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始发 《求实》2004,(10):4-6
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划分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全面启动、南巡讲话三个阶段。其主要内涵是 :第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论 ;第二 ,培养“四有新人”的文化主体论 :第三 ,“三个面向”的文化建设方法论。相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论” ,邓小平文化现代化思想具有务实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战略思想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创造基本前提的斗争中,以及在建国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初步探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后期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发展中继毛泽东战略思想之后的一个新的理论形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指针.在跨世纪的中国现代化新的征程中,邓小平战略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正在并将继续指引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他把“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融为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设计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择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行对外开放;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现代工业文明逐渐兴起、扩展并取代传统农业文明的社会巨变。文化现代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的大局的论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其初步形成时期,其标志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其基本形成时期,其标志是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步骤的提出;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其创造性发展时期,这期间提出了台阶式发展战略以及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史上,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文化发展处于最辉煌和鼎盛时期。邓小平在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上有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贡献。邓小平的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其中的主要观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内涵所谓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 ,按邓小平自己的话解释 ,就是“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任何一种理论形态 ,都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产生的 ,既然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 ,又是时代、实践、历史经验的产物 ,因而它必然展示出特有的思想内涵。首先 ,中国式的现代化 ,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 979年 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针对社会上一股“西化”(即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 )、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 ,就明确指出 :“为了实现四个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面向”与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全新视角来思考问题。认为“三个面向”不仅是邓小平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邓小平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提出的基本思路,它将引导中华民族新的思维方式,对“21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系列理论,全面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现代化的指路明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在于:一是他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史上困惑了几代人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历史证明,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多方面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从而实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二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和内在要求出发,依据当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条件,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三是解决了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大问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更新了社会主义观念。在政治上,他强调建立民主法制国家,并初步创立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从而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使中国现代化走出了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党的现代化建设就是政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其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非常关注并大力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他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促使全党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移全党的工作重心,使党的建设适应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打下牢固基础;注重党风廉政建设,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2.
喻剑庚 《党史文苑》2006,2(9):39-40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系列理论,全面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现代化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3.
王纪顺 《唯实》2002,(11):43-45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规划 ,提出了一整套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现代化是邓小平一直萦绕于心的历史使命。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确定了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并把现代化置于改革开放的基础之上,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忧深虑远和脚踏实地的战略家.改革开放以来,他为中华民族所设计的跨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以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历史进程为判断依据,是一个心清志卓行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蓝图.切实把握邓小平厘定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对于重力矫正目下心浮行躁的"提速实现"现代化之时风,极具醒警作用;对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和和平崛起,更是意义遥深."提速实现"现代化之时风,不符合邓小平厘定的中国现代化之科学战略目标,对当代中国"站的是什么位置"不甚了了,其设定的衡量标准不切实际,思维方式方面也存有缺失,它有损于清明执政,从容施政和国家尊严,应当而且必须缓行.  相似文献   

16.
武市红 《党的文献》2006,4(6):61-65
从赞成人民公社到提出“两个飞跃”重要思想;从认同农业现代化是“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到提出解决农业问题要依靠尖端科学技术;从支持农村社办企业到肯定乡镇企业,倡导中国农村走工业化、城镇化道路,邓小平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思考,为中国农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现代化的内涵、发展模式、战略构想、动力系统和保障系统。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现代化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可以揭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是人民群众;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徐宗华 《学习论坛》2005,21(11):52-5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近代力图使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经历了“三代别、六阶段”,经历许多艰难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了一条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实现科技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强烈愿望.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积极应对第二次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促进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实现科技发展的转型,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发展,为中国科技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