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流”热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掀起了生气蓬勃的“韩流”热。韩国文化能在我国如此风靡,得益于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政策、文化范式、文化传媒、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借鉴等。应对“韩流”,我们应保持理智,以开放的大国姿态,汲取“韩流”文化之所长,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
对于“韩流”,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和态度。本文就是从另一个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一个别样的“韩流”:对韩国青少年中的一些时尚事物、大明星等等有好感,“拿来”一些以装点自己的生活。中国青少年中的“韩流”现象,其实质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3.
跨越不同文明的重重阻隔,冲破“欧风美雨”的层层包围,摆脱“日本制造”的穷追猛赶,“韩流”一举战胜欧美、日本,在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韩流”风行,不禁使人困惑:为什么韩国文化对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韩流”缘何能风靡中国?  相似文献   

4.
“韩流”:又一种追星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大举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引发了所谓“韩流”现象。青少年炮制并演绎着的这一轮新的文化浪潮,是否是青少年追星的又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5.
韩流,如今在中国一枝独秀,影响较大。在我们打开国门,欢迎韩流到来时,也应剖析韩流现象,分析韩流盛行原因。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深厚,但是在文化的海外传播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应总结韩国文化海外扩张之道,从而助推中国文化更好地向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层面的时尚现象,如大众传媒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热”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青少年也在创造、积累着自身的“亚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其表层、集中、典型的代表,并不断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团中央宣传部与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我国.经过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改造后的"韩流".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与表现方式,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理想成才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剖析"韩流"成因及其影响,找出应对之策,有利于促进我国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韩流袭过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韩流正遭遇“寒流”,网络和民众对韩国文化已显出抵触之心。裴勇俊、宋承宪老了,H.O.T、SES解散了,崔真实、安在焕逝去了,《太极旗飘扬》、《大长今》已成过去时,阔腿裤、紧身衣也不再时尚,一个属于韩流的经典时代似乎已经远去。过去人们说韩流像一种病毒,现在看来,倒像一场狂风。狂风过后,重新审视当年的惊羡和感受,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作为一种过去式,已经成为历史并开始被人书写。20世纪90年代末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在本文中是指1997年至2000年,适当上溯和下延一段时间),总结其文化现象或者以其文化现象总结为重点的著作却不可谓不多。评论家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文化现象的研究总结中,把进行中的“历史”迅速文本化。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展开和历史的文本化具有共时性的现象。对这些以总结形式进行的文化研究论著做一个大致的考察,可以对理清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为90年代)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历史写作”起到辅助作用。90年代的中国被描述为“一种历史结束,另…  相似文献   

10.
星座与爱情--对校园"星座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座文化”是一种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流行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星座文化”流行的原因——校园“星座文化”自身、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群体,指出校园“星座文化”既有正功能又有负功能,并最终会由流行文化转变成“平民”文化。  相似文献   

11.
"干部代表"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人大研究》2004,(8):14-16
领导干部代表 ,是人大代表中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 ,理论界、人大工作者、普通老百姓都议论颇多。鉴于此 ,笔者欲探讨以下问题 :“干部代表”偏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如何正确看待“干部代表”这一群体 ?如何趋利避弊 ,充分发挥“干部代表”的作用 ?“干部代表”偏多现象及其成因早在上个世纪 5 0年代 ,董必武同志就对人民代表大会变相成为“干部大会”表示异议。事实上 ,干部代表偏多 ,工、农一线代表偏少一直是人大代表构成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一现象虽已有一定程度的改观 ,但仍然难以克服。以全国人大代表为例 ,2 0 0 2年底选…  相似文献   

12.
基层民主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之一。近年来 ,在温州地区屡屡发生的村民罢免村干部事件 ,引起了对如何建设农村基层民主的议论。本文就这一现象分析了村民罢“官”对农村民主建设的积极意义和村民罢“官”的原因 ,并从村民罢“官”这一现象看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就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说“韩流”在中国形成了热浪,但就其思想性来说,韩国电视剧并不是具有思想很深刻、承载着许多意义的宏大叙事,而更像是演绎家长里短、俊男靓女爱情的肥皂剧。肥皂剧在西方社会被学术界和舆论曾一度被认为是低级的电视节目,是社会层次和文化层次不高的观众群体的一种简易消遣形式。但为什么会形成热浪呢?笔者认为,“韩流”之所以能在中国掀起热浪,正是这些肥皂剧释放了巨大的热量,迎合了消费时代的社会需求。它之所以受到中国观众的青睐,说明通俗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在结构上的重大缺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弥补的重要一课。反思我国的文化发展为什么形不成热浪,依笔者一孔之见,正是由于大众文化或者文化工业发展不足造成的,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当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合力打造先进文化,重振民族雄风之际,中国的文坛出现了一股“媚俗”的浊流。一些文化产品制作者、出版商,乃至某些歌星、影星则以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为理由,竭力为此推波助澜,将我们的文化阵地搞得乌烟瘴气。为了遏止这股浊流,弘扬先进文化,本刊特邀有关理论工作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来稿,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原来处在市区边缘的村庄纷纷被城市所包围,出现了“城中有村”的现象。改造“城中村”,如何使城市和村民“双赢”,成了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城中村”改造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  相似文献   

16.
正当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合力打造先进文化,重振民族雄风之际,中国的文坛出现了一股“媚俗”的浊流。一些文化产品制作者、出版商,乃至某些歌星、影星则以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为理由,竭力为此推波助澜,将我们的文化阵地搞得乌烟瘴气。为了遏止这股浊流,弘扬先进文化,本刊特邀有关理论工作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来稿,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超女"现象看我国青年文化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不仅是2005年夏天娱乐界最热门的话题,开辟了青年文化娱乐的新天地,也是我国青年文化的新走向。“超女”现象折射的青年文化走向1“.超女现象”体现了青年文化发展的娱乐性。在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娱乐性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人们喜乐好娱的天性。自古以来,人们在闲暇之余和喜庆节日,或载歌载舞,或吹拉弹唱,或嬉笑戏谑,尽情发挥,皆成文化。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开怀尽兴的欢乐,充分实现平日难以显示的自我表演、内心宣泄和精神满足。搞笑娱乐文化反衬出对正统社会生活秩序和主流…  相似文献   

18.
正当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合力打造先进文化,重振民族雄风之际,中国的文坛出现了一股“媚俗”的浊流。一些文化产品制作者、出版商,乃至某些歌星、影星则以适应市场经济,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为理由,竭力为此推波助澜,将我们的文化阵地搞得乌烟瘴气。为了遏止这股浊流,弘扬先进文化,本刊特邀有关理论工作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来稿,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服装到发型,从音乐到电视剧,在过去的几年里,韩国的文化时尚确定了许多中国人的品味,中国人称这种现象为“韩流”。与此同时,是方兴未艾的中韩之间的蓬勃商机,当年,韩国LG总部在中国破土动工的时候,一艘满载着中国大蒜的货船,也在山东的威海等待启航, 它的目的地是韩国的仁川港。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交往吸引了一大批韩国人赶赴中国,学习汉语,拓展商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城市化、网络传播及文化断裂等角度,分析了"抱抱团"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了"抱抱团"现象所折射出的当代青少年的媚洋心态、社会逆反心态及追新求奇心态,最后就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