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不少中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认为,现在有“五把刀”刺向中小企业:一是原材物料涨价;二是人民币升值;三是融资困难;四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五是税收政策改变;此外,土地供应紧张和一些行业的垄断都给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企业家失去了经营信心,个别企业已经倒闭,有的企业老板正准备把企业卖掉。  相似文献   

2.
一、工人群众是不是主人翁?承认不承认工人群众是主人翁,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前提。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有人提出了质疑,有的主张要淡化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有的提出工人阶级已不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有的甚至认为即使公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也不能说是企业的主人。对此,亟待澄清和纠正。由于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3.
“减人增效,下岗分流”是国有企业解困的良方之一。但也有一些国有企业用此方之后收效甚微,甚至困难加重。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减人增效、下岗分流是良方之一,而有的国有企业却把它当作唯一良方,忽视了用此良方的大前提——从适应市场实际需要出发;忽视f此良方与其它良方的有机结合,即“与三改一加强”紧密结合,与眼睛向内、建立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相结合,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落实党的“依靠方针”相结合;单纯地追求减人下岗指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减人下岗的目的——优化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调动职工群众积…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企业改革、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能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目前企业现状分析,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仍存在以下问题:一、理论上和实际中存在的诸多误区。一方面产生了职工当家作主“可以取代论”。由于党的领导与职工当家作主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在企业里,有的领导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可以用党的领导取代职工当家作主;另一方面,社会的经济利益方面分配重心出现偏移,一些为国家为民贡…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确立了厂长的中心地位,这无疑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企业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尤其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往往承担着许多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有的甚至还承担着一些政权职能。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任务复杂的企业中,仅仅依靠厂长一个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年改革的成就,是世人皆知的.但是,改革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待困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排难奋进,有的人则心灰气馁.最近,我们在与一些同志探讨如何对待改革中遇到一些暂时困难、特别是经济困难时,大家深有体会地说,原因常在于,前者善于分析困难,通过分析,看到某些困难都是在前进和发展中产生的,并能透过不利因素,窥见更多更有利条件;后一种人,却被山重水复的一时一境,遮蔽了广阔的视线,看不到困难与希望并存,一味坐在那里唉声叹气.这两种态度,实质上也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和哲学思考.它们在工作中产生的结果,当然也迥然而异.  相似文献   

7.
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一重大改革过程中,如何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场近几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只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职工,真正把主人翁地位落到实处,让他们作为改革的主体唱主角、挑大梁,改革就能不断深入,企业就能不断发展点燃心灵之火社会主义国家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新问题。有的同志对为搞活企业采取的具体政策与企业职工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从而使工人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困难群体。这批困难群体中的一些工人群众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疑惑:一些濒临破产企业的职工说,企业都快没了,想当主力军也没机会了;一些下岗职工说,下岗了,还有地位吗?一些低收入的职工说,工人阶级是工作面前的主力军,报酬面前的小矮人;一些农民工说,我们工不工,农不农,没有想过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些想法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企业还面临着亏损的困扰,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思想情绪,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下大气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是广大职工劳动与生活的依托,职工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的职工心态是有很多不同的:一是有的职工产生“企业不如人家”的自卑心理。认为怎么干也白费劲,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精神,尤其看到盈利企业为职工发奖金、涨工资、盖住宅,更是心灰意冷,想调离企业。二是有的职工感到企业无望,便自寻财路搞第二职业。这部分职工由于有了另外收入,对做好本岗位工作缺少主人翁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伴随着产权制度的转变,利益分配的变革,改制企业党建工作也相应地遇到了不少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四难”:一是摆正位置难;二是参与决策难;三是监督难;四是开展活动难。一些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工作滞后,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比较困难。一些改制企业的党组织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壳”组织。不少企业党委感到监督是有名无实:一是不敢监督。有的厂长经理认为自己是法人代表,还要党委搞什么监督?一监督就会出矛盾,最终还是经理说了算…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到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调研,发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企业职工联股联心,职工的命运与企业命运联为一体!效益骤增。而另一种企业改造,把股份合作制等同于一般的集资,钱筹了不少,可企业面貌如故,有的甚至促成“富了方丈穷了庙”。同是实行股份合作制,何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笔者认为,关键是看企业改制中是否做到了“见物又见人”,特别是选好企业改革的带头人。在厂长经理素质较高的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同甘共苦,企业高度“聚合”,带来了“人心齐、泰山移”、困难迎刃而解的可喜局面。而另一些地方或企业…  相似文献   

