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龄人口对社会的文化教育意义主要从两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其二是老龄人口自身素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在社会道德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正在使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长期以来长辈抚养子女,子女赡养长辈,哺育与反哺的关系,形成中  相似文献   

2.
历史劫难使江南文化诗性品格得以纯化,使之能够以更加明丽的物象表现,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将中国文化的诗性精神推向了唯美的极致。对于杭州文化发展来说,就应当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依据江南文化的诗性品格特征来进行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使之能够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格局中,使自身区域文化的个性更加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3.
漫谈国际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扩张的推动下,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突破国界的限制,商品、服务、资本与信息的跨国流动规模日趋扩大,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空前增加,竞争与合作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旋律。鉴于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在《奥克兰挑战》1999年9月声明中指出:一个竞争与合作都处于活跃状态的开放的地区框架是建设共同繁荣的未来的最好途径。竞争———国际经济的主旋律市场的魔力就在于竞争。竞争能激发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的潜力,为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4.
李建平 《前线》2008,(11):50-51
已经对外开放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奥运会的结晶,也是北京“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重要遗产。深入发掘和充分展示这一文化遗产,对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北京对外开放和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5.
唐戈 《奋斗》2011,(4):49-51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除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外,还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即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  相似文献   

6.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区块和活动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载体,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素质、特征和潜力。根据杭州城市发展的特色,杭州区块和活动建设,应以“生活品质”为主导,融入休闲、文化、创业“三位一体”理念,串联、整合、打造各类区块和活动,进一步提升杭州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杭州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试析杭州城市文化品格的形成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 ,人、物、空间是构成城市的三大要素。而构成杭州这座古老城市空间的要素则是山、水和坊巷。千百年来 ,杭州人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山水和坊巷间 ,世世代代承袭和延续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造就了她独特的人文气质与内涵。诚如郁达夫所说 :“我们人类的生活 ,无论如何 ,总逃脱不了环境的熏染 ,……。”今天 ,当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一次受到世人瞩目时 ,有必要对形成她的城市文化底质的空间要素进行重新审视 ,以期提升她的城市文化品格 ,使之焕发出更成熟、更迷人的风采。一、杭州的“山水”文化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与浙西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9.
发展杭州总部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立足杭州,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国际化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客观评价分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及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的现实意义、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用E-S模型构建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杭州城市国际化程度进行初步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杭州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杭州市以推进浙江省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为深度激活文化生产力,建设文化名城和生活品质之城提供了新的引擎。  相似文献   

11.
周玉香 《奋斗》2005,(7):39-39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和亮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那么,何为文化事业?何为文化产业?它们各自的性质、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大之后,以城市精神引领、支撑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成为国内城市经营实践中一种显露标杆意义的转折方向。与此同时,杭州已通过传播、塑造“新杭州人文精神”为契机,率先开启了“和谐创业”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其“模式”背后所凸现的文化个性特质,以及自觉运用文化力来培育创业文化的“杭州经验”与启示,值得国内城市管理层与学术界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据这一指导方针,分析了农村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尽探讨了杭州农村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地域特点,并依据传统文化中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族表演艺术、制作工艺、口头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划分,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对杭州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逐步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以便大力弘扬杭州农村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的历史和文化,据考证可以从距今五万年前的史前文化算起。距今五万年前生活在新安江流域,今天的建德市李家乡新桥村一带的“建德人”可算是杭州的第一代先民。在数万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至今仍引以为杭州人自豪的精神文明,如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对此,现在许多报刊、书籍中已谈了很多,我就不重复了。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杭州传统文化的负面或曰不足之处,使我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杭州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有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有时却中断,或者陷入低谷。  在…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传统文化中固然 有着不少消极的成分,比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南宋遗风,但 也含有一些可能与现代文化对接的积极成分。本文在对杭州传 统文化作了反思后又探讨了如何使之实现现代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味强调投入,一味强调贵州的许多硬件建设不足,阻碍了贵州文化产业并拓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贵州经济近几年快速发展,与云南、广西、湖南等邻省相比,贵州文化应该为经济作出怎样的贡献呢?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以来,杭州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杭州经验"会发现:传统的儒家思想,浙东的地域文化和市场自发扩展的理念共同催生了杭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包容、平等、参与、和合、务实等成为杭州城市文化中的关键因子,它们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市民生活等领域中相互关联、分类聚合,呈现出独特的气质,成为推动杭州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社会和谐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系统。文化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的物质形式下存在和传播;经济的发展也依赖一定的文化给予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水乳交融的内在联系。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与经济日超一体化首先,现代市场经济中,可以说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即使是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各种文化因素,其功能的具有和发挥,也都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文化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对目前杭州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