派飞机时,都遭拒绝.堂堂的党、国家和军委主席,连坐飞机的权利都享受不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曾有一条禁止他坐飞机的不成文规定.因此毛泽东几次向刘亚楼提出要坐飞机,刘亚楼都以"空军没啥好飞机,飞行员水平也不高"为由,委婉地加以回绝.面对集体的决定、战友们的关心,好长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只好"忍气吞声",个人服从组织嘛.每次离京出巡,他只能将就着坐专列.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摘     
“还是飞机这东西好” 1956年5月3日,毛主席第一次乘坐空军的飞机。 当日清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来到机场,听取飞行准备情况汇报,为本次航行做最后的准备。 8时许,毛主席和随行人员乘坐的小车径直停在8205号飞机旁。毛主席跨出车门,笑眯眯地仰望着飞机。刘亚楼趋步向前:“报告主席,这是苏联制造的里—2  相似文献   

14.
刘亚楼,原名刘兴昌,1910年4月8日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母曹秀孜生下刘兴昌后卧床不起,第二天就病故了。父亲刘克芳因无力抚养他,就把他过继给同姓好友刘德香,并改名为刘振东。1929年8月中旬,刘振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表示跟党永远干革命,更上一层楼,就改名为刘亚楼。2020年4月8日是刘亚楼空军上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特把其战斗的一生概述如下,权当纪念。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军的将军史册上,刘亚楼是共和国的一代名将。他是我军历史上屈指可数啃过苏联"洋面包"的高级指挥员,是极富现代军事素养的名将。同时,刘亚楼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称得上一位"常胜将军"。长征路上,许多硬仗、恶仗几乎都有  相似文献   

16.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福建武平湘店人,从红四军时期就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冲锋陷阵、指挥作战。在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屡立奇功,有“智将”的美誉。建国之初,刘亚楼受命负责组建人民空军。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他带领空军党委一班人,奇迹般地建设起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7.
《党史天地》2007,(8):24-24
中央派林育英赴湘,重建湖南省委 林育英肯定毛泽东的建党、建军和建设地方的思想 192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派林育英到长沙去帮助中共湖南省委和组建工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亚楼(1910.4-1965.5.7),福建省武平客家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战略家。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25日出任首任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1959年起历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今年4月,是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开辟纪念专栏陆续刊登文章、图片,以纪念这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人民军队建设中屡立奇功,享有"智将"美誉的开国上将。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一度“失去”坐飞机的权力,因为当时中共中央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禁止他坐飞机。毛泽东多次在外出时要求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给他派飞机。刘亚楼每次都以“空军没有好飞机,飞行员技术水平低”为由,委婉地回绝了。  相似文献   

20.
留学苏联的高干子女4821(即1948年中央选派21名中央领导人和烈士子女留学苏联的别称)每年欢聚一次,他们一起回忆当年中央的那个英明决定:在解放前,派他们去苏联,并指明不学军事、政治,只学经济、工业,为建国做准备。学成回国后,4821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担当重任,大都成了各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领军人物。当然也有个别例外,高岗之子高毅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