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强调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公证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公证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的新期待,打造人民满意的公证服务行业。公证管理人员应当牢牢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一改革的出发点和落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对我们祖国美好未来的描绘,也是我们党的一次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民族和时代特色。公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备上述"四大特色"。"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发挥包括公证在内的法治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证》2004,(8):4-6
编者按: 不久前,司法部组织专门力量,对开奖公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开奖公证的程序设计进行了研究论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制定出台了<开奖公证细则(试行)>(2004年5月30日颁布,2004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4.
推动公证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公证行业"两结合"管理体制,是我国公证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前不久,笔者有幸随中国公证员协会组织的代表团,专程赴加拿大魁北克省进行公证事务考察.通过考察,感到魁北克公证行业的管理模式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公证行业的"两结合"管理体制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6月30日,司法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公证工作会议,这是公证工作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吴爱英部长在阐述进一步推动公证机构体制改革时,重点强调了"两个坚持":坚持将行政体制公证机构改为事业体制的基本方向;坚持公证机构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健全公证机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  相似文献   

6.
李静 《中国公证》2014,(3):66-67
正公证业务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规定的变化或者其他法律服务的供给都可能导致某些公证业务,甚至是传统公证业务的流失。我们总是习惯将当事人的需求套入现有的公证业务模式中,如果能够找到现有的公证类型,则欣然办理;如果不能找到对应的公证类型,则避而远之。公证员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追求稳定,做好现有业务即可,而缺乏创新意识。提到工作上的创新,很多公证员都表示赞同,但是到具体的公证业务时,创新的难度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造成了"只心动不行动"的局面。是什么力量在束缚着我们呢?是求稳求平的心理意识,是固步自封的固有思维,还是陈旧落后的知识水平?是来源于外部的压力,还  相似文献   

7.
黄韬 《中国公证》2004,(8):45-46
一、主流理论及其缺陷 公证制度是一种预防性的司法制度,是各国业已确立并通行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公证制度生存和建立的根本在于公证权的存在.在立法前提上,公证权是公证法律制度存在、发展的基础和根源,规定着公证发展的方向.虽然公证权问题是如此重要,但是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公证权这一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而在将来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和进行相关的公证制度立法工作时,公证权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公证是一项智慧活动,公证书是这一智慧活动的最终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公证书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难以完整反映公证的智慧活动过程,这造成公证书的社会评价不高,进而影响到公证公信力的增强及公证价值的实现。必须承认的是,公证书首先是一份严谨的法律文书,这样的法律文书有着自身的一些规则要求,如果把这些规则要求作为底线要求的话,在满足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公证书还可以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9.
正公证程序规则是保证《公证法》正确实施、规范公证法律服务的重要基石,公证程序规则从广义上理解应当包括所有有关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的程序与规则制度,从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公证程序规则》以及具体的一些办证指导。在《公证程序规则》的协调规范下,我国的公证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公证质量和公证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公证逐渐成为维护社会公信力、预防纠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服务力量。  相似文献   

10.
肖晋 《中国公证》2004,11(7):49-50
<中国公证>杂志2004年第4期登载了严志健同志<可否将公证引入刑侦>一文(以下简称"严文"),作者提出在公证制度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将公证引入刑事侦查领域的可行性,以及对侦查公证这一在他看来可行的制度如何构建和运作提出了设想.但是认真通读全文后,窃以为严文在大胆思考的同时,论证之处却缺乏足够的小心和细致,一些论点和推演有待商榷.本文将以严文为基点,就严文中可商榷之处作一评述,从而指出在刑事侦查中引入公证之种种困境乃至不可能.同样,笔者也只是一家之言,惟希望推动该问题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在全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党的十七大又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等都在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发展本单位、本行业的重要工具.公证行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更应深入学习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公证行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是公证的灵魂。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应当严格规范履行职责,确保公证质量,确实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推动公证事业科学发展。一、当前影响公证质量的若干因素公证制度恢复30多年来,质量与发展一直是公证行业的两大主题。"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公证质量是公证行业的生命线,这些都是业界常谈的  相似文献   

13.
前言 2005年,公证工作围绕“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主题.强化服务功能,推动立法工作,加大改革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改善执业环境,公证事业的各个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公证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公证立法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正式颁布,将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全国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公证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公证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卓有成效;公证工作改革、建设、发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证》2008,(11):38-38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司法部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是完善司法行政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公证行业作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证事业,指导公证工作,以符合社会发展特征的公证实践为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实行拉丁公证制度的公证立法中,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将公证的程序又具体区分为"公证"和"认证",并且对公证和认证在证明权限、程序以及目的上作出了区分。我国于2003年加入了拉丁公证联盟,确定了我国公证制度发展的拉丁公证方向。但是,我国立法中没有对"公证"与"认证"加以区分,而是将认证一并归入公证。本文结合公证理论与实践,主要从公证的证明形式的区别、证明对象的差别和证明程序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发现不区分"公证"与"认证"的利与弊,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公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12日,中国公证协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公信力建设为重点的公证行风建设的意见》,决定在全行业开展"让人民群众能感知的公信力"实践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推进,公证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得到发挥,社会对公证的认知越来越深刻,人们对公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公证将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须、人们的自愿选择。作为从业30余年的公证员,笔者迫切期盼着公证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汉生 《中国司法》2004,(10):49-51
当前,面临公证立法,关于公证制度建设的诸多问题,各方面还有一些认识分歧。重新审视我国公证制度的法律定位和价值取向,研究探索新的制度框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证制度,明确公证管理部门工作的努力方向,必定有所裨益。一、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理论起点和实践基点完善我国公证制  相似文献   

18.
事易时移,变化宜矣,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国务院批准的<公证改革方案>实施一年多来,所有的公证处和公证人员都在积极论证并亲身体验着改革所带来的适与不适,"痛苦并快乐着"成了公证同仁的共同体验.西部大开发、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战略的实施为公证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证发展多年的积弊与潜能似乎都在此时爆发了出来;随之,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大公证管理力度、加强"两结合"的公证管理体制成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13年年末举办的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人讲坛"上,与会人员围绕着"公证程序规则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进行了交流。其中就有人提到,"如果说当下让公证程序对公证执业带来积极意义,可能最立竿见影的举措就是明确公证人员按照程序尽职审查,公证机构不承担审查不能的责任"。这个愿景在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具体表现在两个地方。一是《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