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惠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思考刘小华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标志和作用什么是国际化大都市?其特征如何?有什么标志?所起作用怎样?究竟达到何种程度和层次才算是国际化大都市?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从大体上来说,可以认为国际化是指大都市的性质、功能和...  相似文献   

2.
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有关试图通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解决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流行观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与动因、收益与风险以及制约与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准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及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城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化城市初探赵小娜对外开放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加速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覆盖面的日益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的城市,正在改变原有单一国营工业化的模式,形成外向化发展的态势。因而城市的国际化问题是我...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的外交角色,主流的理论研究认为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外交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沿海、沿边城市的国际化联系更紧密,其外交角色也更突出。故而,学界忽视了对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考察。内陆城市在地理位置、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沿海、沿边城市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外交上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本文认为,相比较沿海沿边城市,内陆城市外交形成了内陆模式,而决定内陆城市外交角色的因素包括国家战略、制度设计和国际化水平。本文通过对西安、银川两个内陆城市的城市外交案例考察,发现重视对接国家战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塑造城市自身特色、拓展国际交往空间是城市外交内陆模式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发展, 现代化港口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高效便捷 通道。我国应通过对沿海各港口进行功能定位, 突出专业化特色, 提高运作效率, 加强各类港口的 合作关系, 形成整体合力, 从而带动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动和世界格局加速调整,云南省已成为我国通向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南亚和东南亚之间泛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结点和物流枢纽。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在全省的对外开放中起着中心和领跑者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昆明市建设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际化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7.
时代问题,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和各国的国家战略思想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党,要想正确地制定自己  相似文献   

8.
关于城市国际化与建设“东北亚城”的构想路耀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与企业的国际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城市国际化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谈谈关于建设东北亚城的初步设想。一、城市国际化的必然性城市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大潮流,正在拓展着21世纪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并且吸取西方国家工业经济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教训,注重在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形成环境优势,再进一步以环境优势拉动经济发展优势的成长。在这方面,大连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走到了前头,创造了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即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搞好运营,使城市环境建设直接进入经济大循环;求取“短期投入,长期产出,量入为出,点石成金”的经济效益,使城市这一国有资产在环境建设中保值增值;算大账,下功夫盘活城市土地存量,依托环境改造来构建城市经济新框架;采取“城建搭台,经济唱戏”的进取方式,充分发挥环境建设作为基础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水准,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功能,努力为大连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集聚综合优势,以便进一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王铁铮 《西亚非洲》2007,32(2):14-20
近代以来,中东伊斯兰国家经历了3次大规模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运动的高潮,但几乎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些变革和运动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取决于内外多种因素。笔者认为,(1)伊斯兰世界迄今尚未真正出现比较彻底的宗教改革,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它们的一系列宗教难题;(2)中东多数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结构仍处在缓慢变革时期,尚未完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3)中东国家应对内外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极其脆弱,难于主宰自身发展的命运。综上可以认为,中东国家依然处在现代化初级阶段,它们的文明演进和现代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大量油气资源后,南海的平静就被打破。周边国家无视中 国对南海的主权,提出对南海岛屿以及周边海域的主权要求,甚至明抢暗占。近年来,一些区外势 力也开始提高介入南海问题的声调,妄图控制亚洲,联合南海周边国家围攻中国、制约中国,从而 坐收渔翁之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当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国际法,坚持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 根据不同情势调整自己的对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寻找最优的方式妥善处理南海事务。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中俄贸易规范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俄贸易规范化问题源于中俄贸易存在不规范的实际情况。具体表现为:贸易主体层次不一;贸易法规不尽完备;贸易行为有失水准;贸易方式单一落后;贸易程序繁杂多变。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走入规范化问题的认识误区,另一方面,应从制度建设、监管监督、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使中俄贸易走向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秘鲁国营企业私有化问题,早在上届阿兰·加西亚总统执政后期就被提到议事日程。1990年7月藤森政府执政以来,则加紧进行准备,并制定了私有化计划。尽管最近由于发生总统解散议会事件,政局动荡,私有化又被搁置起来,但私有化在秘鲁已成定局,预计今后一二年内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实施和推动私有化进程,秘鲁政府专门设置了“私有化委员会”。据这个机构报告,全国共有国营企业和国家拥有股权的企业161家(银行等金融企业47家,非金融企业114家),其中55.3%的企业为国有企业(即国家掌握这些企业的全部股权),在其余44.8%的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地区各国和地区在能源方面既具有稳定的需求市场,又拥有潜力巨大的供应产地,区域内已客观地形成了供需市场链,区域内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该地区的能源合作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规模,因而需要东北亚地区各国转变以往的能源战略思路,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顾及到他国的利益,恪守"双赢"的行动准则,加大区域内能源多边合作的力度,同时摒弃传统的冷战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直接产生于俄罗斯民族的特殊发展历程,形成了与西方的民族主义不同的道路和特点,长期以来扮演着与西方文化影响相抗衡的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角色。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两大支柱——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道路,为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正是在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发展道路的相互印证、相互作用下,俄罗斯民族主义才得以产生、发展和强化,并且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其中,苏联领导人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俄罗斯远东中国移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移民最早出现在远东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国移民在远东重新出现。随着中国移民的出现,“中国威胁论”等反华言论也逐渐在远东蔓延开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滑坡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导致了俄罗斯人的失衡心理,这是远东“中国威胁论”产生的主要根源。此外,前苏联解体后,远东人口形势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中俄两国人民血缘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历史上的恩怨也是“中国威胁论”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关于拉美债务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丁美洲在债务危机中已经渡过了六个年头。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影响之严重,在拉美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拉美国家为克服这场危机所作的努力也是空前的。这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当前拉美的债务形势如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债务问题对拉美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影响怎样,这些都还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全球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其中 ,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趋利避害 ,积极参与。要提高综合国力 ,注意国家经济安全 ,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要实施解放兴国战略 ,加速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国际影响力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崛起,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种影响既有历史渊源与想象性,也是中国持续数十年发展实力积聚之必然。但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仍难以确切量化。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特性,伴随国家崛起,中国国家利益将在全球日益扩散与深化,扩大与强化中国国际影响,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世界对此亦寄予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