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史中,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创造和积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三大成就: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成就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实现现代.化找到了科学正确的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2.
梁柱 《求是》2006,(13)
在我们党的85年征程中,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党在继承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由毛泽东亲自倡导、全党共同培育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中,中华民族进行了神圣的抗日战争。它是近代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多方面担负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奎职责,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岳思平 《党史文汇》2010,(9):23-32,33-34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而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矗立起一座灿烂辉煌的丰碑。这十年,在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的河湟谷地,也激荡起一派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汹涌浪潮。海东,这片土地,奏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6.
李君如 《前线》2008,(11):18-2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由这一巨变纵观1840年到1949年和1949年到2050年这两个10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磨难的中国人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抬起头走向世界,中华民族已经走上了成功的复兴之路。再把这301年同改革开放前的30年相比,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能够走上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复兴之路,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0年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这80年,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而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80年;是引导中国社会在抗争中走向光明的80年;是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现代化强国的80年。80年风雨兼程,80年上下求索,凝聚了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印记与辉煌。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回首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实现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程,其道路是何等艰难曲折,其业绩又是多么伟大辉煌。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党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指引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继往开来,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经过前七届代表大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跨越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民主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期间的几次历史性大会,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也面临过许多困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中国人民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必将走向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7):34-35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和历史进步,中华民族正在不断走向复兴和崛起。而在这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就有中国共产党的四大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0.
抗战精神与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虎 《新长征》2014,(9):25-2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落后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七事变”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可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11.
出版时间:2012年8月定价:39.80元大逻辑,是人类在改造主观、客观世界过程中对基本矛盾和问题的总体认知,是理性化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的集中反映。一个民族是走向振兴,还是走向衰亡,取决于这个民族是否信守了正确的大逻辑。作者认为,当代中国,正确的大逻辑是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当代中国最大、最根本的逻辑。选择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特点使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符合中国绝大  相似文献   

12.
日伪在北平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张宗平编者按: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50年了。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规模空前、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贡献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正是基于这一史实,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回顾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攸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战、坚持抗战到底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抗日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由幼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7月7日,都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谈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1945年9月2日彻底胜利,粉碎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企图殖民奴役中国的阴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灭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战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不仅包含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而且还包含打持久战的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90年风霜雨雪,波澜壮阔,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活剧,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壮丽篇章。党的历史记载着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摆脱苦难、走向辉煌的丰功伟绩,也充满着陶冶灵魂、启迪心智的经验哲理。党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挑战自然、挑战人类极限的战斗凯歌,是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的生死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将是人类走向21世纪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人民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50岁生日。这是中国人民胜利的节日,也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标志。在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建设了自己的伟大国家,正以豪迈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完全可以预见,在到2049年即下个世纪中叶的50年内,中国人民将更加意气风发地去创造新的辉煌,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肉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进…  相似文献   

20.
李向清 《奋斗》2011,(11):42-42
中国共产党执政已经62年。这62年,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的62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62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62年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指导下艰辛探索发展进步的62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6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