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制管理研究》2000,(2):42-45
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同社区建设存在相关性。(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新路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势必提上议事日程。伴随着机制转换、职能转变,积极稳妥地精简机构,分流人员问题日益突出。这方面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成功实施,为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地方政府机关机构改革提供了经验,所采取的三种人员分流方式亦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汝城县委、县政府全方位地推进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下一步机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正确认清形势,强化领导,实现分流工作经常化汝城县由于长期以来进人用人体制不规范,社会就业和政策性统配人员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机构臃肿,人员总量膨胀,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199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557万元,人员经费支出就达724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664%。县委、县政府及时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人员分流工作实施了有力的领导。县委成立了全县人员分流工作协调小组,并抽调人员专…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分流安排实施办法》(中办发[1998]1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有关人员分流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学习培训。凡年龄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机构改革的六大难题 权威人士指出:在地方机构改革中难度最大的是县、乡级。县、乡机构改革的难处有六: 超编基数大。据了解,我国 2000多个县中, 50%以上是财政赤字县。县级机构臃肿,严重超编,超编人数占各级党政机关超编人数的 60%以上。 公务员结构不合理。山东谷城县编委办公室有关人士说,很多机关官多兵少,领导干部编制占了总编制的一半,分流人员实际上是分流领导干部。 分流渠道狭窄。当下,企业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面临着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干部士兵急需安置就业的难题。这种情况使分流公务员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5.
党政机关分流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是转变职能的大动作,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搞好这项改革,首要的是深化认识,转变观念,使自己的思想与形势合拍。认识不深化,观念不转变,工作就放不开手脚,迈不开大步。根据调查的情况,当前,应主要解决以下思想问题: 1、克服“吃亏论”,主动投身改革。有的同志认为:分流机关干部矛盾多,创办经济实体难度大,对干部分流、创办实体不放心,不放手,担心先改吃亏,怕干部“铁饭碗”被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1999]2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分流安排实施办法》(中办发[1998]1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有关人员分流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学习培训。凡年龄在40岁以下、未达到大专学历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下同)原则上都要安排到高等院校进行法律、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正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启动,乡镇机关人员分流的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乡镇机关人员分流是关系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被分流人员切身利益的大事,对分流人员必须妥善安置。那么,如何进行妥善分流呢?笔者认为结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地分流乡镇机关人员是一条好路子。...  相似文献   

8.
减轻农民负担, 从根本上解决向农民乱伸手、乱收费问题,是一个长期压在上至中央, 下至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心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各涉农部门, 都付出了很大努力。然而,至今未见谁人寻到一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麻团”的好办法。今天, 开封市人事局、市编办从抓好开封县八里湾镇改革试点中探索出的精简乡镇机构, 分流超编人员, 从人员编制管理源头减轻农民负担的经验,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减负”路子。愿他们的经验, 能给各级党政机关、各涉农部门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努力做好机关人员分流工作澄海市是广东省机构改革的县级市试点,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编制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澄海市编委办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机构改革精神,从该市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经过全市各级共同努力,已于去年五月完成党政机关改革试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富余人员问题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遇到的最大障碍。要顺利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就必须解决好富余人员问题,否则,国有企业的改革将难以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本文就富余人员分流的条件进行探析,并提出若干对策。一、富余人员分流的条件富余人员问题既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又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创造一系列的条件,才能使富余人员顺利分流,笔者认为富余人员分流需具备以下条件:1、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弱小,加上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收入往往直接影…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以来,襄樊市根据中央、省委有关精神,积极慎重地进行行政机构改革和机关人员分流试点工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大力清理整顿和裁减非常设机构,促进各级党政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政企职能分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人民高度负责和关心爱沪、帮助的具体体现,是全社会的共同爱心,也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内蒙古自治区由于环源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经济还不发达,据统计,1997年自治区贫困旗县尚有50个,贫困人口达220多万。贫困面大,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县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困难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党政机关人员分流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坚决裁减冗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历,是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可是贫困地区相对来说,企业少、单位少,富裕干部向哪里为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楔入,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全面推行,人们都在正视和关注这样一个现实: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客观地说,其中主要又是机构臃肿,人员庞杂,由此而带来财政压力大、农民负担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而干部分流又是多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近两年来,湖南省岳阳市在乡镇干部分流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该市实践表明:任何改革退却是没有出路的,乡镇机关人员分流的改革之路就在脚下!现状分析截止1996年底,岳阳市乡镇人员透…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中央下达给我省的军转安置任务是安置军转干部1725名,随调家属281名。为贯彻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和全国军转安置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新形势下的军转安置工作,省委决定,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完成好今年的军转安置任务:一、党政群机关带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省直党政群机关重点接收安置按政策应予照顾的优秀的副团职以上军转干部。二、正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党政机关接收的军转干部不进单位分流人员基数, 不作单位分流对象。三、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团级…  相似文献   

15.
张剑华 《今日浙江》2001,(18):17-19
干部分流是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国以来前6次机构改革的难点,更是机构改革必然要涉及的一个敏感问题。当前,从基层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机关干部对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态度。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家对机构改革中如何设岗、人员去留如何决定,分流人员如何安置等问题,想得多、问得多、顾虑也多。为了摸清干部的真实想法,我们对秀城区、乡镇两级干部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掌握了第一  相似文献   

16.
宁乡县针对乡镇人员多,混岗严重这一突出问题,制定了有力措施,并采取多种办法开展了乡镇人员分流工作。 实行整体分流。将水管站、文化站、广播站、建规所、计生所的390多人从政府各办中分离出来,实行分类管理、独立核算,做到了政事分开。  相似文献   

17.
开阔视野     
《当代广西》2005,(10):59-59
上海:试行领导职务聘任制上海对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岗位,根据工作和职位需要,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让被聘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即实行领导职务聘任制。被聘任的人员可以是党政机关内外  相似文献   

18.
组织分流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是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安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适应多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做好分流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对于保证这次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分流人员的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2005,(8):88-88
《中国人事报》刊发题为《对“官民比”的思考》的文章称,前段舆论热点所称的中国“官民比”1:26不准确,1:26是从财政供养人员4500多万人与全国人口之比算出来的。实际上,财政供养人员又分党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相似文献   

20.
<正> 田夫在《经济学情报》1993年第3期撰文指出,党政机关兴办各类实体,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党政干部分流办实体,既弱化了服务功能,又影响了正常工作;2、党政干部经商办实体,既淡化了自身优势,也损害了自身形象;3、党政干部经商,把商品经济引入党内政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