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小五  曾建平 《求实》2004,(8):40-42
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的目的 ,就是道德从根本上而言的价值目标指向 ,亦即人内在客观道德需要的总体实现。道德行为的目的 ,就是人们在践行道德行为时的主观目的。明确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涌  蒲勇健 《探索》2003,(6):117-119
道德与经济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作出道德选择总是要受到经济法则的制约.通过对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道德行为存在一个最大值,而不道德行为不具自我中止的倾向.对道德机制的重新设计,改变了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成本、收益函数,会起到激励道德行为和遏制不道德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是通过向人们传授道德知识和讲解道德理论,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并最后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道德盲视是一种道德主体满足自身需求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道德教育应该从道德盲视的形成机理着手,找准道德印象形成规律,把握人的心灵特质,突出道德情感体验,用活道德教育模式,唤醒道德激情力量,形成对道德盲视的有效抵抗。  相似文献   

5.
从道德认知的获取、道德情感的感知到道德行为的实施,传统现实社会中"知、情、行"的顺次完善乃至三位一体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基本路径。当网络时代来临,尤其是Web2.0迅速占领了网络空间,道德形成路径中这三项重要的坐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解构了道德认知构架,催化了认知内容和认知方式的转变;道德情感在网络的泛化传播中更易于激发,情感的表达也更具网络化的特点;网络成为实践民主化重要的场域,隐匿性、虚拟性和网络监控的不足一方面带来了道德行为的简捷、快速、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道德行为趋于随意性、盲目性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宗教理想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道德信仰”是道德宗教的基础,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理性的信仰.在宗教中树立“道德信仰”,就是在对终极存在者的虔诚信仰之中突出道德的地位,强调终极存在者的道德位格,并把对道德情感、道德法则乃至道德行为本身的信仰作为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内容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儒家崇尚君子型人格、希圣希贤,力求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弘扬仁爱、道义的道德志向,心忧天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等等,为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的确立、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责任的培育、道德品质的提升、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员的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党的思想建设的成效。道德的目标是善的实现。能否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道德意识的出发点,是判断党员道德善的标准。党员善的道德养成必须通过善的意识培养、善的道德行为的实践展开,最后通过善的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才能实现。党员道德建设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党员的道德建设也有利于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黄静  彭剑  李后强 《红旗文稿》2013,(17):28-2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新阶段的道德失范,往往冲破社会道德底线,加剧道德行为与社会规范的错位,表现出对道德共识及基本规则的违背,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意愿的贫乏和道德质量的下滑。  相似文献   

10.
在道德品性塑造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功能,它不仅是促进道德认知的手段,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能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1.
道德心理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引咎辞职行为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四个稳定的道德心理要素。责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认识,良心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情感,知耻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意志,诚信是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2.
蒋苏婕 《求实》2006,(2):35-37
个体自我景况与个体道德行为和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讲,当代道德危机也是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和内心规范的危机。自我的困境来自自我的分裂、最高权威和普遍道德原则缺场导致的自我坐标的缺乏,以及不确定社会秩序造成的自我规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个人看作道德行为的主体,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人们把群体也作为道德主体来认识。群体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对道德生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无论从群体情况看,还是从社会情况看,对群体行为的道德调控都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证调研可知,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偏差、道德情感淡薄,道德意志脆弱、道德行为失范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育,需着力构建开放性德育模式,培养大学生道德认知;创设虚拟道德情境,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营造健康氛围,锻造大学生道德意志;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刘晶晶 《学习月刊》2009,(16):76-76
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种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教育和舆论等各种形式把有关的社会道德概念、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小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小学生在社会中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使自己的道德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并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小燕 《唯实》2006,(1):58-60
道德情感培养是多元素、多因质影响的过程,其中心理因素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初因素。道德情感的心理特征深刻影响着道德活动,构成了道德情感培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品性塑造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功能,它不仅是促进道德认知的手段,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能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8.
道德榜样教育是教育者以榜样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人格不断完善的一种教育方法。道德榜样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具有价值引领、个性导向和调节、激励示范的作用。针对当前道德榜样对大学生影响弱化的原因,道德榜样教育应注意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要树立过高的目标,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才能更大地发挥自身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道德模范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道德模范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示范、引导、号召、激励和鼓舞等作用,通过唤醒价值观念、激发道德实践、引导道德自律、规范道德行为和营造道德教育环境等途径,能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收到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道德问题是人的问题,要实现道德建设的目标就必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去培养和养成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而要把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道德礼仪规范的养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