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泡菜、烩饭,洗凉水澡,“又让我赶时髦了。” 到了晚年,小平同志的生活很有规律。通常,清晨6点半准时起床,然后在庭院内散步半小时,8时许进早餐。早餐多是喝淡豆浆,吃油饼或馒头。9时在书房(工作办公室)听秘书读国内外报刊新闻摘要。当听到一些有兴趣的新闻时,小平同志常常让秘书再读一遍,或将原文送给他看。到了10时许,再批阅中共中央办公厅送来的简报和文件。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6):65-65
好话 一个孤独的陌生人走进一家空荡荡的餐厅,点了特价早餐。早餐端过来后,他抬头看着服务员,问道:“能说点好话吗?” 服务员靠过来,低声说:“别吃那块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退休后,他的女儿毛毛问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到走。”这一回答虽然是针对毛毛提的具体问题,但笔者认为,“跟到走”对于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经历来讲,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含义。邓小平之所以能从平凡到伟大,几乎都可以说是从“跟到走”过来的。比如,他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是“跟到走”的结果;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立下的丰功伟绩是“跟到走”的结果;他在毛  相似文献   

4.
姬建民 《党课》2013,(17):107-108
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最近说道,他在乡镇调研时,遇到一位西安退休的工人,回到老家迟迟没能领到高龄补贴。经办人员说要半个月或一个月集中办理一次送到县里,再由县里开始办理。“我过问后,第二天就拿到了。他后来打电话表示感谢,但我觉得应该向他道歉。”赵正永说。  相似文献   

5.
1962年春,毛泽东因秘书林克下基层锻炼,身边暂时缺少一位替他看国际资料的工作人员.3月25日,毛泽东致信邓小平等人,要求选调一位秘书来.关于人选要求,他说:"我这里的两位秘书,文化、政治水平都低,不能很好地替我阅选内部文件,更不能向我提意见,需要有一位文化、政治水平较高的同志来帮助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新闻工作,对整个思想战线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充分体现在他的新闻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新闻理论的核心,密切联系群众是邓小平新闻理论的重要特征,加强舆论监督则是新闻工作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孟素 《党的建设》2013,(11):62-62
建立退休制度,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是邓小平晚年最重视的问题之一,他认为这是自己对党和国家最后的贡献。邓小平认为,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大局出发,不建立退休制度,党的事业将难以为继。邓小平结合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说明这一制度的重要性:“现在看起来,我的分量太重,对国家和党不利,有一天就会很危险。  相似文献   

8.
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进军西南,邓小平戎马一生。他既能上阵破敌、功勋卓著,也曾治国安邦、下马编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硝烟弥漫的前线,邓小平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满图书和杂志,如晋冀鲁豫边区创办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杂志》等。1970年,在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一批古典名著的消息后,正下放江西参加“劳动改造”的邓小平,及时委托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办公室的秘书赵子昌,请他代为购买这批书籍。当收到全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这些精神食粮后,他非常高兴,彻夜研读。除了军功、政绩之外,邓小平与新闻出版事业同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 ,反对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风格特点。学习邓小平的这一思想 ,对于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防止片面性和主观主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重视务实 ,不唯书 ,反对教条主义邓小平非常重视务实 ,具体表现在他不唯书 ,不唯上 ,只唯实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这是邓小平的一贯作风和思想。就在退休后的1992年 ,他还视察南方 ,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的大秘书里,胡乔木的自然生命延续的时间较长,享年80岁。胡乔木在毛泽东时代得到重用,在邓小平时代同样得到重用,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毛泽东对胡乔木印象不错,说乔木跟他20年,“总还是一介书生”。这句话颇为传神,也颇为贴切。毛泽东是说胡乔木是一介书生有两点含义:一是说他有灵气;二是说他还老实。毛泽东不仅喜欢有能力的人,也喜欢老实人。毛主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秘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的秘书思想是建立在长期的秘书实践基础之上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在以下六个方面:服务要忠诚、态度要认真、效率要注重、会议要精简、保密要加强、素质要提高。邓小平秘书思想的核心是求真务实,它对新时期党委办公厅(室)建设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安南凝视着邓小平的遗像,整个世界与中国同哀邓小平辞世,让全世界为之动容。全球所有重要新闻传媒均以最快速度进行报道,许多报纸为此在19日连夜撤换了报纸的头版。第二天,各大主流报纸的头版均以黑色报头面世。全世界的新闻一时间似乎只有一个关键词——"邓小平"。美国各界华人、华侨获悉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分别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悼念之情,盛赞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称他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人。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君不见苍天垂泪亿众悲,江河呜咽群山泣!时隔21年,万里神州又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本世纪又一位伟人——邓小平溘然长逝!邓小平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世纪伟人。他的生命伴着20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足迹踏著20世纪的潮起潮落,他的名字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在20世纪后半叶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人民象铭记毛泽东那样铭记着邓小  相似文献   

