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於兴中 《南风窗》2012,(15):96-97
知识就是抗议也是知识就是力量的一种表现。事实上,"知识就是抗议"是知识人的宿命。不进不退,站在更宽厚的基础上抗议,乃是现代知识人的使命。"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言。人们经常引用它来鼓励自己和他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凭借知识,人们可以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发展科学,提高个人品味,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升官发财等等。知识不仅是力量,同时也是财富。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财富。现代社会据说是知识社会,"知产阶级"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2.
我的大学     
《南风窗》2016,(15)
正中国社会,尤其是中下层社会,始终对大学保有一份善意的想象,在大学作为精英教育承载者的时代,这种想象甚至带有某种神圣的味道。因为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知识和思想都是社会的奢侈品,是由一股超验的力量通过天赋来配给的。进入大学这一事实本身,似乎就验证了一个人是否具有配给的资格,这就是所谓的"天之骄子"。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16)
<正>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用得好,妙不可言。大师就是大师。为新,意思是走在人前,敢为天下先。这的确是北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北大的尴尬:进步的时代她最进步,堕落的时代她最堕落。这一点,鲁迅也早就看出了。他夸过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也骂过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这看  相似文献   

4.
何处觅乡愁?     
石破 《南风窗》2014,(3):7-7
<正>我们过春节,其实是在寻觅乡愁。1687年,瑞士有一位叫约翰纳斯·胡斐的医生,撰文记述一名患了怪病的大学生。这名大学生因为非常想家而病人膏盲。医生给他开了许多药都不见效,只好建议他回家休养。没想到只是"回家"这个计划,就令他振奋许多;在回乡的路上,他竟然完全康复了!胡斐用瑞士方言把这种病症命名为"思乡病",并把它"翻译"成了希腊语:他把希腊语中的"nostos"(意思是"回家")和"algos"(意思是"痛")这两个单词组  相似文献   

5.
李国文 《法制博览》2010,(17):35-35
在非正常死亡的中国文人中,屈原、蔡邕都排在前列。提到蔡邕的死,必然要涉及到的两个人,就是《三国演义》开篇时的董卓和王允。这两位,一为武将,一为文臣,一为丘八,一为书生。按道理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蔡邕有一百个理由应当死在董卓手里,董卓也有过要杀他的意思。然而,杀人如麻的军爷,却对这位大师,表现出一个大老粗干部,对于知识的莫大尊敬和言听计从;相反。同为知识阶层、而且也不大精于杀人的王允,却下令将蔡邕杀了。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1,(8):95-95
人的思想行为里,有一种方法论叫做"负面消去法",它的意思是,有一种我们认为是正面的东西,但它又很难定义及列举,这时候既然正面难定义,我们为了避免纠缠,干脆只谈它的负面,负面少了一项,正面就等于多了一项,当正面多了,它就自然而然会出现定义。这种"负面消去法"最好的例子就是"文明"。文艺  相似文献   

7.
现在,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已经席卷全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手中的饭碗不再那么稳当了。用打趣的话说,这次海啸是"看得见、跑不掉"。为什么跑不掉?因为我们早就被"全球化"了。这似乎在昭示我们,全球化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了全世界,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策划人语知识就是力量!当培根400年前第一次说出这句话时,一个时代就此开始,马克思因此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人本年代里,知识并没有明智而及时地为自己的力量设限,“实验科学”的范围被扩大到社会领域,问题的产生促使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9.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1):8-8
<正>知识分子未必是有知识的人。王小波写过,"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什么知识,就被当作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他还说,当年他被硬推为知识分子,实际上是有人要收拾他。先扣帽子再整人,这是那时的套路。后来知识分子终于正名了,王小波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这个称谓很快又变得不纯粹了。一些在公共话语圈踊跃发言的人,被戏谑称为"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有时候为了表达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就说是"臭公知",算是对"臭老九"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石勇 《南风窗》2014,(23):9-9
<正>英国人乔治·奥威尔有一本很好玩的"反乌托邦小说",叫《动物庄园》。大概意思是,在人的统治下,动物庄园里的动物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后来,猪领导动物们起来"起义",把人赶跑了;但在猪的统治下,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好像还更悲惨。在这部小说的最后,人和猪一起喝酒、打牌狂欢。这一幕被动物们目睹,它们惊  相似文献   

