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亚梅 《求索》2007,(1):158-160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何为现代性以及如何审视现代性,成为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同时包含着器物制度层面与文化精神层面双重维度的现代性不可避免地潜藏着内在的冲突和风险性后果。  相似文献   

2.
按照英国社会科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现代性是一种双重现象”。一方面它是机会,无数人从现代化进程中创造和积聚了财富,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和生活享受。但是另一方面,现代性意味着风险,在现代性的晚期即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3.
李建群  何小勇 《求索》2007,(10):129-132
当代西方的风险话语是在现代性反思的理论图景中展开的。对现代性本质的不同阐释和对风险与现代性关系的不同理解是区分西方风险话语主要流派的标尺。风险社会理论重视现代性制度的形态转换和风险的政治应对,风险文化理论关注现代性的文化维度和现代风险的建构本性,风险的复杂自系统理论强调风险内生于现代性系统分化的复杂性,风险的“治理性”理论倚重于现代性知识/权力的管理效应和风险控制。梳理和借鉴西方风险研究的主流理论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风险观、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姝 《岭南学刊》2016,(4):21-26,44
风险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国家在风险治理中的矛盾性面貌:国家一方面是公共风险的治理主体,另一方面又大量地制造风险、权势性地分配风险、有组织地逃脱风险责任。这种风险治理领域的国家失灵状态,即为"风险治理悖论"。就中国而言,风险治理的"国家依赖"明显,国家自主性选择失当、能力不足和地方自主性的机会主义、反向侵蚀等问题,成为当前国家风险治理所面临的突出困境。通过理性国家的建构寻求风险治理的转型,可期和可行的做法是:更新风险治理理念,构建自我反思型的国家自主性;明确风险治理边界,构建约束平衡型的国家自主性;区分风险治理责任,构建激励相容的地方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技术与现代性的特殊关系看,现代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科学技术的风险。通过现代性的反思性视角,分析当代科技风险的根源,提出了应对当代科技风险的思考,而其中人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能够负责任地使用科学技术来提升人类生活的安全和质量的智慧,以及培养和保护这种智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公共政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随着生态危机、核危机、疯牛病等的全球爆发已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理论以一种反思现代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西方工业化的过程,认为正是科技理性与西方政治社会体系的结合导致了全球风险社会。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更为宽泛的视野里重构公共政策的价值,鼓励公民的政策参与,采取前瞻性的政策方式,在政策评估过程中将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这一新的政策模式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谧  唐伟 《前沿》2010,(2):42-46
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西方社会乃至全球社会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对现代化发展进行反思,我们觉得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外化形态,资本逻辑构成了风险社会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须从风险社会的渊薮出发,扬弃资本逻辑,重建资本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关系,才能真正打破资本逻辑发展模式对个性的压抑,并克服其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10):91-91
钟明华、卓高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作为社会现代性生成的精神积淀和重要内容,公益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社会——他人(含人化自然)——自我之三维存在中有着重要的生成背景。其中,民间社会自我保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缘起的现实动因;利他的价值取向构成公益精神崛起的内在动力;对组织的更高拥有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自我价值的多元赋予与实现为公益精神提供了意义世界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9.
任春雷 《前沿》2012,(15):11-14
在与马克思的对话中,风险社会理论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定位为工业时代最优秀的批评武器,同时断言自己是其在新时代的合格接棒者;风险社会理论还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性分析提出了尖锐批评.风险社会理论的评价存在不少偏颇之处,不仅未能提供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过时的充分依据,反倒凸显了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叶郁 《人民论坛》2013,(2):40-42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严重不足,政府过于追求工具理性,将"效率"作为终极目标,忽视社会公平与正义等,以致公民往往通过非制度化甚至极端的方式进行权利诉求。建议按照现代性的理性要求,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平台,实现以公民为本的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严重不足,政府过于追求工具理性,将"效率"作为终极目标,忽视社会公平与正义等,以致公民往往通过非制度化甚至极端的方式进行权利诉求。建议按照现代性的理性要求,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平台,实现以公民为本的公共行政。  相似文献   

12.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建构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治国 《前沿》2010,(23):125-129
目前各种风险或危机的肆虐,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然而又无法预测的后果,引起了世人的普遍焦虑和畏惧,"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话语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德国社会学教授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当今人们所面临的风险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当代社会的基本属性,这标志着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性发展新阶段——"风险社会",并对"风险"和"风险社会"的涵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由此建构了其风险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大众社会"理论虽然被各种"后"社会理论所取代,但其在现代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洞见,对于认识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西方现代性批判谱系中,"大众社会"理论曾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却被中国学界在研究"他者"话语的现代性问题时所忽略.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解读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风险社会图景在理论研究的导引下逐步清晰明朗。本文以宏观结构和微观视角相结合,以风险社会理论的创立者乌尔里希·贝克和安东尼·吉登斯的相关理论为核心,以风险社会的架构体系、社会结构和运作逻辑为主线,旨在对风险社会相关概念予以追根溯源,对相关理论加以解读剖析,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梳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批判的社会理论,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引向了历史的深处.它所强调的是,真正的社会理论应该以批判性和实践性为其本质特征,以个体解放和社会解放为其价值旨趣,以对现代性以及理论自身知识建构双重意义上的批判、规范与重建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重建理论与公众的联系,实现社会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16.
杨少英  李海霞 《人民论坛》2012,(20):254-255
社会建设是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后我党提出的又一项新的战略任务,而这一战略的提出与当今世界的现代性潮流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挖掘,我们发现我国的社会建设深深嵌入在整个现代性的大背景之中,透过现代性的视野来考察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要求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揭露资本逻辑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我们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尺度;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实践视角、历史视域及辩证分析方法,是我们透视各种社会思潮实质的思想武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理论视野,为我们引领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 ,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 ,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 ,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19.
理性审视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影响社会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文章尝试以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演变为背景,围绕政府与市场两个主体的博弈与契合,理性审视英国福利国家时期社会政策演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性为标志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方式渐渐确立了跨国界、跨文化的社会联系方式。以"礼俗"为关联纽带的传统共同体已经被以"理法"为纽带的现代社会所替代。对社会生活之中的生命权力的管理和疏导,对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暴力形式的控制和防范,都可能采取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形式。这就为从文化变迁以及文化越界传播角度重新审视犯罪现象及预防和控制犯罪提出了挑战性的课题。在全球性文化背景下,传统犯罪学对新呈现的犯罪现象已无法进行深度阐释,但一旦被纳入到文化视野之中,从生存紧迫性、价值冲突感、社会断裂状态等方面来透视、反思和研究,则会使这些令人困惑的难题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