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美国青少年群体有多元化的文化认同、消极的政治认同和分裂的身份认同。多元化的文化认同体现在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许多具体方面出现的文化冲突;消极的政治认同主要体现在远离政治传媒与消极的选举参与;分裂的身份认同是指美国本土青少年与移民青少年具有不同的身份意识,大量移民及其后裔同化滞后。美国主流社会强调美国文化和美国意识,政治活动更多考虑青少年参与,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救助,在青少年事务相关领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西方社会,各种由青年人领导与参与的"青年反叛"思潮对社会历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青春风潮急剧转向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行为。虽然青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没有为青年提供应有的社会认同与文化空间。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亚文化"、高雅的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杂糅,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食粮。尤其流行文化抓住青少年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渴望自我个性的身份表达,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娱乐文化的泛青春化品性。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西方民粹主义持续时间更久、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潜在威胁加大,既给西方国家政治格局带来深刻变动,又极大增加了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它的肆行,是各种深层次因素叠加催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深化与经济不平等状况的加剧是经济根源,代议民主政治的衰败与政党最大限度争取认同的迫切需求是政治诱因,外来移民的涌入所导致的白人身份认同危机是文化原因,金融危机后社会矛盾的集聚与社会治理的乏力是重要温床,这些因素充分暴露了西方社会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痼疾。  相似文献   

4.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5,(3):106-108,137
由于60年代美国“外外百老汇”小剧场运动的影响,谢泼德的戏剧艺术置身于西部文明和流行文化相杂糅的当代美国梦,借助好莱坞影视或摇滚等艺术媒介阐述了主人公与社会环境自我疏离的身份认同,以其支离破碎的语言和自我身份迷茫困惑的主人公形象,令读者感触了传统西部边疆和当代都市之间的文化冲突,成为个人在当代社会和家庭文化中的身份缺失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5.
非法移民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9·11"事件后,美国社会对于非法移民与国家安全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非法移民与美国国家安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可从社会安全、国土安全与文化安全三个维度来分析非法移民对美国国家安全所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非法移民问题使得美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变得复杂化,成为美国国家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但是,过分夸大非法移民问题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也与客观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6.
省籍族群分化是影响和制约当代台湾政治运作的主要社会分歧,其形成的基础源于各族群的身份认同。建构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身份政治理论,它通过探求集体身份形成的原因,力图深入解析行为体行为的根源。本文拟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从"行为体与结构互构"的研究路径出发,对台湾省籍族群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及其因身份而采取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这一移民管理政策发布之际,梳理了近十年来我国非法移民管理现状,关注移民政策、执法策略和日渐紧张的公众舆论之间的动态关系。以"越南新娘"为例,考察跨国移民身份是如何在行政制度、法律话语、经济地位差异、商业化的移民中介机构的共同作用之下被建构成带有污名的负面标签,以及不同学科研究者在移民身份的去污名化上所做的努力。通过回顾近年来西方移民研究中出现的视角转向,在指出宏大叙事的局限性与"底层视角"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认定移民研究应该超越"掠夺者—受害者"二元结构,关注非法移民现象的复杂性,合理规范跨国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8.
