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辈子的债     
在办公室里忙了一整天,接近下班,一杯热咖啡刚送到嘴边就有人敲门.助理说是我的老邻居来访. 我的天!来访者竟然是刘刚,我的发小兼小学同学. 我张嘴就问:“你那两辈子才能还清的债怎么样了?”刘刚极其腼腆地笑笑说:“你还记得那些儿时旧事啊?前不久,我听说你当律师了.这次路过,我进来看看你.” 我们寒暄了一会儿,又叙了叙旧.刘刚走了,我却陷入儿时的回忆中.  相似文献   

2.
政府法制编辑部: 我叫严光禄,是云南省邱北县腻脚乡腻脚村村民,今去信反映腻脚乡人民政府不尊重事实,对我儿严天伟以逃避兵役为由实施行政处罚一事。我国宪法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送子参军是我们一家人多年的夙愿,做一名军人是我儿子梦寐以求的理想。1995年12月9日,我儿子严天伟光荣地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实现了全家人  相似文献   

3.
贴年画     
“有钱没钱,买画过年。”这是老家的一句俗语。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买过年画,只是清楚地记得一迈入腊月的门坎,父亲的脸老是阴沉着,很少放晴,丝毫找不到过年的快乐。有一次,我看见邻居买了年画,就回家缠着母亲也要买,父听见了,二话没说,照着我的小屁股就是一巴掌,倒是母亲抱起我,眼里噙着泪珠说:“咱不用买,桌子上有现成的呢。”我擦着泪去桌上找,哪里有什么年画,只有一张我刚拿回家的奖状卷曲着放在那里。我楞楞地看着母亲。母亲拿起桌子上的奖状笑着说:“莲儿,这不是顶好的年画吗?”尽管那年才9岁,可我似乎懂得了母亲的心,以后再没…  相似文献   

4.
笑话四则     
囧事 在拥挤、嘈杂的公交车上。 一年轻女子说:“你看你,踩到我的脚连个屁都不放。” 一男子缓缓地说:“踩到你的脚已经很对不起你了,如果再冲你放个屁,我还是人吗!  相似文献   

5.
都市,街道纵横,车水马龙。商场内,电车上,影院里,人与人在拼命地拥挤,脚与脚在狠劲地踩压。倏忽间,一只肮脏的手闪电般地从人缝中伸了过来,两根指头飞快地从前面那人的衣兜里挟出一摞钞票。少顷,人群里传出一阵呼天抢地的哭喊声:“天啊,我的血汗钱哪!”又是一桩扒窃案!  相似文献   

6.
大师的败笔     
张秀芝 《政府法制》2013,(23):38-38
乔治·勃拉克是法国的著名画家.一天,一位画家朋友来他的画室参观.闲聊时,勃拉克指着一幅画说:"这幅画我画了一个多月,可有一处小失误,想扔了,又有些舍不得."朋友看了看画说:"这处败笔来得恰到好处啊,我愿意用我最好的画跟你交换."勃拉克一惊:"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画跟你换,还是扔了好!"但朋友一再坚持说:"这幅画根本就没问题.你换一个角度欣赏,那‘败笔’就是锦上添花!我要将它挂在画室,让学生和收藏家们学习鉴赏." 朋友这么一说,勃拉克想:可能是自己把失误看得太严重,否则人家怎么愿拿精品来换.于是,把画换了出去.后来,勃拉克看到那幅画果然挂在显眼的地方,更相信朋友的话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女检察官,在控申部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很少出差,然而,一次特殊的押解任务打破了我有生以来的三项记录:我第一次执行远途押解任务.而且担任此次任务的负责人;我第一次坐飞机.而且在一天之内往返万余里;我第一次到达美丽城市“天府之国”——成都,而且是我出门最远的一次。24小时,行程逾万里。当我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家里很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儿时,却睡意全无,一天来紧张刺激的行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浮现——  相似文献   

8.
我与雕塑     
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么做了雕塑?这不重要,因为雕塑对一个艺术家来讲,它只能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表现形式。文如其人,画亦然。文章是写人,艺术也是在写人。我们画画的都是在"写画",写画就是写人,这不是我发明的,几百年前的画家就把"画"改成"写"了。不论干什么,归根结底,首先是做人。  相似文献   

