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培基先生“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体现在他英译的散文中。通过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的分析,总结出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和译语表达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立译经场的草堂寺原本清清楚楚的历史 ,在一些人眼中突然变得无可稽考了 ,又是投书 ,又是撰文 ,大有把历史颠倒过来的势头。据此 ,笔者不得不再作如是略考以正视听。但凡叙谈草堂寺的历史 ,便不得不从西域龟兹高僧、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第一人鸠摩罗什至止长安译经弘法之事谈起 ,而罗什事迹则最早见之于梁慧皎《高僧传》本传。此《传》载 ,罗什于姚秦弘始三年 (40 1 )十二月二十日应秦主姚兴之请到达长安。“什既至止 ,(姚兴 )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 ,译出众经。”后来 ,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成…  相似文献   

3.
安德列.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活动受到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者的制控。“赞助者”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者”概念,分析曾国藩作为翻译赞助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新闻翻译的研究进行了整理与回顾。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我国新闻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新闻翻译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作为中国第一个国立译经场的草堂寺原本清清楚楚的历史,在一些人眼中突然变得无可稽考了,又是投书,又是撰文,大有把历史颠倒过来的势头。据此,笔者不得不再作如是略考以正视听。但凡叙谈草堂寺的历史,便不得不从西域龟兹高僧、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第一人鸠摩罗什至止长安译经弘法之事谈起,而罗什事迹则最早见之于粱慧皎《高僧传》本传。此《传》载,罗什于姚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程镇球关于政治翻译理论的梳理,从文化、语言及文体风格三个角度理解政治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以期纠正将政治翻译中的“忠实”简单等同于“直译”的错误看法。同时程镇球的政治翻译理论不仅对我国当代政治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也为我国非文学翻译研究及我国翻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和评析了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伽达默尔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三原则中。本文着重评述了他的关于理解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相时性的观点,从而揭示了翻译不是简单的复制活动而总是带有译者自己的创造性痕迹。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30年代提出"宁信而不顺"的主张引起了翻译界的一场大辩论,很多人认为鲁迅的这种观点仅仅是对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的"顺而不信"的回击,是"矫枉过正"或是"意气用事",这对鲁迅先生是很不公平的."宁信而不顺"只代表鲁迅的"欧化"翻译观的一方面.鲁迅先生"欧化"翻译的反映了他的文化立场和政治立场.它的形成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是在对"内忧外患"的国情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我国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提出了一些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翻译思想.他的翻译思想涵盖了翻译目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批评等方面,是我国翻译理论建设上最稳固的基石,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也为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英汉互译"零翻译"研究--兼谈"政法职业学院"校名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既要考虑译文忠实于原文,又必须避免译文与原文出现语义错位而产生误译,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学会从语言学等级体系里找准原文的“翻译单位”,即找到合适的语言层面作为翻译单位来对原文进行正确的、不引起误解的翻译。如果出现语义错位现象,可作“零翻译”处理。本文试图从“翻译单位”和“零翻译”的视角探讨“政法职业学院”的校名英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代高僧遍能法师,因患肝癌,1997年2月4日示寂于乐山乌尤寺方丈室,享年91岁,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唁电中,赞扬他“几十年来爱国爱教,为中国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弘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鞠躬尽瘁”。遍能俗名许旨光,1906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三日)生于乐山冠英场。五岁发蒙读私塾,因家贫卖过米花糖,也曾在乐山火柴厂当过童工。1920年14岁,在乌尤寺出家,法名宏善,号遍能,以号行。曾经在成都文殊院四川佛学院、重庆报恩寺川东佛学院、北京柏林寺佛学研究所等处学习佛教经文,博览文史典籍;师从前清拔贡谢碧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禅僧无象静照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来华,咸淳元年(1265)归国。在华前四年在浙江杭州径山寺参禅,住持石溪心月对他悉心指导,帮助他实现开悟。静照最终嗣法心月。归国后,静照牢记心月教诲,开创禅寺,宣扬禅法,为禅宗扎根日本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3.
南宋嘉定年间,径山被列为五山十刹之首,成为“天下东南第一释寺”。许多日本禅僧纷纷慕名前来径山参禅问道,径山禅寺成为日本临济宗的祖庭。南浦绍明不仅勤习佛禅,而且认真考察学习径山种茶、制茶技术及茶宴礼仪,回国后广为传播。南浦绍明是继圆尔辨圆之后在日本传播径山禅茶文化的著名禅僧,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法学著作翻译是法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曲折发展后,我国对法学著作的翻译已达到了一个"繁盛期"。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它也还可不避免地存在着某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翻译就是交际.而语用学研究话语如何在情景中获得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成功的交际.显然,它们统一于交际.事实上,语用学与等值翻译在交际框架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研究两者的关系,既能扩大语用学的适用范围,又深化了人们对等值翻译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特殊的公示语,警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其水平的优劣直接体现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我们的警示语翻译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提高。本文探讨了关联理论对警示语翻译的指导,即译者应考虑原文信息意图和目的语读者的期待,以追求最佳关联为标准,做出和原文具有相似释义的译文,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释义翻译是我国大学生学习外语的一种手段 ,但这种翻译活动只注意词语释义和语法分析。学生在学习翻译课程阶段解读原文仍然局限于句子的语法框架内 ,虽然在语法意义上读懂了 ,但在逻辑意义上并没真正读懂原文。翻译课程应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字对字翻译形成的思维习惯 ,求得在高一层次和更宽的范围内理解原文内涵。  相似文献   

18.
Meta理论是研究理论的理论,对于理论的构建起指导作用,因此,Meta理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本篇文章试图使用Meta理论的一般原则,对翻译理论的构建提出一些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这一初步研究对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以及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翻译中的文化误读是译者对原语文化的重写和操纵,集中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身份和主体性。对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考察译者主体性对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从而拓展翻译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这一对矛盾势必凸显,我们不应厚此薄彼,重蹈历史上归化与异化之争的复辙。从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出发,辩证地处理好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