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成武,自三十年代结识毛泽东后,便成为毛泽东麾下一员猛将,在他直接指挥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向他面授机宜,杨成武总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麾下,名将如林,其中,上将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入党,改名杨勇。他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在红军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三次召见杨成武,就时下局势和所部任务给他做了具体指示。这几次重要召见,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对这位爱将的器重,无疑成了杨成武将军不平凡一生中的几个闪光点。毛泽东铿锵有力地对杨成武说:“这一次你们红四团还是先头团!……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1935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举行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杨成武,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4年10月27日,杨成武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成武的出色指挥才能受到毛泽东的器重。毛泽东曾四次在关键时刻召见杨成武,亲授使命,可见毛泽东对杨成武的信任。这几次重要的召见无疑成了杨成武将军不平凡一生中的闪光点,也是将军引以为豪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素有“先锋将领”之称的杨成武,自1928年参加革命后,就以作战勇敢,才能出众而被委以少年武装先锋大队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团政委等职。他所率领的红四团被授予“英勇冲锋的红四团”锦旗,杨成武也被授予“模范团政治委员”,并获红星勋章一枚。 第五次反“围射”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被指定为先头  相似文献   

6.
程子华是与毛泽东认识比较早的一位山西籍将军。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就认识了毛泽东,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了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以后,程子华一直追随毛泽东。在毛泽东的眼里,程子华是一个大老实人。他的军事才华、政治工作水平,以及做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参加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剿”程子华,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底,领导湖北大冶兵暴成功。1930年6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时负伤,到上海治疗。1931年4月,从上海经汕头、潮州、闽西根据地,到达江西东固红军总…  相似文献   

7.
黄新 《湘潮》2012,(3):4-6
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烈士墓高地,安葬着6位革命烈士,黄祖炎就是其中之一。他是6位烈士中唯一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曾任过毛泽东的秘书。黄祖炎,1908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县一个陶业工人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秘书科长和毛泽东主席秘书,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  相似文献   

8.
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前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锻炼成长起来的,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前进的。是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和朱德,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培养成红军的初级指挥员。”在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杨成武的“黑后台”,目标直指聂荣臻。  相似文献   

9.
周如冰  龙卫平 《湘潮》2013,(10):26-28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杨勇转战南北,驰骋沙场,功勋卓著,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之一。1949年,戎马倥偬的杨勇抽空回家看望母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仅有的一次回乡。  相似文献   

10.
1967年7月13日,军委副秘书长、代总长杨成武随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江南北离开了首都。没过几天,林彪提出,杨成武不在北京,现在军队日常工作很繁重,需要有人来抓。他既未请示军委主席毛泽东,也没和军委其他副主席商量,就决定成立军委四人办事小组,简称办事组。并指定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任组长,成员有林彪办公室主任、他的妻子叶群,总后勤部长邱会作,海军政治部主任张秀川。  相似文献   

11.
杨成武上将在“文革”初期是我军的代总参谋长。在那个波诡云谲、人妖颠倒的年代,一个人的政治命运往往系于旦夕之间。1968年3月8日,杨成武怀着隐隐不安的心情驱车去见林彪。自随毛泽东南巡返京,杨成武深感此次“微行”所引起的波澜远未止息。如果说,当年他写《林军团长教我当师长》时,全然一片尊崇之情,那么在经历过复杂的政治斗争之后,他更懂得了如何去识别人。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27日·北京)今天,受省委尤权书记的委托,我代表福建省委和杨成武同志的家乡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杨成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学习缅怀他的光辉业绩、革命精神、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杨成武同志是在闽西红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闽西这块红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如云战将中,杨勇将军是成名赫赫的“三杨”(杨勇、杨得志、杨成武)之一。在长征路上,在平型关大捷中,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里,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杨勇将军智勇双全,百战百胜,勇冠三军,深得毛泽东主席的喜爱,多次表扬他,称其“耿直、刚毅”。  相似文献   

14.
2月14日,90高龄的共和国开国将军,被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称为“白袍小将”的杨成武上将不幸逝世。杨成武以忠诚、勇敢、智慧闻名三军,他与杨勇上将、杨得志上将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阳)开泰”。杨成武能征善战,功勋显赫。长征途中,他一路打先锋,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智取天险腊子口;太行山上,他击毙日军“名将之花”——独立混成第二旅中将团长阿部规秀…… 作为职业军人、革命家,杨成武的赫赫战功青史可鉴。但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有赤子之心、有儿女情长,与平凡人一样拥有淳朴炽热的情怀。今天,在怀念杨成武上将同时,让我们从他的人生不同的角色切换中,体味这位战场骁将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11,(1):60-61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宫,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由于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许世友深得毛泽东的赏识,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任命他当军长时,经毛泽东提议,又给他改名为“世友”。  相似文献   

16.
傅连暲与毛泽东的深情厚谊刘耀宗傅连与毛泽东的情谊是从1929年3月红四军解放汀州城时开始的。一天,毛泽东同朱德来到福音医院,这是傅医生第一次同毛泽东见面,他陪同毛泽东等视察了医院,并为毛泽东仔细检查了身体。这次会面,他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  相似文献   

17.
黄瑶 《党史博览》2014,(2):13-17,23
正为提高部属的战略战术水平和指挥作战能力,林彪在战争年代,特别是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多次作报告、写指示。他的这些报告、指示曾经汇编成军事文集,作为培养指挥员的教材。1936年底,军委任命一直做政治工作的杨成武为师长,杨成武怕干不好,林彪便同他个别谈话,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倾囊相授。杨成武曾经将林彪的谈话整理为《林彪同志教我当师长》一文,在20世  相似文献   

18.
公仆七十载,农民本色在。党的十六大代表白老水田,1936年参加革命,至今 70余年,是一位功绩颇为显赫而又经历十分坎坷的老红军老干部。如他早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后,既有在红色摇篮抗大学习,聆听毛泽东教导以及参加南泥湾大生产的难忘岁月,还有跟随王震将军走完“第二次长  相似文献   

19.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打响。在这之前,毛泽东走了一招高棋。 1948年8月3日下午,杨成武随聂荣臻来到西柏坡毛泽东住处。毛泽东问杨成武:“你们准备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配合东北作战。20天内完成任务,有没有困难?” “保证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毛泽东点点头:“华北野战军的6个纵队,现在改组为第二、第三两个兵团,并统一指挥冀热察的地  相似文献   

20.
杨成武是毛泽东培养起来的一员战将,一度也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杨成武都是在林彪指挥下进行的。然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在经过一系列所谓的“考验”之后,认定杨成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人,是靠不住的。终于作出决定:除掉杨成武。 1967年2月,所谓的“二月逆流”事件之后,林彪气呼呼地对杨成武说:“今后,军委的文件,不要再送叶帅了。” “叶帅是军委秘书长,又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军委的文件,不送他合适吗?” “不叫你送,你就不要送!”林彪甩手走了。 随后,杨成武又去请示周恩来,得到的答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