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特夫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之一。他秉持和延续了社会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格律恩堡的史学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历史和东方社会的研究当中,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东方社会"理论。作为曾经的核心成员,其学派时期思想分为"起点""转向"和"成型"三个阶段:"起点"是指他对中国革命现实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思考;"转向"是指他通过创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思想彻底将视野转向了中国历史研究;"成型"是指他在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90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学生与民众的联合和最终胜利而告结束,其结果之一是"青年"这一群体被广泛承认,并确立了其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青年"在社会、政治运动中的先锋角色被社会所公认,且被各种力量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及利用无论是"五四"青年,还是之后的革命青年、知识青年,或是1980年代的"现代青年",其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都无法小觑。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和刑法学都是以犯罪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犯罪学关注的是犯罪人,刑法学关注的是犯罪人的行为。两者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或是"陌路人"?在中国社会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由于对犯罪的关注过多和过重地集中在通过刑法进行严惩和打压,但是我国社会目前阶段的犯罪依然处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生状态"。因此,如何认识犯罪的生存和产生的原因,如何实现对犯罪的全面预防和遏制,如何扭转重严惩轻预防的刑事政策,其更大社会责任的观念提升将历史地降临在犯罪学身上。犯罪学和刑法学如何实现相互联动和互补共进,将是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4.
田磊 《南风窗》2011,(22):93-96
现在比影视戏说更不好的趋向是媒体化、网络化的历史,媒体一开始说历史,总是借助一个历史学者大谈特谈,看起来是纯粹的历史,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伪历史,或是只是借"历史"说话。以纪念辛亥百年为标志,2011年中国社会的历史热达到了顶峰。在我们的传统中,当代人看前朝史,一直都是个复杂的学术和政治命题,早已超越历史学的范畴。在不同诉求和立场的指导下,社会各群体对前朝史的解读也就形态各异,客观与歪曲,误读与真相,交织在一起。今天这种纠葛不仅存在于学界,更在于传媒和网络构建的民间历史论述。有人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并在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构成、运行和发展向度等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有机体范畴不仅囊括了人类社会生活诸要素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自身。在社会有机体的结构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即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心理、思想关系。在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方面,他指出有机体的五个因素之间存在"等级序列"和"因果关系";社会意识自身有其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有机体还具有"整体性",许多"环节"共同作用推动有机体运行。在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向度方面,他认为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人的自选择性都起着作用。但由于理论脱离实际,普列汉诺夫对于社会有机体演进过程的认识存有明显的缺陷,最终陷入了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了现代性全面展开的时期,东方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困境和现代社会问题。如何摆脱现代困境、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是当前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重中之重。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在研究自身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汲取以往人类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因为历史从来没有一个预定的发展轨道,也没有一个必然目标,而"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人类能够做到的只不过是在前人所留下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历史  相似文献   

7.
兰燕飞 《南风窗》2012,(1):96-96
"故宫是一个历史文化整体,完整保护才有利于在现代社会中凸显其见证历史和展示历史的价值,这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先行者的意愿。"《南风窗》:10年来,您对故宫的看法有变化吗?郑欣淼:我刚到故宫时,什么都敢说,认为对故宫了解差不多了。现在则是学得越多越感觉到故宫的博大以及自己的浅薄。故宫博物院不比国际上的"四大馆"差。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创造。历史上故宫文物南迁,把这批宝物保住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两个必然"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共产主义实践也融入新的社会历史进程,因此,对"两个必然"的理解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甄静慧 《南风窗》2010,(12):50-53
<正>"儿童"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年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总是在不断赋予儿童各种社会价值和意义:古雅典人教育儿童注重"和谐",古斯巴达人要求儿童"骁勇",而古罗马文明对儿童的期待则是"善辩"——大至社会、小至家庭以内,没有谁愿意放弃对  相似文献   

10.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结构和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它强调社会内部各构成部分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其中每个部分都不能孤立存在,进而使社会内部结构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解读,可以深化对这一战略布局哲学意义的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揭示了社会有机体进步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社会有机体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生命特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了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最佳治理方式;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了社会有机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四个全面"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保证了社会有机体的有序、整体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内在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当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相似文献   

11.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先进文化之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指针.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伟大思想,是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就从历史上确立了北京大学的学术地位,这一思想也影响着北京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观念的形成,至今仍然光芒闪耀.应该说明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自由"与"容",不是"不受限制的宽容与自由",而是有条件的宽容与自由;条件是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是在社会发展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不是早已被历史与社会淘汰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哲学讨论中的一个经典命题。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推进以及对自由主义的理解的变化,这一经典命题亦需重新探讨。剑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相关成果,特别是对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发现与回应,构成了从洛克式自由主义关注自然法到哲学激进主义(功利主义)强调"第二自然"的历史语境。正是在市民社会解剖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义上,马克思通过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开创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阐明了自由主义理论在"自由"和"自然"的问题上的逻辑背反,揭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对抗性历史本质,实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科学批判和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13.
克里姆林宫易帜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之亡,戈尔巴乔夫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苏共领导人有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根源在于其制度基因和历史演变."斯大林模式"不过是斯大林主义的乌托邦,并非社会主义的合适的社会模式;大俄罗斯主义的单一制国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核军备竞赛、国民经济军事化都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极权官僚制度及其必然的腐败最终葬送了党和国家,苏联是"自杀自灭",亡于"脑坏死".  相似文献   

14.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5):12-12
我们已经谈论过,分工是社会回报体系的一部分,那些身处高位的人没有理由以其所谓"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向社会进一步索取的筹码。但是,历史和现实往往是与道理偏离的,我们得到的总是不完美的结果,"贤能统治"(Meritocracy)虽有缺陷,在实践中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最不坏"的机制了。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分工。但恐怕只有在原始社会,分工才保持了其应有的含义,每个人都为群体的生存做  相似文献   

15.
寻找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鸣 《南风窗》2011,(22):42-45
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我们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范畴应该是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状态,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指向,仁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诉求,共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一个以"和谐公正仁爱共享"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必然是民主充分、法治昌盛、权利神圣、国富民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思想因时而变,受用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当今法治社会也需要借鉴古代历史时期积极的法律思想成果来完善自身.所以通过对比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将中西方古代法律思想体系进行陈述,深刻体会其"民主"和"法治"内涵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促进我们对现代社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演进逻辑与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演进历经了四个阶段和六次转变,昭示出固有的演进逻辑,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从中可以看出,于特定"问题处境"中产生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大致通过三种具体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跃迁;其发展演进在外在形式上直接表现为"一元独尊"和"多元并存"的交替与转换;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扩大建构视野、不断完善自身内涵与形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叫"劳动者"。他们是最活跃、最富创造性的生产力要素,是他们以勤劳双手、自强奋斗,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辛勤耕耘;是他们推动历史前进、创造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传统社会对劳动者辛劳耕作情景的刻画……"偌大空地,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烟尘……"这是当今现代化施工  相似文献   

19.
张刚 《南风窗》2008,(10):10-10
(2008年第9期《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传统经济学一直都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生变量"。事实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表明,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世纪西方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和"新马克思主义"左翼,关于阶级与社会结构学说的理论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中分别就三大左翼在战前、二战结束后、70年代后和90年代以来等不同历史时期对西方社会结构演变的不同理论解说,以及由此引发的纲领变化、政治取向、理论走势,作了历史的回溯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