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西与广东,山水相连,都属于珠江水系的主要地域。广西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中上游,广东地处珠江水系下游。西江作为珠江水系最大的支流,横贯两广。而且,广西、广东同临南海,大陆海岸线相连,海道相通。这种天然的地理联系,使两广自古至今经济社会联系十分密切。●行政区域联系:唐初,分全国为十道,岭南道包括广东、广西。至唐懿宗成通三年(公元862年),又划分设立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宋代,在岭南地区设置广南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又将广南路分设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东”、“广西”成为行政区域的名称,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2.
潘琦  韦力萍 《当代广西》2004,(16):14-16
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干渠,由于历史上水文化的发展,在西江流域形成了历史根底深厚,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西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因与外因。  相似文献   

3.
桂东明珠梧州市地处广西水运枢纽,三江汇合,上达滇、黔、湘,下通广东。一江春水向东流,经西江、珠江与东方之珠香港相连。梧州市至香港水路430公里,两地交往密切。秦汉时期,中原汉人经湘江──灵渠──桂江进入梧州定居。据史载,宋朝时梧州居民的衣冠礼仪与中州相同。在梧州的中原汉人经西江、珠江到香港,成为香港最早的居民之一。史家许地仙考证:“香港本地人来得最早的是由湘江入苍梧顺西下流底。这条路到宋朝还通。”(《国粹与国学》一书)。据统计,1988年原籍梧州定居香港、澳门的同胞有1.5万人。至1996年,梧州籍在香港定…  相似文献   

4.
西江文化的形成与定位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干渠,由于历史上水文化的发展,在西江流域形成了历史根底深厚,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西江文化的形成有其内因与外因。古代骆越民族及苍梧部落是西江文化的缔造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缔造一方文化。据考证,在10万年前西江流域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  相似文献   

5.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03,(11):65-68
早晨从富宁出发,沿323国道向广西方向行驶,这条路是云南与两广的主要通道。途中山高谷深,已看不到广南那种隽秀的小山峰。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穿行,不时与各种大货车为伍,路面虽是沥青铺成,但弯大坡急,那些满载的货车在路上扭来崴去走得甚为艰难。我不由得想到了过去的马帮、驿道和此行的目的地———剥隘。剥隘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两面临水,驮娘江和那马河在此汇合,然后流向广西百色。古时这里是云南通往两广及其它地区的水上交通要道,也是邕州古道的终点。明初,剥隘立阜,设有水、陆两路码头。清乾隆中期滇铜与粤盐互易于剥隘之期为…  相似文献   

6.
晓沙 《台声》2007,(10):86-95
如果说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那么在北京,什刹海就是滋润、造就北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宗源。与中南海等皇家园林不同,什刹三海是一座属于平民百姓的城市乐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与时相沿的人文氛围,使几百年 间的什刹海始终赋纳着闲逸而不失健全,清雅而不失热烈的人气,京城人也亲切地称其为“海子”。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25)
正梧州拥有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在北伐期间曾三次驻节梧州,并提出以梧州为中心全面开发西江的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对梧州的宏伟构想逐步实现。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梧州是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百年商埠"之美誉。除了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祥地,梧州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地。其  相似文献   

8.
赤水雄风     
赤水,西江南岸的一个小圩镇,像一颗宝石镶嵌在黄金水道西江经济带的梧州藤县最前沿。这里因古代每年正月初一午时当地江水上涨一尺,故名尺水,雅称赤水;这里美丽的龙潭峡(又称赤峡,"赤峡晴岚"是古藤州八景之一)地势险要,是两广水上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4,(1):10-11
正人们常说,自古以来,粤桂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气连枝,情同手足。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行政区划上来说,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唐宋代之前,粤桂共属一个政区。从经济上来说,秦统一岭南,中原移民沿漓水而下,汇集西江中游,然后顺江而下开拓珠江三角洲,溯江而上开拓西江上游。从文化上看,中原文化融合百越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粤语就是其中代表。公元862  相似文献   

