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树市五棵树镇合发村农民马凯从1985年开始养牛,9年共出栏肉牛2000多头,纯收入40多万元。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育肥牛经验,他认为,要想养好育肥牛,必须牢牢抓住以下6个关键环节: 一、要选择优良品种。良种牛上肉快,出栏早,效益高。在同样的条件下,饲养西门达尔、夏洛来、黑白花等良  相似文献   

2.
刘福祥是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镇那丹村三组农民。他依靠那丹伯镇得天独厚的牲畜交易市场的便利条件,从九八九年开始养牛,至今获利百万元。说起自己养牛的成功经验,刘福祥总结成一句话:我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养牛,当年只出栏十几头,没大挣头,也就像打哈凑趣似的。可打那以后,我就务上了这一行,一来二去就长了挺多见识。比如说,我对始干时本小利薄,看人家人进大出的确过瘾,可自己一没胆二没本,叶想也没咒念到厂一九九四年就不一样了,一是我有了成熟的经验,二是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所以我一下子就筹到了二十多万元资金。这回…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初,庄浪县南湖镇石阳村还是一个贫困村,但在"双联"行动的带动下,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迈上了养牛务果致富路. "四方联动"支农养牛致富.在石阳村养牛小区,养牛大户郜军珠正在清扫圈舍,添草加料.他目前饲养了53头肉牛,而以前郜军珠想养牛,因为缺少资金,只能等待观望.这时,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春风吹到了石阳村.省、市、县征求全村老百姓养牛的意见.郜军珠立马报名养牛100头.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养牛意愿的农民纷纷报了名. 按照村民的意愿,庄浪县筹资230万元,在石阳村建成了养牛场.养牛场共有8座牛棚,能饲养肉牛800头.在"双联"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的牵头下,平凉西开集团给石阳村养牛户担保,甘肃省建行给石阳村养牛户贷款640万元.平凉西开集团负责给石阳村养牛户投放架子牛、提供精饲料、提供养殖技术、包销售、包最低利润.  相似文献   

4.
封原,2008年受网络一段关于"80后"回忆视频的影响,产生了收集专属"80后"的老物件、老玩具的兴趣。这些老物件包括不倒翁、铁皮盒、变形金刚……现在他手里已有2000多件"藏品"。这些老物件在很多人眼里是"破烂",但是在封原的眼里却是一座"金矿"。从2011年开始,他专门在京津两地一些大型商场、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军旅作家历经20年心血磨砺,重现东北14年抗战残酷真相——冯治刚和张传福东北人说乡下人土气,就说他"一脑袋高粱花子"。汤原游击队创始人、六军的两任军长夏云杰、戴鸿宾,在一些人眼里就是"一脑袋高粱花子"。而同为乡下人的六军参谋长冯治刚,却是一身书香气。冯治刚,1908年生于吉林省怀德县,第二年冯家走北荒,迁到汤原县太平川耿贵屯。冯治刚小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县司法科录为雇员,后升任科员。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他只要有空就看书——九一八事变后,看得最多的书是《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6.
正李万权,男,汉族,1971年7月出生,201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权超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先后获得"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好人·身边好人"等荣誉称号。在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穷,曾是当地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象。"牛人"李万权却用养牛掀开了贫穷的屋顶,推倒了破旧的墙壁,不仅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7.
两袖清风的“牧牛人”———记和顺县畜牧局局长郭海明□本刊记者王淑英通讯员赵乃喜云龙脚下,清漳河畔,坐落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但近年来,它却以养牛而闻名,这就是全国首批商品牛基地县———和顺县。目前,全县存栏牛7.2万头,年出栏商品肉牛1.6万头,...  相似文献   

