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果要彻底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整体反思我国的法治进程。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法制的创新”为题 ,约请几位青年学者 ,从各自专业领域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创新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如果要彻底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整体反思我国的法治进程。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法制的创新”为题 ,约请几位青年学者 ,从各自专业领域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创新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彻底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整体反思我国的法治进程。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法制的创新”为题,约请几位青年学者,从各自专业领域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创新,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略论社会法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果要彻底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整体反思我国的法治进程。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法制的创新”为题 ,约请几位青年学者 ,从各自专业领域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创新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彻底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整体反思我国的法治进程。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法制的创新”为题 ,约请几位青年学者 ,从各自专业领域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创新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董保华 《法学》2004,(5):6-8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郑尚元 《法学》2004,(5):15-17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社会整合: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功能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飞跃 《法学》2004,(5):13-15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以“三农”问题为例看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社会法:团体社会之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少华 《法学》2004,(5):9-10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社会法代表性学说之评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梅 《法学》2004,(5):17-19
近几年 ,法学界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 ,特别是在我国已从以经济改革为重心转向以社会改革为重心的体制创新阶段 ,对“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加以界定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本刊约请了一批经济法与社会法学界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对话 ,以求获得真识与共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一 目前,在我国法学界虽然有些人士已经开始重视政府法制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整个法学界还没有广泛深入地展开研究讨论,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没有建立起“政府法制学”。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对“政府法制”感到陌生。因此,法学界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政府法制理论研究讨论,以适应政府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郑成思  黄晖 《知识产权》2002,12(3):9-11
目前,对于在我国立法中使用“物权”还是“财产权”的概念,存在着不同意见,开展讨论,是非常必要的。无论立法中采用了哪一个,只要在讨论中把问题弄清,对法学界,对立法机关,都是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一、中国“入世”与法学界对两大法系传统认识的变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栋  胡欣宇 《行政与法》2006,(2):125-127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法制的角度来看,与科学发展观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环境法律体系。科学发展观也为环境法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基本理念。结合这一理念和法学、哲学等理论,从法理到宪法以及环境法律制度的不同层面,实践和完善环境保护的“代际公平”、“预防优先”、“公共委托”等环境法律制度,是我国应对环境危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相对合理主义》一书为刑事诉讼法学界贡献了两个理论命题:“相对合理主义”与“刑事诉讼两重结构理论”(三角结构与线形结构).面对诸如刑事和解这类“中国问题”,“相对合理主义”在理论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上都是缺乏足够的解释力的,是一种不尽合理的方法论.而“两重结构理论”注意到我国司法经验同时又考虑到类型化的分析手段和诉讼观,体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方法论,在刑诉法学界具有较大影响.伴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大修以及地方性司法改革的层出不穷,以建立在从经验到理论的方法论之上的法教义学来实现刑事诉讼知识创新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7.
评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若干新论--与陈光中等教授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锦碧 《法学》2004,(1):26-35
本文就我国法学界关于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若干新论———“人权国情论”、“宗旨平衡论”、“无罪推定已立论”提出质疑 ,直抒己见 ,权作引玉之砖。笔者认为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的现状 ,与国际刑事法律最低标准相比 ,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及时采取必要的步骤以缩小乃至消除此种差距 ,是我国深入改革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努力目标 ,也是履行我国已经签署的“人权公约”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8.
马佳 《检察风云》2006,(22):28-29
中国法学界的盛会——中国法学家论坛日前在沪举行。今年的中国法学家论坛的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数百名知名法学家围绕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科学发展观与人权保障、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四大课题交锋研讨。本刊特别撷取其中精彩言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构成犯罪和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最基本的客观依据。但由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因而在中外法学界长期存在着争议。特别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界中,可说是一个学说林立,众说纷纭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又有人提出“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说,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点探讨,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晓南”风波纪实——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九)郭道晖春扬春扬(以下简称春):郭教授,您作为法学界一位资深的专家,对我国的法学研究状况了解较为全面,能不能请你就1996年在法学界发生的“晓南”风波的前因后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郭道晖(以下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