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春玲 《政协天地》2008,(12):43-43
海峡两岸首次以地缘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闽台地缘关系研讨会11月3日在福州举行,两岸专家学者100多人围绕"台闽地缘关系对两岸发展的促进作用"、"台湾政要祖籍地和宗族渊源关系"、"两岸姓氏宗亲血缘地缘关系"、"闽南族群迁台历史"等闽台地缘关系方面问题深入研讨,并展望两岸如何在全球金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2021,(7):59-60
正在中国历史上,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陈、林、黄、郑等八姓举族迁往福建。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率军由河南进入福建。明清时期,从河南迁徙到福建的中原人士后代,部分又从闽南渡海到台湾。因此,河南人口南迁奠定福建人口基础,福建人口跨海迁徙又奠定台湾人口基础。1945年台湾光复后,一些豫籍人士赴台供职或求学,1949年,大批豫籍公职人员随国民党撤至台湾,这些豫籍人士成为台湾地区河南同乡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李、吴、蔡均为台湾大姓。在台湾1694个姓氏当中分别据第1、5、7、9位。分别占台湾地区人口的11%、4%、4%和3%。台湾自古以来有不少大陆优秀儿女去开拓。千百年来,各不同历史时期迁徙台湾的炎黄子孙始终没忘记他们的祖根在大陆。近年来,台湾通过查姓氏、修族谱开展寻根活动.曾先后出版了《中华姓府》、《五百年前是一家》等各有关姓氏源流的研究著作,并先后考证了台湾地区各姓氏的堂号。目前台湾已查证的有80个堂号,并建有122个姓氏宗亲会。其中与开封有着历史渊源的堂号有陈留(今开封县)、济阳(今开封兰…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中华姓氏的祖根地。在最新排列的100中国大姓中,有78个姓氏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河南既是中华姓氏祖根地,亦是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2012年公布的"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之淮阳、新郑、洛阳、开封、固始均在河南境内,其中固始更有"闽台祖地·唐人故里"之誉。据统计,台湾前100大姓中,93姓祖地在今河南境内;93个台湾大姓中,85姓系由"光州固始"入闽迁台。  相似文献   

5.
闽台文化是闽台两地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学文 《台声》2000,(11):32-33
台湾的历史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开发史。汉民族从宋、元时期开始开发台湾,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前仆后继的迁徙,为台湾的发展,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而在这部开发史中,福建闽南人则成为台湾社会历史发展最基本的群体成员。从史料记载可以发现, 17世纪 20年代,郑芝龙招募闽南人东渡赴台,围垦开荒,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闽南移民高潮。第二次闽南移民高潮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下令士兵拓荒屯田,扎根台湾。此后,闽南人渡台源源不断。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写道:闽南是“台湾人的根”,说明了台湾人与闽南人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6.
饶秀峰 《台声》2001,(5):23-24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来自台湾桃园的吕氏宗亲恳亲祭祖团一行 45人在吕秀莲胞兄吕传胜先生的带领下,回到祖籍地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吕厝龙潭楼探亲谒祖。   南靖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明清时代南靖县有 50多个姓氏、 3600多人迁徙台湾,现在台湾 2200多万人口中,南靖籍的有 100多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 5%。   3月 23日早上,台湾吕氏宗亲恳亲祭祖团在南靖县委统战部、台办、台联和省、市台办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书洋镇田中村吕厝。当汽车到达田中村时,只见村口彩旗飘扬,锣鼓喧天, 1000多名小学生和群众手捧鲜…  相似文献   

7.
章韦 《政协天地》2008,(9):16-17
展出的是族谱流动的是血缘积淀的是文化2008年8月8日,参加2008台南大学生海西乡土文化研习营的38名来自台南大学、致远管理学院等台湾高校的营员们,得知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展馆里收集了600多部族谱,集体前来一饱眼福。在"历史上漳州百姓迁台人员一览表"前,来自台湾致远管理学院的王冠尹看到自己的姓氏"墙上有名"时,激动地叫同伴帮她  相似文献   

8.
文史 《政协天地》2008,(9):19-19
漳州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从现已查知的有开台始祖原始记载的漳州民间400多部族谱看,明清期间,漳州各县向台湾移民至少有98姓,2006年漳州姓氏普查中又发现6姓。  相似文献   

