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安北江 《思想战线》2023,(2):123-134
古代中国的“天下秩序”与“国家秩序”建构理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传承性,且贯穿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宗法式与地缘式的“天下秩序”理念,是古人诠释世界和维系国家政治安稳的核心思想。二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王朝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华文明核心体的形成和族群意识的凸显,是“天下秩序”得以传承与变革的基础。“国家秩序”和“国家政治体系”的建立,是古人想象“天下秩序”崩塌与重构的结果。在“国家秩序”建构中,“一统观”与“正统观”成为主体民族政权角逐天下后的政治意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天下秩序”理念,形成历史上的“中国精神世界”,最终成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向心力。为此,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政权,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一统理想才得以实现。阐释古代中国“天下秩序”理念的传承与变革,对进一步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间接回应了用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来倒叙解构历史中国的舛误。  相似文献   

2.
《同舟共进》2014,(3):F0004-F0004
潮州位于珠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交汇处,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港口资源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座开放创新的城市,已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州莱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等称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或隐或现的国家主义思潮其来有自,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成就彰显的当下,国家主义思潮却要解构与这一道路相关的“中华文明”“中国特色”“制度创新”“政治模式”“人民利益”等话语体系,达到消解国家认同和污名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目的。国家主义思潮展现出多种样式,或聚焦于反共反社会主义,或谋求分裂国家,或否定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合法性。总之,该思潮是一个非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警察,是国家打击犯罪、管理社会秩序以巩固国家政权的一种武装性的特殊的国家公共权力。军队和警察由于职能对象的性质不同,它们不可能合二为一成所谓“军警不分”。中国古代国家执行国家“公共权力”的警察职能机构与职官设置是独立的专门机构与人员。不要混淆中国古代国家的行政监督执法与刑事执法。警察职能不是“警政合一”,而是“政刑不分”。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30-31
山东省莱芜市地处鲁中,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7万,辖莱城区、钢城区和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城市”。2008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4,(10):57-57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走访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本书所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培植了马铃薯、时差菜、养牛等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济与环境得到和谐发展。先后被有关部门赋予“中国马铃薯之乡”、“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国家时差蔬菜生产基地”等称号。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美的地方”和“中国最佳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8.
彭钊 《前进论坛》2013,(7):22-2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也是民主党派的奋斗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奋斗,民主党派同样责无旁贷”。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李淞 《人民公安》2022,(23):24-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发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伟大号召,作出了“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大部署,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公安机关要深刻领会“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四围绕四坚持”上下功夫、勇作为,坚决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朱信凯 《中国人大》2012,(15):36-43
纵观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灾荒史,中国的灾荒史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在咱们祖国台湾岛上居住的那个叫陈水扁的人,最近做了一件让国人十分愤怒的事:在台湾所谓的“国安会”上,宣布“终止”“国统会”运作和“终止”“国统纲领”适用。何谓“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国统会”全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任务是“研究并咨询有关国家统一之大政方针”;“国统纲领”全名为“国家统一纲领”,经“国统会”在1991年2月23日通过,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构建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齐人 《春秋》2009,(4):52-53
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是梁启超。与此相伴产生的,就是“中国”这一现代国家概念。中华民族、中国概念的提出,既标志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它并不完全是现代的国家概念。中国以外的地方,最初将中国称为“支那”,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国之大者”。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保障。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标志。国家富、民族兴,人民才有可能幸福;国家强、民族强,人民幸福才有保障。在新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充分把握“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何芳  阮兴文 《创造》2019,(6):62-64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激发了中国投资者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除了“一带一路”国家外,中国在许多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以澳大利亚为例,根据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2019年6月公布的报告,2017年至2018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达237亿澳元。但是,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实行国家利益审查制度,这使得很多中国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投资时遇到诸多障碍。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审查制度,如美国有对外国投资者的“国家安全审查”,加拿大有“净利益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05,(6)
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首次推出了“中国—东盟魅力之城”特别推介,由中国和东盟10国各自选择1—2个城市或地区代表国家参展,通过展示城市形象,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由国家层面深化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并将作为今后几届博览会上国家专题展示的主要内容。在第二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11国的“魅力之城”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10月19日,11个国家的“魅力城市”在南宁市共同发表了《“中国—东盟魅力之城”宣言》,将“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各国“魅力之城”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微观察     
《乡音》2014,(3):1-1
中国国家治理的的两个“眼”《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社会主义好》。为什么好?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二是“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这两条要切实做到、一如既往,就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  相似文献   

20.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这一说法,在回应两个世纪前拿破仑言辞的同时,也成功展示了中国“醒狮”的形象。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从“睡狮”到“醒狮”,中国形象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