10.
《人大论坛》2010,(5):I0001-I0002
西江是苗语“dlibjangi”的音译,原称“仙祥”,清雍正七年建“新疆六厅”后,改称“鸡讲”,民国5年(1916年)易名为西江,距县城36公里,距州府凯里35公里。寨内分为平寨、乌嘎、东引、也通、羊排、也东、南贵、也薅等8个自然寨,现有1285户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故有“千户苗寨”之称,是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苗寨。  相似文献   

11.
近水则灵     
黄宁 《当代广西》2009,(16):28-29
梧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滔滔东去的西江及其所孕育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梧州不可多得的财富。梧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处”,又成为一个多种文化的大熔炉,名人文化、龙母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共同构成了梧州的西江文化,内涵丰富,多姿多彩,同时又水乳交融,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崔智友 《当代广西》2009,(13):30-31
左江是珠江水系西江的组成部分,也是珠江流域唯一的国际性航道。左江发源于越南,上游为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和黑水河,流域覆盖扶绥、江州、龙州、宁明、大新、凭祥、天等、上思、靖西、那坡等10个县(市、区)及越南的谅山省和高平省,下游与右江汇合归入邕江。上溯水口河航道可达越南高平省高平市,由平而河航道可达越南谅山省谅山市;左江下游可沿西江航运干线通贵港、梧州、广州、珠海、深圳、香港和澳门。  相似文献   

13.
西江,素有“天然民族风情博物馆”之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最大的苗寨,据统计,1987年共有1107户,5862人,是有名的千家苗寨。 1988年7月,我们师生一行6人到西江从事社会调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诸如社会结构、人民风习、文化心态……,构成了苗族社会的一个缩影。现拟就此探究一下西江苗族自身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由此而产生的西江人面临的扶择的问题,也许对西江甚至对整个苗族今后的宏观发展将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在海南历史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历经千年交融汇合积淀而成的结果,在海南的各个发展阶段,无不闪烁着中原文化绚丽的光环。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海南文化的发展则需要更具多元化与开发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强化文化意识,提高海南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使文化管理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区域经济作为生产力合理的空间布局,为宏观经济总量分析以及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个量分析集合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江走廊的提出,正是为在宏观调控下的西江流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微观经济个体集合化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等合理性所确立的。所谓西江走廊,指的是“珠江水系的西江干流,从广西的贵港起,经广东肇庆到珠海入海的地带,全长700多公里。包括属于西江河段内水系地区。”(《西江经济走廊》序言)十多年来,西江走廊经济技术协作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区域优势前景已凸现出来。但是…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20)
正在古代,广东广西本为一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重新划定两广省界,广东和广西的行政分界稳定下来。行政区划问题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广东和广西以广信县为界。1965年中央重新划定两广行政界线,自此广东和广西的行政分界稳定下来。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建省。广东广西本为一家两广在先秦时期被中原地区称之为百越之地,虽分属于南越、西瓯、骆越等部族,但仍都属于百越。自西汉汉武帝时设立刺史以来,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两广地区归属当时的交州管理。唐朝时,又于州上设立道一级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7.
张棣 《岭南学刊》2011,(4):126-129
广东的党史文化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广东特色文化强省的巨大精神财富。广东拥有丰富的党史文化资源,一旦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将会大幅度提高广东地方党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广东文化的魅力。因此,弘扬广东党史文化,建设广东特色文化强省,必须高度重视广东党史文化,加强对广东党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寻求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广东党史文化在提升广东文化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8.
靳承美 《春秋》2009,(3):48-51
1958年9月15日,沣水人民公社成立,在五O一厂南矿山广场召开庆祝大会。村里组织全体社员参加,并组织了锣鼓队、扮玩队。队伍出村,与昌城、城东、良乡村的社员汇合,全昌城高级社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沣水进发。到沣水,队伍越聚越多,红旗招展,口号阵阵,队伍到达会场,只见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相似文献   

19.
水家跃 《群众》2023,(1):35-3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目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两字之增,富有深意。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基础,文化自强是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自信重在内在意志力的确定,文化自强突出外在实践力的昂扬。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交融汇合,为江苏构筑新时代文艺高峰注入了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指明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8)
正自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广东与广西由此开启了扶贫协作的大幕。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两"兄弟"开始携手前行。同饮珠江水,两广一家亲。当前,广东广西两省区已形成了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扶贫协作区域格局,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为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积蓄了积极勃发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