14.
张中林是达茂旗委副书记。由于他30多年笔耕不辍,写了大量新闻作品,也由于他经常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言百姓之所言,被人们称为草原上的“新闻书记”。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1954年参加工作后,便开始了新闻写作生涯。从不知新闻如何写到写出近千篇作品,到作品连连获奖,张中林走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 17岁那年,张中林正式参加工作,在区公所当文书。此后,他先后当过公社秘书、组宣委员、副书记、书记等。在写作上,他一步一个台阶,由写小消息发展为写通讯、调查报告、理论性文章等。他生活在基层,最使他感兴趣的莫过于发生在群众…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在1989年9月4日提出他的辞职请求的。辞职信写给党中央政治局。但是,直到11月9日全体中央委员同意了他的辞职之后,他才算是退休了。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这一天是可以留下一页的。党的领袖的“终身制”在这一天被破除了,第三代领导集体从这一天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历程。当邓小平的辞职公开之时,不少老百姓认为,他辞职却不一定会辞事。不过,我们从现有种种记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光辉灿烂的一生,就象滚滚东流的黄河,时而在宽阔平坦中度过,时而在急流险滩中拚搏;时而高歌猛进,时而迂回曲折。德国埃文维图·魏克德在《1976—1980年在中国当大使》一书中说,邓小平“的经历象圣经上的传奇故事”,具有神秘色彩。他们所说的“传奇”和“神秘”,最主要的是指邓小平一生中的“三落三起”。其实只要从历史实际出发,给以全面科学的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落”和“起”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一生中的落和起并不是由于他个人的失误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他坚持正确的求实精神而遭到的错误处理。一方面当错误意见占上风时,他坚持求实精神、正确意见,且不作半点让步,而遭错误处理,被落下来;另一方面,当错误意见被人们普遍认同后,邓小平的正确意见在和错误的对比中显得很突出,就又神奇般成为他起的根基。因此,落和起之间的神奇性完全根源于邓小平坚持求实精神的正确性这一最根本点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对秘书工作的要求邓小平曾三次担任过党中央的秘书长。第一次是1927年底到1929年夏,其主要职责是辅助中央常委周恩来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文电办理、会务服务、交通机要、经费管理、沟通协调等工作。第二次是1934年底到1935年6、7月间。这次任职是在长征途中,虽时间仅半年多,却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第三次是1954年4月至1956年9月。在此期间,他协助毛泽东做了大量日常工作,在粉碎高饶反党集团、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筹备“八大”会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不寻…  相似文献   

18.
冯都 《党史博览》2004,(8):45-47
1931年8月,邓小平奉党中央之命,从上海辗转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在当时肃反扩大化的危难之际,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他勤勤恳恳,工作卓有成效,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杰出贡献。时隔40年后的1972年,邓小平再次来到瑞金。瑞金县的同志亲切地对他说:“您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让邓小平感动不已。在他蒙冤遭受打击之时,老区人民还始终惦念着他。受命于危难之际1931年2月,红七军政委邓小平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王明等“左”倾中央领导人对邓小平不予理睬,半年不见他一面,不听他一次汇报。对于这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高原 《党员文摘》2007,(6):44-44
82岁的美国退休老人哈维邦帕斯不喜欢一个人吃饭,可是一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子女又全都在外地生活。大多数的夜晚.他都是一个人煮点燕麦粥或吃一个“热狗”来解决自己的晚餐。  相似文献   

20.
张国骥 《湘潮》2006,(2):23-23
我是从1992年10月起任郑培民秘书的。当时,郑培民刚刚走上省政府副省长岗位,我是他到省里工作的第一任专职秘书。1996年初,我调到省政府办公厅社会发展处任处长,离开了郑培民。离开之前我想,当了三年半专职秘书,怎么着也得为郑培民的为官为人总结几句话。有一次,在陪郑培民散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