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相似文献   

2.
泰国华侨社会的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1975年9月28日,即在我们将去泰国访问的前夕,泰国华文报《中华日报》发表了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中国问题研究学会”的研究报告及讨论会纪要,简要地提出了泰国华侨(或华裔泰人)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本文先介绍这一报告的要点,并略加分析,作为探讨泰国华侨社会特点和各种华侨帮派形式问题的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在这些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乃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菲律宾的华侨也不例外。他们被认为对菲律宾进行了经济支配,这在菲律宾人当中引起了许多妒忌与敌意,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觉得华侨压制了菲律宾经济;但也有另一些人认为菲律宾的华侨曾经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拟探讨菲律宾华侨经济活动的量度并与菲律宾人的经济活动量度进行比较。华侨在菲律宾的经济地位可能不会象华侨在其他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  相似文献   

4.
我院李国梁(郭梁)教授著《东南亚华侨华人经济简史》已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按照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顺序考察了华侨华人资本在当地积累和发展的曲折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还了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探讨了华侨华人经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从根本上否定了歪曲和排斥华侨华人经济的谬论和流行观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研究华侨华人经济的学术动态作了评介。对于华侨、华人经济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海外华人经济实力增长的估计、华人经济地位与当地民族主义的矛盾、海外华人与中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日本占领下的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处于何种状态?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当时的华侨与中国的关系如何?日本的占领对华侨的归属意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或究竟有没有产生影响?以及对华侨与马来人等其他种族的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分3个领域进行分析。即:①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为中心的抗日运动、②华侨协会所代表的亲日组织、③日军当局以粮食增产运动的名义推行的迁居事业。①是对华侨社会中的左派势力或劳动阶级进行分析;②是对右派或实业界进行分析,并对这…  相似文献   

6.
(一) 华侨主要聚居在东南亚地区,华侨不仅对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而且对于日本都是很重要的,日本无论是从政治上或从经济上都应该重视东南亚华侨这一力量。对于中国说来,华侨在政治方面对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和平统一祖国(台湾回归祖国和收回香港主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方面则不仅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对东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东南亚华侨经济向以商业为主。而华侨商业,又以小商贩著称。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巨,是任何别的经济部门所不能比拟的。本文通过东南亚近代(十七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华侨小商贩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华侨经营小商业者众多的原因、经营类型及活动领域,考察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海外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并不算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华侨曾在中国从事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原有的调查资料,拟就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历史先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九十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9.
战后菲律宾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至6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行“菲化政策”,第二阶段是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菲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以“加快同化、放宽入籍、充分利用”为主。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菲政府注意到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采取各项有利于华侨、华人经济发展的措施来调动华侨、华人投资菲律宾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菲经济的迅速发展。菲政府各个时期的华侨、华人政策,、对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战后获得政治独立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10.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付教授林金枝撰写的新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将在今年十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58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受原国家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的委托,承担调查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的科研任务。作为该所“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调查组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间,是华侨经济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也是华侨经济新的发展趋势的萌发时期。华侨最集中的东南亚,也是其经济力量最雄厚的地区。战前该地区华侨企业的成长,可视为战后全球性华人经济发展的滥怎。这一成长既体现为资本规模的扩大、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体现为股份公司的出现、跨行业经营的实施。本文选择菲律宾厦门籍华侨的企业,作为战前东南亚华侨企业的个案实例进行研究。这些企业都是当时较为大型的企业。本文将先对它们分别进行解剖分析,然后再作综合性的研究,将其置于东南亚华侨社会的背景下,适当地进…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臻20世纪20年代,东南亚各地(除这罗外)已先后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各殖民政权逐步建立了有效的统治秩序,开始进行人o统计.尽管这些资料很不完整,但也给我们对华侨人o状况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数据。这一时期是海外华侨社会发生突变和重要时期,由于契约毕工大量出国和华人经济力量增长,东南亚华侨的数量、职业、籍贯构成都发生重大变化。一、东南亚华侨人口估算、分布与籍贯1.印度支那法国统治印度支那时期,对华侨出入境进行登记,有相应统计数字可稽。但由于大量华侨不通过海关潜入印度支那,华侨人口的自然增长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民国时期华侨与闽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以探讨闽西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社会发展的作用,俾供今天进一步建设闽西可供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4.
华侨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旧中国,福建华侨不但在政治上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革命斗争,在经济上,他们在各地从事工业、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的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和建设,对福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一)根据调查,近代福建华侨投资是从1871年开始的,截至解放前夕的七十多年中,投资的企业大小达四千家,投资金额总数为一亿四千万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福建的交  相似文献   

15.
一、华侨经济的商品经济特征 (一)何谓华侨经济的商品经济特征? 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华侨经济中,商品经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乃至货币经济)的发展是相当显著的,不仅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华侨经济的流通部门是如此,在生产部门、尤其是在农业部门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华侨的历史根据《华侨经济年鉴》(1970年版)的统计,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有十一万人(另一种说法是十四万人)。然而,这个数字是指持有国民党政府护照的华侨人口。如果从“华侨是不具有当地国籍的中国人”这一定义出发,那么菲律宾的华侨人口可以说是有  相似文献   

17.
一、闽西华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 侨汇数额早在明代后期,旅居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就曾将辛勤劳动所积攒的收入及其它职业牧入,寄回家乡作赡养家属生活费用,以及“买地盖房”和借贷给亲人经商的事迹。闽西华侨什么时候开始有汇款呢?目前尚难肯定,但由于闽西华侨出国比闽南迟,因  相似文献   

18.
广东是全国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华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众多。据估计,广东的海外华侨(包括外籍华人)达一千五百万人。可是,在旧中国,他们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迫害,过着“海外孤儿”的生活。长期旅居国外,时刻怀念着祖国和家乡,渴望祖国能够早日强大,家乡经济得到繁荣。在旧中国,华侨投资广东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种具体行动和体现。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先后在侨乡广东、福建以及上海等地进行调查和研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在探讨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之前,为了避免混乱起见,有必要确定“华侨”这个词的含义。在这里,“华侨”一词指的是为了谋生而居住或旅居海外祖籍中国的汉人。因此,这个词包括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人,但不包括在日本和欧洲留学的学生。在研究辛亥革命时使用这一厂泛的定义是很恰当的。因为华侨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视为对革命作出反应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他们除了栖身异域受外人统治之外,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有共同的经历和抱负,遭受同样的苦难和种族歧视。本文不打算论证华侨  相似文献   

20.
战后四十年来,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及其资本和经济力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对这些演变除了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国内外政局的发展变动密切有关之外,还可以从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来考察。印尼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来分析,即苏加诺政府统治时期(1945—1965年)和苏哈托政府统治时期(1966年—现在)。这两个政府统治时期对待华侨、华人的经济政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笼统地评论他们对华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