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4期发表过<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拜读了也鲁<评〈邓小平生平研究史〉>(<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6期)后,觉得有必要再谈谈<关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尚未及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在2005年<新视野>第2期上曾发表过<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一文,说到在中共历史研究中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问题.今天看来,文章中所讲还是有道理的,符合中共十七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于1942年3月30日为中共高级干部作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引文均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408页)的辅导讲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篇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理论问题、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专论,影响深远,对今天研究党史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汇>从1990年第4期发表我的拙笔<陈毅主婚>起,15年来共发表我撰写的反映陈毅、项英等人战斗生涯的纪实文章约40万言.这些文章所以能够问世,是和<党史文汇>的领导、编辑们的慧眼、胆识、才华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2000年<党史研究资料>第5期发表了陈标的<朱毛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时参谋长是朱云卿>(以下简称陈文),笔者对于陈文的标新立异不敢苟同,并著文补充几句,与陈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发表了孔繁玲<董健吾与董维健不是同一人--对<陈云年谱>一条注释的考证>一文,其中说:"1936年6月初,董健吾按照冯雪峰的指示,护送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等一行人员携带鲁迅慰问我党领导人的金华火腿,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汇>从1990年第4期发表我的拙笔<陈毅主婚>起,15年来共发表我撰写的反映陈毅、项英等人战斗生涯的纪实文章约40万言.这些文章所以能够问世,是和<党史文汇>的领导、编辑们的慧眼、胆识、才华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2月24日,我的老朋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彦奇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4岁. 我与彦奇认识是在1960年10月一起参加北京高校<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编写工作时,至今已有50年.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大名我早已知晓.1953年2月,我从北师大历史系调到马列主义教研室当中国革命史的资料员.那时就知道彦奇与胡华、戴逸在1951年4月编辑出版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丁毅 《党史文汇》2009,(1):34-35
2007年我在<党史文汇>第6期发表<毛泽东的半篇(渔家傲)因何而作>一文,此文对曾德林1958年披露的半篇<渔家傲>作了初步研究,认定这是毛泽东没有写完的<渔家傲·反第三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1937年12月--1944年3月)的陈云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党的干部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论干部政策>、<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领导方法>、<尊重和团结非党干部是党的重要政策>、<华北党的干部问题>等多篇关于干部工作的文章,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干部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党的生活>杂志发表我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是刘惠荣老师牵线,使我有幸结识了七八位编辑,是他们的指引使我的创作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2期登载了董国强的《社会史视野下的“文化大革命”研究》一文。对于此文,一方面,我感到很新鲜,因为该刊过去登载这方面的文章似不多;再一方面,我觉得董国强这篇文章对推进“文化大革命”的研究确实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刊出了一篇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刊登出的是毛泽东的手迹,而非后来抄写的.这页写于陕北不大的纸片竟能够经历40多年的风雨而最终得以保存并发表,我们不能不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14.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15.
《求是》杂志《内部文稿》1995年第5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郭道晖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陆文”)。该文是针对我在《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的《论党的领导权:权威·权利·权力——对党与人大的关系的法理思考》(以下简称“郭文”)的若干问题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进展,同时对“共产主义小组”名称问题展开了争论.这种学术讨论,将会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和问题的辨明,具有学术价值和积极作用.“共产主义小组”,不是中国当时的历史名称,而是后来在我国逐渐传开的.现在分歧的问题是,到底是谁“首先提出”这个“共产主义小组”名称的?党史学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1936年由陈潭秋在莫斯科“首先提出”的.而李俊新同志不同意此种说法,并在1986年第10期《历史教学》上的《“共产主义小组”名称是何时提出的?》一文中,发表了“最早是在1922年7月由马林首先提出的”“新看法”.文章中还点名要与笔者曹仲彬商榷.我们只好来一个“商榷”的“商榷”.  相似文献   

17.
退休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党史纵横>,5年来,60期<党史纵横>的文章我都看过,有些文章还反复看了几遍,特别是"伟人风采"、"名人传略"、"往事珍闻"等栏目文章更是百看不厌.读<党史纵横>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2月,胡绳在<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文章.文中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本人都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说明     
<正>本刊2014年第12期上半月刊发的《关于推进中共党史文献资料数字化建设研究的思考》一文中第43页中的书名《中共党员人物传记》应为《中共党史人物传记》;人名"董必武"应为"董其武"。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每当想起我发表的那篇处女作和翻阅作品剪报时,就想起了<党的生活>,因为是<党的生活>杂志帮助我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1990年,我在乡供销社财务室工作时,就与<党的生活>杂志相识,经常从杂志上阅读到感人的文章.1993年春,我离开供销社回家务农,仍常到党支部书记家里去翻阅<党的生活>,其中"褒贬录"是我最喜欢看的一个栏目.它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我也想为这个小栏目写点儿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