12.
紧缩的银根、疲软的市场、难解的“三角债”,曾使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在这些新的考验面前,有的企业度过难关,迎来了春天;有的企业却陷入困境,似乎从此一蹶不振。 个中原因,岂不耐人寻味? 本刊这一期发表了四川长钢公司的成功经验、北京一家企业走向衰败的教训以及淮北煤矿四位党委书记的谈话。三篇文章揭示的是一个道理:依靠广大职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企业才能够越办越红火。  相似文献   

13.
邹德萍 《侨园》2009,(4):30-31
一个企业从诞生到辉煌,总要经历这样那样的困难或危机,有的企业无疾而终,有的企业穷困潦倒,而有的企业却能安然渡过,重获新生.   ……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9,(41)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十二个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其中一个就是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会议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按照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虞云耀就如何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问题,特向本刊发表了下述谈话。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国有企业的类型和原有基础大致相同,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有的企业搞活了。做大了,有的企业却亏损了、破产了。不少困难和亏损…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4,(25)
这次整党的四项任务中,有一项重要任务是纯洁组织。清理“三种人”是纯结结组织的关键,必须依靠全党努力完成。“三种人”无疑是极少数,并非每个单位都有。然而,确实有一些单位是有“三种人”的。这些单位、部门,有的对“三种人”至今尚未作严肃、认真的处理,有的甚至还未清查出来。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工业党委最近对近百家企业进行了一次“万人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五个问题: 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大,企业竞争加剧,而目前的形势教育不适应新情况。调查中,有50.8%的干部职工很想听国内形势报告,有48.7%的职工要求听企业的形势任务报告。他们感到现有的形势教育不解渴。有些职工反映,所在企业对面临的困难和将要出台的改革措施,不向职工交底,结果事到临头,突然一纸通知要你下岗。有的党员说,一些领导怕到困难、亏损或破产企业讲形势,担心惹上麻烦。 二、利益趋动力的加大,使干部职工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生产不景气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怎么做? 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些企业的同志,有的不无怨气地说:“我们厂连发工资都困难,思想政治工作没法搞,讲什么群众都不愿意听!”有的说:“我们厂从党委书记副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全和厂长们一起跑业务去啦,搞原料,搞能源,跑推销,思想政治工作这摊没人管啦!”  相似文献   

18.
全总十二届二次执委会确定的工会总体工作思路,明确提出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主要手段,冷静地对困难企业现状作一剖析,不难发现工会依法维权难度很大,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根本方针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一、工会维权面临的难点1.突出了经营者个人作用,职工民主参与不到位。这几年国有运输企业普通推行了  相似文献   

19.
眼下,有些单位和地区,想方设法从外地、外系统、外单位招贤纳士,引进人才,这无疑是件好事,可以促进人才的交流,发挥人才的作用。为了吸引人才,有些地方还许诺为外来人才提供某些优惠,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有的单位,一方面引进人才,一方面又有大量人才流出,甚至  相似文献   

20.
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反过去封闭僵化的模式和静守已有成果的局面,使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动态环境。然而,面对这种环境,许多人议论纷纷,埋怨变得太快,变动太大;许多人担心、观望、等待;有的甚至期望在几个变动之后能稳定下来,不再变了,表现出一种求稳惧变的心理。这种惧变心理同社会的动态环境形成矛盾。这种惧变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可以举出以下一些:怕风险心理。把捕捉进取心理说成是“投机”,“机会主义”,宁愿无所作为也不敢冒风险,满足于平平安安消磨时日。这种心理严重阻碍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