11.
章韦华 《南风窗》2014,(9):50-51
<正>2008年4月的那次事件是我们这一批年轻人对西方迷信的一次祛魅,这一点还是有意义的;而对政治、社会方面的很多问题当时还都没开始面对,也没开始认真思考。我算是一个"4月青年"。之所以说"算是",是因为这个词跟"80后"联系得更紧密些,我出生于1970年代中,出去留学晚,当年一起奋斗的那些朋友都比我小不少,我在他们面前是老大哥,在组织活动方面是带头的。另外,"4月青年"这个命名是后来才有的,算是社会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追认"吧,我过了好久才知道有这么一说,但也乐意接受;最近跟磊子说起"4月青年"这个说法,他竟然从来没听说过。磊子就是"80后"了,我们是一起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才成长的基石。我们要用知识武装头脑、提高修养、提升技术,让读书学习成为终身的事业!"这是在今年4月份迎来的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启动"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行动",向全国职工发出倡议,号召职工从读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此,本刊记者多路探访,寻找职工在工作之余读书的各宗原因,以及读书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小往大来     
《周易》的"泰卦",点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做人道理:"小往大来". 撇开阴阳往来的卦理不说,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这四字就是说明"要付出少少,得到多多".有人认为这是功利主义,教人处处算计,是一种要不得的权术手段,但是,《周易》向来是以宇宙之道导人向善之书,又怎会倡导如此小家子气的低级概念?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一次港台图书展览上,翻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院长Lester·C·Thurav的一部近作。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欧洲、美国经济之战的著作,题目叫《Head to Head》(直译是“脑对脑”),港台学者译之为《世纪之战》,意在表明这样一个意思——当今世界之战,世纪之战,其核心乃是大脑之战。虽然弗朗西斯·培根400年前已经发出“知识即力量”的响亮宣言,但历史和经济的进程却无法一毗而就——以往的400年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体力即力量”(以采掘和提取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阶段)、“机器即力量’,(以商品生产如汽车和家用电器为主的经济阶段)。知识能够代替体力和机器而成为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把  相似文献   

15.
国际格局中的中国力量外交乃国之大事。国家有兴有衰,外交随之。在国家衰落的近代,中国的外交可以称之为“衰落外交”。我们常说,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描述的就是“衰落外交”的一种情形。与“弱国无外交”这句话通常的含义不同,“衰落外交”并没有“外交无法搞、搞不好”的意思。验之于中国近代史,我们看到,几代外交家对外交精髓有着深刻而微妙的掌握。在统治集团颟顸贪黩,地方军阀死打滥缠的时代,中国尚能避免被殖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
正我们都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个"人",包括了"我",但更多地指"他人"。在《让直觉和世界的真相相通》(见本刊2015年第26期)这篇文章中,我在破解著名的"电车难题"时说,"岂能尽如我意,但求无愧于心。"在到底是让失控的电车按既定轨道撞死5人,还是由我们选择拐向岔道,拿无辜的1人生命去救5人,我们都是极其痛苦的,是无法尽如我意的,但再痛苦也得选。这个时候的判断标准就是"无愧于心"。这两句话,都在说:我们对做一件事最终应该听从的,不是头脑的想法,不是他人的意志和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声音,是内心深处的直觉。这是一  相似文献   

17.
英国青年胡润在中国工作了几年以后,一直困惑于如何成功。有一次在英国度假,他问他父亲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诀窍,他父亲就反问他:“你给中国带去过什么?”胡润后来回忆说这句问话对他来说有点醍醐灌顶的意思,他明白要成功就是要为尽可能多的人做些什么。循着这一线索,他后来做了一个中国的财富排行榜出来。虽然一开始没有多少人理会这些事,但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富人都知道这个刚刚结婚没多久的英国小伙子。每年9月胡润把他的富人排行  相似文献   

18.
黄靖 《南风窗》2011,(5):98-98
"用屁股思考"的为官者,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不懂得将天下这把大交椅交给人民,人民才是保持这把大交椅稳定的根本力量。要想坐稳这把椅子,民为先。"用屁股思考"无非是调侃那些用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根据自己的位子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行动。这样做,原本无可厚非。现代社会行为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坐  相似文献   

19.
英语当然大大地有用,有人专门跑去问梁实秋,怎么才能把英语学好?老梁毫不谦虚:"起码要翻破我编的三本字典."这招确实可行,我一同学当年就字典不离身,学习时当字典,打架当板砖,边打边喊:"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力量."老梁编字典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那么,更早的时候人们怎么学英语?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奇迹     
汪刚强 《法制博览》2011,(18):74-74
据说,老外学汉语,一个个都感觉头大如斗。据说有老外搞不清楚“大跃进”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请教于中国人:“你们历史上有个狠狠的一跳是什么意思啊?”还有老外奇怪:“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怎么就是同样的意思呢?这不是欺负人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