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官情结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唐爱芳 《理论月刊》2003,(2):126-127
清官情结作为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它的产生有着深刻历史渊源。在当前,由于一系列现实原因,清官情结仍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但是,它的存在遏制了公民独立政治人格的形成,侵袭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必须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2.
论辛弃疾寿词中的“三国情结”和“桃源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功立业、恢复山河为主旨的“三国情结”和以全身远祸、归隐自适为主旨的“桃源情结”是辛弃疾一生中互相矛盾的情结。这种矛盾在他的寿词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种传统上以溢美寿者为特点的词作题材中 ,表面上的欢娱之词掩盖的是作者在“进取”与“隐退”之间徘徊的复杂心态。因而 ,辛弃疾的的寿词具有明显的自喻性质  相似文献   

3.
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黄洁 《思想战线》2003,29(5):24-26
"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者的根本动机,具体表现在中国人身上就是"土地情结"和"家情结",它们共同对乡村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供给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研究情结理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以及整合营销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宇 《长白学刊》2012,(6):5-11
中国现代哲学家具有浓厚的形上学情结。这种情结不仅来自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内在诉求和现代哲学家们自身的哲学理念,而且受到学者的学术经历、个性特征、社会主流意识作用、哲学发展自身历史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正是由于哲学家们形上学情结的存在,中国哲学的近代走向与同期西方哲学的走向发生了分离。它使得中国哲学的发展在西方文化的冲击浪潮中,没有迷失自己的"本色",中国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由此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5.
为何当下要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习惯了各种"活动"的人们,会否又把它当做一次"形式"和"过场"?本文以宗旨情结、革命情结、清廉情结为基点,在调查巫山县六个村庄的基础上,谈谈群众对活动十个"多一点"和"少一点"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章联生代表一直有着"打油诗"的情结。即使在"两会"期间的分组会上,就一些问题和建议发言讨论,他一时兴起,"打油诗"脱口成章,常引来他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现在已经成为时下中国流行焦点、热点论题.“中国梦”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期盼,是炎黄子孙齐心奋进的主线.紧紧围绕“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深入研判“中国梦”的价值之维、哲学之维、实践之维、理论之维、民族之维、时代之维六个方面主旨要义,突显“中国梦”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而“特色”情结更是贯穿“中国梦”的始终时代标识.努力挖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侦查人员"口供情结"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存在于刑事诉讼之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侦查水平相对滞后、个别侦查人员素质较低、监督制约机制欠缺和惩处不力。然而从深层次而言,司法人员特别是侦查人员头脑中存在的"口供情结"是产生刑讯逼供的主要原因;"口供情结"也是我国封建诉讼观念和侦查工作现状的必然产物。根治它,仅靠各类"加强"、"提高"措施不行。沉默权的提出,为根治、消除"口供情结"提出了一个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邱月  ;张福贵 《求索》2008,(8):171-173
都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都市生活是一种区别于乡村的新的生活方式,表现在文学上也形成了一套新的审美价值体系。都市所能提供的物质繁华性、欲望满足性,不断地吸引人对都市的向往与渴望,即人内心之中挥之不去的都市情结。都市意识的核心是商品意识,而商品意识本身是一种物质主义,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结果,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利于人自身完善的负面因素。过度的物质追求和过剩的欲望情绪带来了人的异化,人在精神上感到虚无、焦虑与漂泊感。这就是与都市情结相伴生的反都市情结。这种看似矛盾的两极,其实质是都市这枚硬币的两面,是都市意识的双生性特点,都市情结与反都市情结共同指向了都市意识。文学反映时代,这种都市化的情绪在当下的都市小说中有着清晰的表达,作家在都市文化想象中将都市生活的张弛两端和人性中的正反两极真切的表现了出来,进一步丰富了对都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魏丽萍 《人民论坛》2010,(9):190-191
网络崇拜对网络传播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其中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就是其主要表现。但网络崇拜中广泛存在着的"斯德哥尔摩情结"阻碍了人们对网络不道德现象和网络犯罪的谴责,对网络传播中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1.
李新 《求索》2012,(3):190-191,134
所谓"情结"是指困扰乃至支配一个人的生存及发展的深层心理原因,它往往以一种无意识的形式决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目标。"革命情结"也就是以革命为本位的人生取向。"红色经典"文学中"革命情结"的发生主要由传统"复仇文化"雄厚的道德伦理支撑、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大部分作家自身的仇恨经历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文学对革命历史及新的政治统治进行合法性论证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红色经典"文本中对"革命情结"的过度推崇和张扬,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审美的规训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家顺服了这一规约而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对历史必要的尊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宗鹰 《统一论坛》2001,(5):21-22
“台独”是岛内一些人的“日本情结”“皇民情结”,与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噬台情结”“反台情结”相掺合的怪胎或鬼胎。“皇民情结”是台湾独立的基因和血缘,台湾独立是“皇民情结”的体现,互为表里。没有“皇民情结”,“台独”必  相似文献   

13.
任梦华 《理论月刊》2000,(12):27-28
张欣主要以都市情结、女性情结、情感情结来作为她写作的维系。在都市情结中,她认为都市是无常、无奈和无情的。张欣本人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对青年女子和中年妇女形象刻画得极其成功。情感是张欣作品中不变的主题,她从爱情的功利性、婚姻的失落感和友谊的真善美三个层面表明了她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仇富情结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晨清 《前沿》2004,(9):179-180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仇富情结深深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 ,“问题富豪”的出现使仇富情结再次被激发起来。仇富情结需要正确引导。整个社会要形成尊崇财富 ,珍惜财富 ,尊重他人财产所有权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我们党内最了解知识分子 ,最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 ,又最为知识分子所爱戴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周恩来对于知识分子有一种一贯的、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情感 ,即“知识分子情结”。这种“情结”在周恩来的言谈举止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是使他能够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 ,并与知识分子们达成共鸣的初始源泉。  相似文献   

16.
高文 《湖湘论坛》2007,20(3):48-50
陶诗不仅表示陶渊明诗歌这种单一内涵,而且还标志着一种审美的传统,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与示范性。众妻封譬士大夫以自己的感同身受,经历了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体验,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各富内涵的“陶渊明情结”。此情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十种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陶文昭 《湖湘论坛》2013,(6):25-28,70
毛泽东怀有很深的钢铁情结,重视钢铁事务,尤其重视钢铁产量,把钢铁作为衡量国家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毛泽东的钢铁情结,与国家的积弱和本人个性有关,也与思维方法和时代眼光有关。这种钢铁情结,诱发了大炼钢铁,并影响到体制机制。反思历史,我们要化解相关的情结,全面协调地抓好工作,以时代眼光前瞻未来。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具有强烈的"敌人"情结,不仅在不断地寻找敌人、发现敌人,而且在不断地塑造敌人。强烈的"敌人"情结可能导致其对外战略出现重大失误,对国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当前,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就是美国"敌人"情结的主要表现,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9.
潘祥辉 《人民论坛》2023,(2):100-103
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语言词汇,处处可见土地的印记。“恋土情结”使中国人形成了乐天知命、安土重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以及重视乡土情谊等民族心理和性格,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文化中“恋土情结”的传承和转化十分必要,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三才合一”的观念无疑是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美如 《青年探索》2009,(2):44-47,63
女性的“灰姑娘情结”形成由来已久,从性别角色理论视角对其根源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我们发现必须正确评价这一社会心理特征来重塑性别角色,营造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新天地,这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媒体和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