9.
给父亲洗脚     
黄英 《江淮法治》2012,(3):64-64
母亲打电话说父亲在工地上砸伤了脚时,我正在单位整理财务报表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地往母亲所说的医院赶。一路上一直在埋怨父亲不小心,怎么就弄伤了脚呢?  相似文献   

10.
长城和猪圈     
我们站在一个荒芜的山顶,他指着我的脚说:“你站的这个地方,老早以前是长城。”我下意识把脚缩了一下,生怕把不该踩的东两踩了。但脚下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和周围没有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11.
梁厚甫 《政府法制》2013,(32):49-49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  相似文献   

12.
让座     
一辆公交车在市中心穿行,车上坐满了乘客,有刚入校的学生,有机关白领,一车年轻人有说有笑.车上只有一位老者表情漠然地望着车窗外,和车上的年轻人很不协调.他手里拿着根拐杖,有一只脚明显地向外侧扭着,探在过道里,让每个从此走过而绊了脚的旅客很不友好地翻翻白眼,可没人会跟这么个瘸子较劲. 车到一站,年轻的乘务小姐搀上来一个怀抱婴儿的女人,乘务员高喊:"哪位行行好给这位女士让个座!"年轻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搭腔.  相似文献   

13.
步行去上班的路途,我与一条流浪狗不期而遇.它个头不大,瘦骨嶙峋,潜伏于树丛中,见我疾步走过,突然间就蹿了出来,朝我的脚恶狠狠地咬了一口.我的脚面上,留下了几个清晰可见的牙印,幸运的是,尽管鞋帮被破相,却没有伤及皮肉.  相似文献   

14.
徐均生 《政府法制》2012,(15):47-47
我看到了,真的看到了,领导的脚在数钱,千真万确,绝对不骗你!我去领导办公室送文件,敲了敲门,听到领导说请进,我就进去了,让我意外的是领导盘坐在桌子后面的地板上,用脚在数钱,一张、两张、三张……数得很快,比我手数得还快,看得我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5.
来美国的最初几年,我们全家过的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全部家当就是几只大纸箱”的日子,靠租住相对便宜的私家房,有了一个安身之处。租私家房的最大不适,就是居无定所的漂泊感。不知什么时候,房东就会用很难有商量余地的急茬,下达一个月后必须搬家的指令。有一年的感恩节刚过,我当时的房东,眼泪汪汪地告诉我,她的生意濒临破产,婚姻亮红灯,必须卖掉自己名下的这套房子,以解燃眉之急,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话说到这份上,我只有遵命,赶紧找房搬家。冰天雪地的大冬天,伴随着大街小巷越来越浓的圣诞气氛,我拖儿带女,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  相似文献   

16.
儿时的情愫     
很小的时候,电视剧《包青天》正在热播,整个村子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左邻右舍挤在一起看。父辈们对爱民如子的"包大人"非常敬仰,我们这些小孩子懵懂中知道"包大人"是大好人、大英雄。上学后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包大人"的故事,心里也暗暗生出某种情愫。从那时起,我更加发奋地学习——为了心中那份情结与梦想。2006年,我如愿以偿考入了法院,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办案中,有不少农村老年人称我  相似文献   

17.
有些刚刚取得司法职业资格的准律师想了解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觉得我已经迈了一只脚到了律师职业中,也尝到了个中的滋味,所以,我很冒昧地想将自己从业的一些收获和晚我一些入行的朋友分享。  相似文献   

18.
沈海晨 《检察风云》2011,(11):86-87
每个人都有对儿时特殊的记忆,小人书、挑绷绷、扔弹子、铁皮玩具,总有属于自己钟爱的一种。当我第一次捧读《娃娃画报》津津有味地读着里头的童话故事,便沉浸在漫画世界,也许不会想到会上演一场漫画原稿专场的拍卖会。  相似文献   

19.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或上万元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20.
香椿头     
记得老家铜陵乡村,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年年岁岁滋生繁衍,枝繁叶茂地点缀着乡村的坡坡坎坎.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屋前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地去先摘先尝了.当温暖的春风让我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记得儿时,我们全家都爱吃香椿头,我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墙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