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木 《党史博览》2008,(3):F0002-F0002,F0003
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似幽默随和、兴趣广泛、人情味极浓;他没有什么领导人的架势和气派,一走出会场、一离开正式场合,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老大哥:他跟谁都谈得来,无论工农士商,无论大人小孩:他没有孩子,但却喜欢孩子,把慈父般的爱,给了烈士后代。  相似文献   

2.
1996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邓发诞辰90周年。金秋时节,邓发烈士生前战友、原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在北京的寓所里会见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代表。他回顾过去峥嵘岁月,缅怀赴汤蹈火先烈,高度评价了邓发烈士,并欣然题写了“播撒幸福的人——邓发”。  相似文献   

3.
韩哲 《学习导报》2008,(5):43-44
作为湖南经济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从冰灾开始的第一天,我一直和电力工人们朝夕相处,用镜头记录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为了千家万户的那盏灯,他们割舍了亲情,忍受了饥寒,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烈士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韩哲 《新湘评论》2008,(5):43-44
作为湖南经济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从冰灾开始的第一天,我一直和电力工人们朝夕相处,用镜头记录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为了千家万户的那盏灯,他们割舍了亲情,忍受了饥寒,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烈士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极不平凡的2020年,为每一位中国人点赞,颂赞“每个人都了不起!”。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正是“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让人们见识平凡的伟大;正是“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让人们赞美英雄的人民;正是“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让人们感受伟大抗疫精神,领略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在悲痛中捧读那封由邓小平同志的家人写给党中央的信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又一次颤抖了。信中传递了邓小平同志的一些嘱托,读之让人热泪流淌。那是怎样一种平凡而动人的伟大啊。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半点自矜和矫饰,就像那位最睿智的不朽者生前那样。然而,她比世上任何华丽、激昂的文字都更有分量,都更扣人心弦,都更能剧烈地震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情感。平淡的像流云,庄重的像大理石,简约的像三秋树,朴素的像木质本色。好像那位最睿智的不朽者没有改变这个世界什么:不曾与他的战友一起献给这个世界一个新的中国;不…  相似文献   

7.
六月十八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烈士在长汀县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如实地确定瞿秋白同志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正确地评价他革命的一生,扫除在他生前身后横加给他的一切诬陷的灰尘,恢复和发扬他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早期领导人的光辉,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代表全省人民的意愿,在当年翟秋白烈士英勇就义、洒下鲜血的长汀县罗汉岭,隆重举行纪念崔秋白烈士英勇就义五  相似文献   

8.
齐霁 《党史文汇》2003,(4):20-21
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经过毛泽东一生中曾为两位普通战士题过词,一位是战争年代的刘胡兰,一位是和平时期的雷锋。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不愧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雷锋却没有那样的惊天动地之举,只是做了些平凡的小事。然而,毛泽东从雷锋这些平凡之举中,看到了伟大的内涵,看到了一种时代需要的精神,于是他欣然命笔,向各族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生前把毛泽东著作看成“粮食”、“武器”、“方向盘”,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艰苦…  相似文献   

9.
<正>雷锋,一个响亮而温暖的名字,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一个让人倍感亲切的名字。他不是作家,但其日记却广为流传;他不是哲学家,但他朴素的话语却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他没有伟岸的身躯,却用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却赢得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其题词,激励人们赓续接力、向他学习。60年来,以其名字命名的伟大精神不断传承,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0.
雷锋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说起他的伟大,人们总会与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等字眼相联系;而对于他平凡,特别是他作为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人们就不一定了解了。让我们感受一下他鲜为人知的方面吧。 两大爱好 宣传中的雷锋,律己有加,显得十分严肃。其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伟大,不一定要有惊天壮举,在平凡中见证他的精神。罗兴富用他平凡的大爱、用他不屈的信念,在百姓心中构筑起了一道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12.
李瑞琴 《求贤》2008,(7):22-23
一场四川大地震,让我又一次感受灾难骤然间降临时灵魂中渺小与悲壮间的碰撞,如同海浪冲到沙滩上的贝壳,让人在玩味中领悟平凡生命的光辉。因为,32年前,我作为天津列车段的教导员好像捉迷藏般地躲过了唐山大地震的劫难。而16位天津列车乘务员却永远地埋在了唐山的土地上。如今.已很少有人记起他们的名字。因为.即使在他们生前的工作中,他们也显得那么平常。  相似文献   

13.
读完贵刊今年第3期《奔波13年,让最后一位烈士回家》那篇文章,沉思良久,唏嘘不已。贵刊能关注到这个不平凡的平凡人,体现出细密的选材和对社会盲点的关注。我把文童推荐给几位朋友,他们看后亦有同感。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7,(7):43-45
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梁平县虎城镇原党委书记邓平寿,生前被百姓们称为“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他的事迹系列报道推出后,深深打动了众人。有的人说:看了邓平寿的报道,我流泪了!看了两小时,泪就流了两小时。编者选取了邓平寿身边人的一些回忆,希望读者从中感受到他平凡之中蕴含的伟大,生命瞬间展示的永恒。  相似文献   

15.
报载某地一位职工谭某,为了保护被歹徒持刀威胁调戏的打工妹而身亡。当地政府决定追认他为“烈士”。但事隔半年又说谭不能当“烈士”了。理由是:一、医院检查凶手患有间歇性精神病,行凶时正发作;二、谭生前不是共产党员;三、“现场没有激烈搏斗的场面”。故此不能追认“烈士”。听此理由不觉使英雄气短,令志士心寒。又武汉一位工人为救假装溺水的儿童被撞致重残,卧床10年不起,生活艰难,无人过问。10年后,由于两位新闻工作者的偶然发现和良知的涌现,才使他舍己救人的行为被社会承认。时下,对社会治安人们都很关注,群众企盼更多…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烈士已牺牲70多年了。他在狱中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巧妙的斗争艺术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等十几万字的著作,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感动了好几代中国人。可是,他的这些著作是怎样从狱中传出来,又怎样辗转送到党组织机关的呢?据史料记载,方志敏狱中文稿是分两次由两个人分别传出监狱的,其中一次是由国民党元老胡逸民亲自传送的。  相似文献   

17.
3月18日上午,王于洁、江涛、潘涛三位烈士骨灰安放仪式在省委组织部礼堂举行。参加骨灰安放仪式的有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协的负责同志贾庆林、胡宏、程序、黄明、王炎、左丰美、许集美、许彧青、张兆汉、李敏唐、张昭娣、黄扆禹等以及三位烈士的亲属、生前战友和部份老同志共一百多人。骨灰安放仪式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宗时主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序介绍了三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他说:王于洁、江涛、潘涛和无数先烈一样,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8.
身边的力量     
“我真的不需耍有个伟大的爸爸,我只要平凡快乐的老爸。”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离开人世后,他的女儿吴悦说出的话让人心酸。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一代伟人,而在家人眼里,他又是一位感情丰富的平凡的人,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他离去已经7年多了,每年他的生日,一如他的生前,全家人总要聚在一起燃烛纪念;每年他的祭日,则在庭院里撒满他最喜欢的桂花花瓣,花雨纷纷,花香四溢。在家人们心中,他永远活着。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10,(5):50-50
毛泽东生前没有在人们对他“万寿无疆”、“万岁”的呼声中陶醉过,他总是那么理智、冷静而从容,辩证看待并多次坦然地笑谈到自己的死。毛泽东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起生死问题。其中,谈得最透彻、细致、感人的一次,是1963年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与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深谈生死问题。从毛泽东的生死观里,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