个人社会身份意识与社会定位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精神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社会运转机制的不同决定并反映为作为社会基层的个人社会身份意识和社会定位依据的根本差异。马克思唯物史观从阶级角度对个人身份定位的重新诠释,不仅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中的个人定位意识的家族制观念和家族制基础也起着深层的解构作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这一总体性工程的继续与深化。只有实现了个人社会定位基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重建才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和性格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大学生暴力犯罪日益严重,对社会危害极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当代大学生深受社会的急剧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文化冲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多维、紊乱、失范的影响,因而导致他们心理出现扭曲和性格缺陷,为暴力犯罪埋下隐患。针对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务必寻找可行之策,防患于未然,从而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无讼思想是古代中国人追求和谐境界的价值选择,无讼思想的产生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根源。无讼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的作品反映了后殖民社会中像他一样的边缘人和无根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寻找家园和文化身份时所处的困境,对帝国强加给殖民地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进行了成功地颠覆和解构。《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毕斯沃斯先生就是部分地以作者奈保尔的父亲为依据来塑造的,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特立尼达的印度裔婆罗门通过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来寻求在异域文化中的自我与独立,以及寻找自身价值及文化身份时所表现的无奈与无助。从后殖民视角出发,运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模仿理论来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我价值与文化身份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嘻哈文化源于美国底层黑人街头文化,是美国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嘻哈文化作为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的载体,对当代美国黑人青年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黑人青年在语言、心理、行为上无不受到嘻哈文化的影响,成为嘻哈文化影响下具有独特语言、身份和价值观念的新一代美国青年族群。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北美“新移民文学”的代表作家严歌苓在其小说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对于作家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意识。多年的国外生活、异质文化的冲击、中西文化的冲突等人生体验使严歌苓在文学创作中一度表现出了诸多华裔作家共有的创作焦虑感和自我怀疑意识。从严歌苓的人生经历和小说作品出发,分析她表现在文学创作中的焦虑感;通过对严歌苓小说中“我”的流失与重拾的分析,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其创作中的作家主体意识。最终,从严歌苓对于本土文化、本土题材的回归来看严歌苓是如何摆脱身份焦虑、完成对自我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3,(6):169-171
当代移民作家群体,比如石黑一雄、奈保尔、萨尔曼·拉什迪和提摩西·默等,试图展现源自异域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经历,刻画移民群体因孤独、失落和身份危机而面对的精神困境。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通过其国际化写作主题和卓越的叙事技巧,描述了移民群体遭受的文化身份困境,流露出他对文化或种族冲突因素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而在当代中国,国家主义法律观、暴力主义法律观、工具主义法律观则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观念的阐述,探索中国公权力异化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乡村集体记忆是农民将“过去”与“现代”链接起来,使自身意识、文化、身份等在乡村社会获得建构的群体性记忆。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社会受时空断裂、身份焦虑及文化解构的影响而导致了乡村集体失忆,进而导致了乡村意识、记忆、身份以及环境正常功能被破坏,农民日常生活遭受困扰,陷入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及环境危机当中,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实现。因此,为重拾乡村集体记忆,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着力推进乡村集体记忆主体建构、集体记忆空间的保护以及乡村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其原因的诸多思考。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而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文化认知与氛围、教育政策的制定等,构成了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马歇尔(Thomas Humphrey Marshall)的公民身份理论对西方公民身份的理论研究起了开创性的作用,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西方公民身份传统以及西方的政治体制理念起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进行理论探析,梳理公民身份的权力结构发展逻辑,重新思考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福利国家政策实行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建构带来深刻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迁移人口的集合,移民存有从迁出地迁出与迁入地定居两个主要过程。在此过程中,移民们受到以何种身份离开故土重新生活的困扰,迁入地主流社会也受到如何接纳这些移民的考验。经历了四次移民潮的法国是目前欧洲拥有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面对数量庞大又异于主流社会的穆斯林移民,法国坚守的“共和同化”并不代表完全认可在法穆斯林移民的身份。与此同时,诉求不得也引发了穆斯林移民中的极端分子由“相异”到“相斥”。频发的恐怖行为引发了法国主流社会的不满。在这种恶性循环式的互动下,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与法国主流社会的隔阂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性质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反文化群体组织,其犯罪行为必然受到其相应的犯罪亚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封建帮会文化、歪曲的儒家身份认同理念以及暴力和西方拜金主义文化的影响下,根据一定的帮规所形成的反社会犯罪组织。在社会文化视域下,预防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体系,着力加强主流文化及其政治文化建设,剔除封建糟粕和西方的犯罪亚文化观念,强化文化监管职能,清洁文化传播渠道,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