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地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李世安 《人权》2014,(1):15-17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成就时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这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奠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没有系统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但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归根结底是要追求这条道路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发展历程。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次升华,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两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当代中国大地上从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对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邃的理论思考和新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中国乃至前苏联长期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探索得出的科学结论 ,形成的理论成果。它既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又选择了道路、制定了路线、提出了纲领 ,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界性课题 ,因而具有极鲜明的主题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从当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前提出发而推论的思想形态的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从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双半”社会母体中脱胎出来的现实社会主义。从历史定位视角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 ,这种特殊的历史定位 ,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特质  相似文献   

9.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它包含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地证明,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的创立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的成就”。这一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及其成果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参政党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07,(12):23-23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庄聪生 《中国发展》2007,7(2):6-10,27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巩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方向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驾驶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参与是强大的“发动机”,作为载体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红旗车”,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两条“快车道”,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安全运行的“交通规则”,目标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显著的特点: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意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使这条道路越走越活;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使这条道路越走越稳。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人民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沿着这一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88年的历史征途中,实现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起到了开拓性、奠基性的伟大作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艰辛探索的积极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历史借鉴;其创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保证,也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1、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总概括。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2、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雷锋,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亮丽奇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努力实现学雷锋时代化常态化,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和建设改革实践开辟的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为鉴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泽东。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新的实际和新的时代相结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问题,从本质上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崭新的时代内容和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初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充实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完善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是“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江、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