9.
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生活语言、歌谣、节日习俗、信仰、家庭礼节、祖先崇拜、饮食习惯等方面形成了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它有不少“台湾人之所以成为台湾人的东西”,带有浓郁的乡土性。如果对这些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既有台湾本土的东西,又有不少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东西”,具有鲜明的历史承传性和民族性。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从闽南、粤东数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加之台湾光复初期又从大陆各地迁移大量人口,把中国大陆特别是闽南、粤东的风俗习惯、文化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融合,而形成了台湾…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平和县位于闽粤两省交界处,是闽南金三角漳州市西北部一块有开发前途的宝地,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经济开放县,面积2328.6平方公里,人口52万多,明正德十三年正式设置平和县,至今已有478年历史。全县旅居海外侨胞分布在18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重点侨乡,又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平和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全县有98个台胞祖籍点,有16座寺庙与台湾有宗教渊源关系。平和籍人遍布台湾各个角落,明永历年间就有陈、刘、朱、李、林、曹、范等8个姓氏的先民入台。清康熙至同治年间入台先民更多,据族谱记载有54个姓氏1824个渡台始…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招商局陆续恢复长江沿海各埠分局及办事处,航线遍及南北洋沿海及东南亚各地,拥有大小船舶490艘,达到招商局成立以来船舶拥有量的最高点。1949年,招商局随同国民党迁往台湾,迁台船舶为92艘,并承担了政府机关、人员及物资的迁台工作。迁台后,随着形势的变化,船舶数量、分支机构、码头、员工以及航线缩减,台湾招商局实力骤减。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泉州府曾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泉州和台湾一衣带水,明清时期大陆向台湾的几次移民潮中,泉州人捷足先登,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沿海地区。据1926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台湾汉族居民83%祖籍为福建,其中,泉州府人占44.8%,漳州府人占35.2%。  相似文献   

13.
八闽快讯     
《政协天地》2008,(7):72-72
龙海市政协编撰《龙海姓氏》服务台胞寻根谒祖【本刊讯】龙海市政协充分发挥龙海台胞祖籍地和著名侨乡的优势,积极拓展台侨交流渠道,组织百名调查人员深入到百村千社,进祖祠找宗亲,查族谱访耆宿,努力理清388个姓氏向台湾和海外迁徙流播的渊源脉络.编撰出版了共76.5万字的《龙海姓氏》一书,竭诚为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寻根谒祖服务。(黄国辉)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当局迁台的大陆人士纷纷在台湾组建大陆同乡会,并通过同乡捐助、海外募款、银行贷款、建商合作等方式筹建同乡会馆。同乡会馆的家乡神灵、乡贤牌位、内部陈设,以及落成典礼、春节团拜、日常活动等,承载了迁台人士对大陆及家乡的集体记忆。同乡会馆凝聚和团结同乡,增强同乡归属感,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乡会馆具有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成为大陆家乡在台湾的缩影,成为大陆迁台人士的“记忆之场”。  相似文献   

15.
金芒 《台声》2003,(8):38-39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氏,古而有之。其实我中华民族的姓氏还远不止这些。目前,大陆近13亿人的姓氏多达3000多个。在宝岛台湾,2300万人使用的姓氏则将近1700个。在台湾百姓中代代相传着“唐山过台湾”的故事,说的就是台湾各姓氏同胞的祖先当年从“唐山”(即大陆)跨越台湾海峡,在台湾披荆斩棘、开拓建设、保卫家园的感人事迹。台湾的百家姓氏究竟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他们与大陆又有何渊源关系?记者专门讨教了台湾乡亲郑坚老先生。郑老先生曾任全国台联副会长、台声杂志社社长,今年已是76岁高龄,听他讲台湾百家姓的故事,就像是唱起了唐山谣———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6)
正摘编自8月2日台湾《中国时报》近年岛内在本土化与台湾意识的催化下,社会出现"去中国化"的声浪,甚至出现"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对立的论点,这些人认为:台湾主体住民由"原住民"与闽南移民构成,曾历经西班牙、荷兰、明清、日本殖民统治,近年更受西方文化影响,台湾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样貌,而不独只有中华文化。更有甚者,认为台湾人民抛开  相似文献   

17.
正1000多年来,"开漳圣王陈元光"屡受朝廷加封,广受百姓朝拜,并随大批闽南人迁徙而迁播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供奉,绵延不断。以陈元光为代表形成的开漳圣王文化,世代相传,历久弥新。这一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她始终闪耀着"护国安民"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08,(9):23-24
陈姓入闽始于西晋。肇漳陈姓主要有开漳圣王派、太傅派、南朝派等。明清时,陈姓族人迁台。分布较多的县市依序为:台北市、台北县、彰化县、台中县、嘉义市、台南市,乡镇市区有:三重市、台北市松山区、中山区、板桥市。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乡土诗歌虽然遭受日本殖民文化的残酷摧残与战后西方文化思潮的猛烈冲击,但它仍在顽强生长。这除了其外部的生存条件和自身的内部因素外,还与其扎根现实生活沃土,执着地汲取台湾民间蕴含的闽南风情有密切的关系。考察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探讨产生这种文学现象的内外诸因素,对我们深入研究台湾乡土诗歌,显然是有意义的。台湾乡土诗歌对闽南风情的汲取与弘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取用闽南方言音律。台湾乡土诗人注意汲取活在民众口头的闽南方言和闽南语歌谣及俚谚入诗,以闽南方言独特的音律来加强作品的地方色彩。(一)适应乡土诗的乐感需求,表现诗作的乡土音乐美。台湾乡土诗歌具有与其他流派诗歌不同的属性,即特别重视对民俗歌谣音乐的挖掘与表现。由于台湾民间的歌谣唱词大多为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5,(1):74-75
台湾到底有多少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地位怎样?祖籍地在哪里?其祖先是何时迁台的?现在台湾的客家人与原乡大陆的客家人有哪些异同点?这些可能都是海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我1998 年 3 月台湾之行考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