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传承》2006,(Z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毛泽东在“八大”开幕词中的名言。毛泽东作报告、演讲的底稿,从不让人代笔,唯一的例外就是中央“八大”开幕词。毛泽东曾起草过两个稿子,可不知为何都没有写完。于是毛泽东让陈伯达起草,然而他的稿子让毛泽东觉得写得太长,扯得又远。于是毛泽东找到了田家英,说“: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时间非常紧迫,这时离八大召开只有几天了,田家英花了一个通宵把初稿赶了出来。毛泽东比较满意他写的这份稿子,立即送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有关同志那里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八大”召开那天,…  相似文献   

2.
<正>陈毅元帅写过一句诗:"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其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颇有启发意义。"当面敢批评","敢"字很重要。和其他工作一样,批评有时可能会碰钉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有时可能会被误解,好心当作别有用心……面对此种境况,就得有耐心,有勇气。触龙说赵太后,在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曾反复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当年,毛泽东不仅大力倡导了调查研究,而且批评了那种不深入实际做调查的作风.目前,在我们一些领导和干部的调查研究工作中,不仅还存在着毛泽东当年批评过的那些错误,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党内民主讨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生活的基本方法之一。恩格斯曾说过,批评是工人运动生命的要素。毛泽东指出,党内民主的实际,就是容许任何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讨论;也正是由于民主的方法,保证着交换意见,并使之概括起来作出结论,形成全党一致的方针  相似文献   

5.
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许若默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最重要的是“互相监督”。毛泽东在1957年就曾说过:“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1980年10月说过:“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1-302页)。然而:“给毛泽东同志抹黑”的文章却不时在报刊上出现。 (一) 郭道晖先生在《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一文中写道:“毛泽东‘人治加群治’的治国方略,实质上是‘人治底下的群治’,是人治的当代形态,收效甚微,负面作用为主,乃至某种程度上造成国无宁日,以一场浩劫告终。”…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多次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周恩来在我们党内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的实质就是"高度聚焦"。我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长征之初,博古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人,长征之前毛泽东给博古写了一封信,他  相似文献   

8.
杨景宇 《中国人大》2012,(22):52-53
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3):34-35
前几期向大家介绍过一个唐代的张麓和他的《龙筋凤髓判》。宋代的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批评张麓的判词,却颂扬另一个人的判词,说他的判词百读不厌,越读越喜欢。他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作为一个大诗人怎么会去写判词呢?上次咱们说过,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身、言、书、判”四项,其中的判就是写判词。白居易也要参加科举,他的判词就是他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而写的。当然,这里的判词都是拟判。这些判词收录在他的《白氏长庆集》中。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四风"、整改问题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挖掘根源,进行整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就是通过同志之间的互相帮助,指出缺点错误,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楚,从而达到彻底归正的目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好的领导者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能认真的对待错误"。一个政党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干部不可能不犯错误。有了缺点错误不可怕,只要敢于面对批评,勇于做自我  相似文献   

11.
新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写得相当详细。其中提到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关于宪法草案的讲话,在最后解释了一个问题。他说"有人说,下发草案中删掉个别条文是由于有些人特别谦虚。不能这样解释。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适当、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不是本来应当写而因为谦虚才不写。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这里说的删掉的条文是哪一条呢?是指的宪法草案较早的稿子上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为国家之元首。"说删去这一条是毛主席谦虚,这是傅作义在发言中讲的。对此,  相似文献   

12.
怎样搞经济工作,对毛泽东来说,是个新课题。这方面,他一开始就不像在军事上那样特别自信。建国后,他就注意经济方面的学习,力求掌握经济规律,但也有些失误,作过自我批评。1953年8月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毛泽东说过一番话,大概是他在经济工作上最早的一次自我批评。当时对财经工作批评得很厉害,毛泽东讲:“我说我也要负责任,各有各的帐”,接着讲了自己应负的几方面责任,诸如抓得少,抓得迟,关于统收统支,关于预算等等,自己都有责任。其中还说:“我对财经工作生疏,是吃老资格的饭,过去一凭老资格,二凭过去的革命工作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写作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程度的标尺,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在我国古代,有因文章好而升迁的,也有因文章差而贬斥的;在现代,在国外,招聘厂长、经理,就是写一篇施治文章。可见,文章写作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毛泽东曾说过,作文是学生出校  相似文献   

14.
冰心老人曾讲过:“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之风曾在全党全民中蔚为风尚,并对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纵览古今,横观内外,凡有重大造就、重大贡献者,无一不和勤奋学习,认真读书有关。马克思说:“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啃书本。”为了写《资本论》,他曾钻研过 1500多种书,并且都做了笔记。毛泽东同志说:“我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啃个不停一样。”解放以后,据不完全统计,从进城到 1966年 9月,毛泽东同志从北京图书馆等单位…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质朴亲切。文中首次谈到党内批评问题,这是我们党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发轫之作。95年来,党的苦难与辉煌的历史一再证明,党内只有时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才能很好地推动革命和事业取得成功,这是该文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之所在。一、自觉拿起这个武器,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中国红军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创始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毛泽东让省委书记写检讨备课卡片毛泽东主席虽日理万机,但生活简单,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他每餐吃腌辣椒、马苋菜,足有7个月未吃肉。陕西省委书记陶鲁茄听说后,送来了四只剥了皮的羊,毛主席板着脸问陶书记:“陕西人民都有饭吃吗?延安人民生活过得怎么样?”陶书记低头不语,手主席手一挥:“你把羊带回去给人民吃,还给我写个检讨来!”陶书记写了检讨交给中央办公厅,硬是丢下学走了!毛主席看了检讨后说:“把羊交给大食堂给大多吃,按市价算好款,把羊肉价款汇给陕西省委!”不久,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也以井冈山人民的名义给毛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我认为,毛泽东同志说的这个  相似文献   

18.
萧军常说:"鲁迅是我的父亲,毛泽东是我的哥哥。"至于"文革","经是好的,歪嘴和尚把它念歪了"。1976年10月19日,毛泽东逝世不久,作家萧军写了两首诗:毛泽东主席逝世有感一万众同悲陨大星,古今中外拟何从?一生赍志拯中国,天地为心济世穷。  相似文献   

19.
提倡写短文,不是什么新主意。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把长而空的文章讥之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提出“赶快扔到垃圾筒里去”。可是,从我们编辑部现今收到的来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是教育,批评必须讲究艺术。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是要选择最佳批评方式;二是要捕捉最佳批评时机;三是要设计科学的批评过程;四是要运用最优的批评语言。本文结合教育实例简单地谈谈批评的语言问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大不一样。如有的老师发现某学生反应迟钝,就对他说“你硬是个木鱼脑壳”;某学生有过一、二次违纪,就对他说“你实在是不可救药”;某学生学业成绩差,就对他说“你不如回去,一天戳个鸟儿窝,还可以烧壶开水”;……如此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语言,叫学生怎么受得了,又岂能不产生教育上的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