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城  陈俊 《理论月刊》2001,(11):92-94
入世在即,我国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世贸规则并加快国内反倾销立法的创制和修改来应对。本文对国内反倾销立法应对作了实证分析:一是现有国内整体立法的不足;二是美国等国反倾销立法的审视;三是国内违规政策、立法规定的审视;四是世贸规则发展中国家条款的利用和国内企业的应诉问题;五是进口产品的国内反倾销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俊 《理论月刊》2001,(10):94-95
GATS是一套有关国际服务贸易并具有法律效力的成员方必须遵守的多边规则。入世对我国涉及服务贸易的国内法律制度提出了及时立、改、废之要求,世贸原则、服务贸易通行规则需成为国内立法的参照系。文章从GATS的基本要求、我国金融服务业立法和其它服务业立法三部分展开实证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法萍  郭立银 《前沿》2006,(10):52-54
进入21世纪,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措施、保障措施,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滥用世贸相关规则等。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变化,都是国际经贸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都是对市场机制的扭曲,从长远来讲都不利于增进效率和经济发展。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4.
《欧共体反倾销规则》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制定了特殊规则。这就是在确定受诉产品的正常价值时选择一市场经济第三国作为类比国。以类比国的相似产品的国内价格作为该非市场经济国家受诉产品的国内正常价值,以此为基础计算出高额的倾销幅度并对所有该国的出口商的出口产品征收统一的反倾销税。这一规则违背了WTO反倾销规则的基本精神,具有明显的歧视性、不公平性、不合理性特征。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该规则的主要受害国,鉴于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行政立法的法治化也是行政立法程序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中国行政立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其程序的随意性、隐秘性和不可预知性,而全球贸易规则恰恰最强调行政行为的法定性、透明性和可预知性。为此,就有必要建立与世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立法程序。从中国行政立法程序及完善动因、全球贸易规则对中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控制和建立与世贸规则要求相适应的行政立法程序三个层面探讨中国行政立法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贺政国 《湖湘论坛》2007,20(3):99-100
加入WT0以来,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与世界接轨.但在公共利益和反规避条款方面,无论是实体规则还是程序性规则仍有一些缺陷,不能充分发挥公共利益原则和反规避原则应有的价值,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条款和反规避条款,正确协调处理公共利益原则和反规避原则的冲突,有利于我国有效运用反倾销这一贸易救济手段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迅猛发展,国外持续大规模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并将wT0反倾销的基本规则和我国实际紧密结合,研讨提出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不等于无条件开放国内市场。在世贸框架之内,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利用合法(符合世贸规则)的贸易保护措施保护本国利益,例如“两反一报复”。  相似文献   

9.
黄蕾 《理论月刊》2004,(4):138-140
利用反倾销这一利器保护本国市场,以及应对他国的反倾销,需要在反倾销斗争中注意以下问题:反倾销的前提条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反倾销的保护目的不是一个,而至少是两个;反倾销的受影响者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相似文献   

10.
透视欧美对华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敬新  马骥 《理论月刊》2002,(7):107-110
反倾销是WTO认可的抵制不公平竞争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反倾销逐渐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工具。随着中欧、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欧美推行反倾销指控的最大受害国。对此,本文探析了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的本质,提出了我国应对欧美反倾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WTO引入日落复审制度,旨在通过这项制度有效防止成员方在法律上无限期地滥用反倾销措施。然而,美国、欧盟和中国关于该项制度的立法和实践情况表明,日落复审制度在实践中并未实现设计之初衷,大多数案件的裁决结果仍然是继续维持反倾销措施的实施。而且,从理论上说,法的强制作用应该针对客观存在的违法行为,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不应对仅仅是主观推断出的可能的倾销行为进行惩罚,因此,日落复审制度本身的法理基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个案说起 2002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接受美国轴承制造商协会代表15家轴承生产商对中国235家轴承出口企业的反倾销申诉,涉及金额为3亿美元.浙江省是国内轴承生产和出口大省,在国内轴承业中占有半壁江山,因而在这一事件中首当其冲. 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浙江企业面临的第一起重大反倾销案,浙江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力量对有关应对情况进行跟踪调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保险业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为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社会、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风险保障,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规则。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这给保险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在许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保险企业要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和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有关承诺经营运作。否则,要么被捆住手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要么因违规经营而遭到惩罚。因此,尽快熟悉世贸基本规则和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有关承诺,对保险企业来说,是应对今后市场变化的一个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钰凤  李凡 《求索》2012,(6):240-242
表决权穿越是为了应对母子公司架构下母公司股东权缩减问题而创设的规则。它要求在子公司发生基础性变更时,由母公司股东取代母公司行使表决权;是保护母公司股东的有效措施,也是破解金字塔控股结构的有效手段。我国立法应引入穿越投票规则,以消除金字塔控股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非市场经济地位"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金玲  李晓燕 《前沿》2006,(1):36-40
近二十年来反倾销始终是国际经济研究的热点,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也持续升温.加入WTO后,"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核心瓶颈.如何从倾销、反倾销的理论角度进行本质的分析理解,将有助于我们营造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有助于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6.
蔡蓉 《传承》2007,(8):127-128
当前反倾销越来越成为各国贸易保护利器,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反倾销:积极争取市场化国家地位的认定;规范会计帐目,应对反倾销调查;积极应诉倾销;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创建海外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7.
杨洪 《理论月刊》2005,(8):166-168
本文通过新旧《外贸法》的对比,论证了WTO规则对我国外贸基本法律的决定性影响。新《外贸法》事实上是将WTO规则这一国际法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完成转化而加以适用;在充分的吸收WTO规则和严格遵守相关承诺的前提下,立法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立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积极务实的作风;其立法内容表现出较强的中国特色。这对于WTO规则而言,应是一种有益的突破与探索。一部同WTO规则全面接轨的外贸立法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日益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点。国际性的反倾销使中国经济损失严重,外贸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入世后如何有效地防范反倾销风险,已是摆在国人面前的大课题。一、掌握和运用有关反倾销的法律规则 1.要掌握和运用WTO的《反倾销协议》。1994年生效的这个协议是经过国际长期的反倾销实践和各成员方长期多次谈判磋商的成果,也是WTO的基本文件之一,对各国国内反倾销法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它所规定的倾销的含义、倾销的确定、损害的确定等条款,来自觉规范我们的对外贸易,确定我们的市场开拓策略,以免遭到不应有的反倾销调查。也可以通过它所规定的反倾销的条件、反倾销的程序、反倾销的措施等条款,在我们的商品受到  相似文献   

19.
李智慧 《前沿》2005,(8):166-169
在WTO体制下,保障措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在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的措施,也是成员方运用最多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手段。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和反补贴在形式上和实施方式上非常相似,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非常重要的不同。为了更好地应对和运用这三种措施,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芙蓉 《前沿》2003,1(12):119-121
本文通过对WTO反倾销协议的介绍及其对我国反倾销实践与立法的影响 ,指出我国现行反倾销立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并结合WTO体制下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内容提出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