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幕僚制度是中国传统官僚体系的一个特殊产物。晚清时期,幕僚这一特殊群体活跃于政治舞台,并在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经世派是与空谈义理、浮而不实的宋学家和繁琐考据、逃遁避世的汉学家相区别而言的,它指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意识和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探讨时代面临的各种急迫的实际课题,讲求实事、实功、实效的进步知识分子群体。道光朝经世派在道光一朝有过重大经世实绩。由于道光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特定时期。因此,对道光朝经世派的影响和局限进行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梁启超曾概略地谈到近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千古变局及其困境。他说:“中国自数千年来,常立于一定不易之域,寸地不进,跬步不移,…  相似文献   

3.
晚清竹枝词是竹枝词发展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在迈向近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晚清竹枝词的题材内容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东西文明交汇使得竹枝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纪事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并以近乎直录的方式描绘着晚清风云多变的时代画卷。晚清竹枝词数量众多,为后人研究晚清的时代变迁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年62岁的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6月4日晚在办公室自杀身亡。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宋平顺已被查出有权钱交易及包养情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友芝是清代贵州著名的学者,是晚清“宋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中表现出好用典故这一明显的宗宋倾向。莫友芝满腹经纶,博闻强识,用典语如己出,无斧凿之痕,并非刻意为之;但却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才华不受赏识,欲求功名而不得,因而他的诗歌中典故的运用总是与自身命运相连。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经学时代儒家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利 《理论学刊》2004,5(4):53-58
我国经学时代的儒家具有经世特征。首先,这个时期儒家虽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形态,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学统,从这个学统来看,具有经世特征。其次,从这个时期儒家的“内圣”、“外王”两条不同路径学者的经世精神来看,具有经世特征。最后,从这个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文化大总结来看,具有经世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的经世特征决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使它成为伦理——政治型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而为中国实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杜传坤 《理论学刊》2006,(3):120-121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过程始于晚清,以“学堂乐歌”歌词形式存在的儿童诗歌提供了第一批原创性作品。其“浅而有味”、“通俗而不俚”、“味隽而言浅”、“斟酌(雅俗)两者之间”的价值取向,既有“古风格”的影子,又体现“新意境”的内容,而且顾及了儿童的年龄特点。然而不管是笼统的美学标准,还是基于国家和新民教育需要而非儿童自身文学需要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意味着晚清的儿童诗歌还未走向自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还在“发生”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众多政论性报纸、商业性报纸因政治、经济的原因纷纷关门停刊时.晚清小报却能大打“娱乐牌”岿然不动,个中原因值得探究。本文在这里以晚清著名小报《游戏报》为例,来关注在时局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的晚清报人在怎样的娱乐观念指引下去充分发挥报纸的娱乐功能的?  相似文献   

10.
陈超  周鑫 《理论学刊》2004,(12):105-106
作为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起点的晚清变法及新政时期的政治、行政改革 ,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面对日益严重的政权合法性危机 ,通过制度移植实现政治现代化是晚清的基本路径选择。然而纵观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制度变革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始终存在。考察晚清十余年间 (1898~ 1911)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可以发现 ,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国家权威与民主诉求这两方面的矛盾乃是造成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困境和冲突的根源。一、晚清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危机1.现代政治理念的传入与晚清政权合法性危机马克斯·韦伯指出 ,没有任何一种统治“仅…  相似文献   

11.
边家珍 《理论学刊》2012,(5):112-115,128
汉代开启了以经术作为主要取士标准的选官制度,奠定了以儒家经义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传统. 唐代科举重视明经、进士两科,突显了经学的重要地位.宋代范仲淹、王安石的科举改革,对于经世致用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化,不利于士子从经学原典中汲取思想精华,因而对经学的发展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国华 《理论学刊》2008,(5):100-104
戚继光作为一位军事家,在晚明边疆危机中积极投入抗倭战争,全面主持蓟镇防务,通过长期的军事实践,积累、创立了其军事思想.戚继光军事思想经历了奠基、形成、发展和完善诸阶段,蕴含着两个理论来源:以<武经七书>为教本的兵学和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儒学.其内容主要是练兵、练将及战争指导的论述,具有注重实际、贴近实战、讲求实效诸特征,因而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明代正德二年,包裕在游览伏波山还珠洞后,题诗一首,预言百年后必有桂林才子金榜题名、状元及第。这一诗中预言,在清朝终于变成现实。四个状元是: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践履的优良传统,也一向重视道德评判,而忠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先人最常使用的重要尺度和标准之一.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迄于战国,忠则流芳百代、不忠则生不如死似已成为士庶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秦汉以降,直至明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忠始终都是臧否人物、裁断是非的重要道德标尺.特别是晋以后,根据忠德方面的表现对人作出品行优劣的评判,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而推崇忠德、旌表忠臣,更为历代士庶所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5.
边家珍 《理论学刊》2005,(8):101-103
郑玄是东汉最大的通儒,他打破了今古文经学的分界及各种家法师法,融通众家以为一,因而可以说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论者每以为郑玄推翻了今文经学,实际上,郑玄经学有明显的今文经学色彩。汉代经学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人归咎于郑学,这是对郑玄经学影响的一种歪曲,并不符合学术发展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汉代俗赋与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乌赋>的出土让学界注意到汉代俗赋文体的存在.<韩朋赋>残简是其佐证,汉代大量说书俑的出土是其旁证.由此推想,汉代文献中有一些夹杂韵体的故事应该也是对俗赋的记录.这些俗赋讲诵虚拟故事,演绎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小说特征,在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中,也应居于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一生十分重视人才的使用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用人方法,即广收、慎用、勤教、严绳与轻罚。这些方法不仅在当时为开创"同治中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也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切实转变人才选拔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树立正确的人才使用观,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人才;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激励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仪平策 《理论学刊》2007,(6):108-113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主要分五大阶段:一是以《尚书》所提出的美学话语作为历史的(也是逻辑的)起点阶段;二是以先秦至东汉为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奠基阶段,标志是产生了作为中国文艺美学思想之根基的儒、道两家学说,初步确立了中国文艺美学的特有概念、命题及其话语模式;三是以魏晋以降为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自觉阶段,标志是出现了较为专门而独立的文艺美学思想形态,将关注的焦点从文艺的伦理功能转向文艺自身的审美意义;四是以唐宋之际为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成熟和深化阶段,体现出由综合而成熟、由转型而深化的两大特点;五是以元明清为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近代蜕变和古典总结相互碰撞交织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官箴概念的产生时代即非西周,也非唐代,而应是东汉。对官箴概念的内涵,应着重从规诫对象和内容、功能等方面的结合上加以把握,不可偏废。要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客观审视和对待官箴文体的发展和流变,充分尊重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和边界,力避实用主义地把其它文体的文献阑入其中。至于目标文献是与非是的鉴别,必须在严格把握对象上的明确的指向性和内容上的明确的规诫性的前提下,本着因时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作出具体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在义理解<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促使易学最终向玄学转型,成为东汉后期易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