8.
包宝柱是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扎布斯嘎查的文书。今年52岁的他,黑黑的面庞、憨憨的笑容、粗糙的双手无不体现着普通农民的质朴、忠厚与善良。就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以他超前的意识、坚韧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白手起家,从无到有,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包宝柱的养牛之路可以说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他是在1992年依靠自家的一头母牛走上养牛之路的。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没有能力购买更多的母牛和修建牛舍,直到1995年才算小有规模:存栏黄牛20头,8年累计出栏21头。当时,有人劝他说:“庄稼人还应以种地为主,咱…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8,(11)
正"在大市场面前,一家一户的农牧民十分脆弱,只有‘抱团’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是吴云波的切身感受,也是他带领乡亲们创办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初衷。2012年,吴云波成为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东萨拉嘎查农牧结合,以畜牧养殖为主。2013年,他牵头成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自己带头入股108头黄牛和1座3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育肥牛棚,并发动党员动员村民入股。乡亲们的热情出乎他的意料,全嘎查230多户村民有207户都加入进来。2014年初,合作社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0.
刘世炜 《纪检与监察》2003,(8):23-25,28
“我不会上诉,判我死缓我感到很轻,自己真的是罪孽深重。”2003年3月,濮阳市看守所,一个一度在濮阳声名显赫的人物——濮阳市生物化学工业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季长喜——在此间等待省高级法院对他的死刑复核。2003年1月15日,他因经济犯罪被判处死缓。季长喜不光贪污挪用公款1400多万元,国家投资5亿多元建设的厂子,只有四五年就在他手中变成了一堆废铁!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夏天,家住五常市杜家镇半截河子村王家屯的王志学做出一个决定——将家里的20多亩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管理,自己则集中精力养猪。在当时,"带地入社"还是一件新鲜事儿,不少人觉得"不太靠谱",认为还是自己种地把握一些。而王志学则觉得:"这样做最划算。"每每谈及此事,他总是满心欢喜,脸上充满笑意。而在此之前,王志学总是眉头紧锁,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在他的记忆中,在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平坦,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境,所谓"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卓卫国就把艰苦创业当作幸福.他们一家两口都是残疾人,但他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养牛来养活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卓卫国,1973年出生于第七师一二九团一连,因为右眼先天残疾,左眼视力低,他受尽冷眼,卓卫国的父辈都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他放弃了学业打工.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10,(4):60-61
泾源县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优质肉牛生产,具有生产"绿色"牛肉的先天条件。长期以来,当地群众素有传统养牛的习惯和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抓草畜、谋发展、促增收"共识,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3,(10):68
武汉警备区原政委徐宗元,1999年退休后坚持到自己在职时的对口帮扶点——武汉市凤凰镇义务工作。13年来,他自费行程13000多公里,深入全镇180多个自然村调查研究,多方寻找引进生产项目,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他的帮助下,全镇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00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9500多元,凤凰镇从武汉市十大贫困镇跃为小康明星镇。当地村民发起"老百姓心中最可敬的人——徐政委"签名活动,称赞他为"凤凰赤子"。  相似文献   

15.
张广友 《廉政瞭望》2008,(12):37-37
陈永贵职务上升后,地位变了,权力大了,他的思想作风也变了。他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起来,竟把自己看成是8亿农民的首领。在他的眼里,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几乎谁也不在话下。他批过邓小平,骂过胡耀邦,至于一般干部,谁不合他的心意就整谁。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李玉秀,因为在"四清"中写了一篇内参,讲到大寨地亩不实。"文革"开始不久,  相似文献   

16.
正清真牛羊肉是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是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商品,更是广大穆斯林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宁夏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清真牛羊肉产量稳步增长,肉品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市场流通体系日趋完备。清真牛羊肉产业对宁夏保障市场供应,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现状分析(一)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基本情况2012年,全区肉牛存栏95万头,出栏57万头;肉羊存栏506万只,出栏476万只。牛羊肉产量16.4万吨,  相似文献   

17.
<正>1925年,父亲出生在江苏一个小商贩家庭里,由于孩子多,日子过得很艰辛。父亲十几岁就离开江苏,外出打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的生活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他是别人眼里的倔老头,却是我心里的好父亲。1949年,父亲随王震将军的部队从酒泉来到乌鲁木齐,在天山南北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1957年,父亲从乌鲁木齐到了农一师十场支农,也就是现在的农一师六团。一有空,父亲总会和我聊起他以前的"光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正手上是生活,眼里是希望。山东淄博的赵大叔今年58岁,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大学,他在瓦厂干了20年装卸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资3000元。据悉,一片瓦三斤半重,赵大叔双手一抱就是10多片,大约三四十斤,每天要这样搬瓦3万多斤,一个月就要磨破6副手套。尽管工作很辛苦,只要提到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赵大叔就不觉得累。他说,自己没上过大学,两个女儿替他圆了大学梦,孩子们过得好,他就很欣慰。  相似文献   

19.
正"带着团队的种子,在贵州大数据土壤中播下。"杨义先这样形容自己来到贵州的使命,同时在大数据安全研究领域用实践做出解答。在别人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在同事眼中,他是科研团队的"领头雁";在他自己看来,  相似文献   

20.
孙祖汉,原南平市委讲师团团长,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个不同寻常的老人——在老同志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宽厚长者;在广大干部的记忆里,他是一位传播真理、释疑解惑的使者。在孙祖汉生命最后20年,每年授课、作报告近百场,还有200万字的编著、近200篇的文章散见全国各地报刊。虽然孙祖汉去世已近半年,但岁月的流逝遮不住他的精神光辉,它将永远伴随我们前行。"一息尚存需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孙祖汉以百倍的勤奋和努力,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的榜样。走进市老年大学,一提起孙祖汉的生平事迹,许多离退休干部都争相诉说:"他是一位难得的政治理论教员,老年大学学员永远怀念的良师益友。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