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东盟五国制造业在1996-2006年间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测度, 并且也相应地测度了东盟各国长期稳定地处于比较优势、比较劣势的产业,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互相转换的产业.最后,文章对实证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东—东盟贸易:成就、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凭借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一直是中国-东盟贸易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出台以来,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其他省份的主观努力、广东外贸的自我定位等因素,近年来广东-东盟贸易在整个中国-东盟贸易中的相对地位持续衰落.为此,作者提出了广东应具有东盟战略意识,发挥传统优势,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机以及注重"走出去"等政策建议,期盼广东-东盟贸易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本文引入了身份政治的分析视角,以中国的国家身份变迁为思考的出发点,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文章指出中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的身份变迁及其与东盟关系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分析身份变迁与对外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机制,认为国家在对外互动中形成了新的观念体系结构,而这种新的体系结构又重新建构了国家的身份.所以,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分析国家的身份,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的行为.文章最后指出了身份政治在进一步学理化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各国历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东南亚既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大国,也有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安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东南亚主要粮食出口国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发展大米生产,渐次形成了本国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粮食储备体系,其在粮食储备方面并不能满足粮食安全保障的需要;主要粮食进口国通过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构建起以粮食进口贸易为主导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但由于长期偏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粮食生产,生产不足成为其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短板.作为东南亚国家的近邻,中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与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具备加强粮食安全合作的基础.此外,中国要从东南亚各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形成过程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构建集粮食生产、贸易和储备于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和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浪潮中,东盟加快了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本文基于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进展情况,从合作机制、自由化模式等角度分析东盟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特点,并对其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实施,中国和东盟各国将逐步减少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因各成员国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差异,该进程对各国影响必利弊互现.因此,各成员国应根据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确定服务业自由化进程,以顺利实施<协议>.鉴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具体实施该<协议>和进行后续谈判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盟特惠贸易安排是东南亚早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从1977年的《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协定》开始,东盟各国围绕商品关税减让等主要方法,对增加东盟区内的贸易往来作出了持久的努力。本文回顾了东盟特惠关税安排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与问题,并从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整个发展史的角度评价了东盟特惠贸易安排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企业与东盟合作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日本作为东盟传统的贸易与投资大国,已成为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主要竞争对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在东盟地区投资的现状及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企业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对东盟投资的竞争力,抓住目前良好的机遇,更有效地加快对东盟地区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出于政治和经济需要提出了"发起东盟事业倡议"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准备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东盟关系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中国因素".美国"发起东盟事业倡议"是要巩固美国在东盟的存在,抵消中国的影响.在东盟的对外经贸关系中,美国占据重要地位.美国希望借助"发起东盟事业倡议",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来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经贸关系.新加坡是东盟国家和亚洲国家中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目前美国还正在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情况的介绍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启动后,韩国震动很大,也积极推进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该计划将对促进韩国经济发展,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地区稳定有深远的意义.虽然目前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农业问题,但韩国走自由贸易的决心已定,与东盟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日韩三国纺织服装品在东盟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4个不同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2000-2008年期间中日韩3国纺织服装品在东盟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同日韩两国相比,我国纺织服装品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纺织行业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状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东盟开展农业合作不仅是中国国家整体外交的需要,也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近年来,各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分布均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同时,东盟国家在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0年11月于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和中、日、韩"("10+3")政府首脑会议上,朱总理提出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发展自由贸易的可行性问题,东盟给予积极响应.会后,东盟与中国成立了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和学术机构的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就东盟与中国之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东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联合研究.在2001年11月于文莱举行的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此报告被提交讨论,取得了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的一致认可,双方决定在十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