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展是根本,安全是关键。科学发展必然要求安全发展,安全发展体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安全发展提出的依据和科学内涵,全面推进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历史,是一部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历史。发展一直是我国的主题,科学发展更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心愿。60年来,我国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它经历了理想化的发展、政治挂帅的发展、粗放型的发展,才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是我党我国历代领导人的主张。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根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辩证发展、为民发展的典范。新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必要条件,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创新发展的关键靠人才,协调发展的重点是补短板,绿色发展的关键是转观念,开放发展的目标是共赢,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共富。  相似文献   

4.
发展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和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都曾对发展问题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当代发展经济学家在系统反思传统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在发展的方式、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机制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从而形成了新的发展理论。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新发展观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然而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继续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政学院学报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要求、历史必然,更是学报人的意愿、广大读者的期许。行政学院学报高质量发展应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辅之以科学睿智的发展策略,高质量发展才可能走实、走稳、走远。学报多年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的创新活力、凝练其中的专业特色、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等,为其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增强了真正的发展实力、提供了有力的发展保障。学报高质量发展在具备发展基础的同时,还应准确理解国家期刊发展战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侧发力、在发展理念上率先突破、借力其他文化领域的发展经验。只有这样,学报高质量发展才可能驶入正轨且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和谐和发展的矛盾贯穿着事物发展进程的全局,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和谐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和谐的基础。和谐统领发展,发展构建和谐。在当下中国,深入理解和谐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王华 《理论前沿》2006,(15):18-19
在当代中国发展进入转型与跨越之时,对于发展问题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我们要对发展本身进行理性反思,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发展,用价值来考察、规范、引导发展,建构发展的价值坐标,真正使发展实现善的价值,创造美的成果,走入价值引导的科学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发展观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对文化建设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探索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具有全球性质的时代潮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发展观念不单纯包含经济增长的涵义,而是同时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可以说,文化建设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其中,科学发展是一个总纲,是贯穿《建议》的一条红线《。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一、从传统发展向科学发展转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一“)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大潮的到来,各国都将目光投向了高端制造业,希望通过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厦门作为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大潮中,要确保产业优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发展高端制造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本报告分析了厦门市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指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有着鲜明的政治现代化导向,并一直在为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现代化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政治现代化的要求,并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与时俱进,实现党的政治现代化是顺应时代的历史要求,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政治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政策现代化,需要有干部队伍和思想理论现代化的有效支持;执政体制改革是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它须以党的组织制度的民主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困境与出路:关于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之所以提不出切合实际需要的理论观点,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犯罪问题作实证性的分析和研究。而影响实证研究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实际部门不配合、经费投入有限,主观原因主要是研究者本人缺乏相应的素质。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资源共享,利益均占;二是立项倾斜,加大投入;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WTO与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适应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的事实意味着WTO的原则和规则在中国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 ,意味着中国必须变革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以适应WTO原则和规则的要求。WTO对各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一般要求和对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特殊要求 ,促使中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总体上是可以与WTO原则和规则的要求接轨的 ,我国应建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及应采取适应性变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强调王权作最后决断的主观性 ,王权是其设计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环节 ,实际上肯定了“王权就是任性”。但是 ,统观《法哲学原理》 ,可以看出 ,黑格尔明确指出 ,主观任性并不具有真理性 ,不能解决犯罪及其处罚等法律问题。黑格尔反对和否定主观任性 ,具有十分深刻的法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黑社会势力的侵袭、腐蚀甚至吞噬 ,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黑社会化的倾向。农村基层组织的黑社会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人员构成和干部的所作所为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重要原因是职权的弱化和丧失 ,管理手段的简单和乏力以及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人中“能人”的缺乏 ;其基本方式是由红转黑 ,由黑转“红”和以黑压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自由的体系,是一篇自由的宣言。自由具有偶然性之维,只有打破必然性命运的束缚,人才能获得自由。自由的基本因素是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人的能动性之所在。马克思追求的自由是定在之中的自由,也就是现实性的自由。这种自由通过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破解制约公安基层所队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中,应善用讲成本、求多能、谋共赢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用警"理念,以破解基层所队普遍存在的警力不足,许多事没人做、做不了的问题;善用以警为本和重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本管理"理念,以破解有些基层所队士气不足、部分民警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善用以提升基本能力、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强警"理念,破解基层所队中民警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民警事不会干的问题;用规范工作流程、方法和考核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管人"的理念,破解有些基层所队机制不全不活,不能使人都能干成事,以及工作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认真回顾总结我们党开展干部教育培训90多年的丰富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动实践,可以深刻认识到: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部教育培训保持蓬勃生机的不竭动力是改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要把增强培训能力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介了我国法学界对习惯法概念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应遵循对法律概念的科学界定,是讨论习惯法与拉祜族习惯法性质、地位、任务和价值取向归属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阐明拉祜族习惯法属于法律外的习惯法,并探究拉祜族习惯法的价值取向。认为立足深入调查与研究拉祜族习惯法由来与发展的规律,是不断创新研究习惯法与拉祜族习惯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用积差相关和纯相关法,对江门市直机关机构改革竞争上岗的五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众在平时与演讲答辩时对竞争者评价标准趋于一致;领导在组织考察后对竞争者的评价,与群众在演讲答辩后对竞争者的评价关系不密切;领导在组织考察后对竞争者的评价,与演讲答辩后考官的评价不密切;领导在组织考察后对竞争者的评价与群众平时对竞争者的评价关系不密切;群众平时对竞争者的评价,与演讲答辩后考官的评价之间关系不密切;演讲答辩后群众对竞争者的评价,与考官对竞争者的评价之间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