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象郡与桂林、南海郡同设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象郡的四至,自汉以降,历代的说法是比较一致的:东界:《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二《岭南道》、引《方舆志》云:“廉州合浦郡,秦象郡地”。又云:“雷州海康郡,秦象郡地。”又引《十道志》云:“横州宁浦郡,古越地,秦象郡地。汉为合浦郡之高凉县地”。据此,秦象郡东界桂林郡。  相似文献   

2.
《国际交流》2009,(1):27-30
应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和捷克捷中协会的邀请.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率交流协会代表团于2008年12月6—16日访问德国和捷克。12月中旬已是欧洲的冬季,阳光少了,阴霾增多,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德国柏林的天空阴沉沉的,而西南部的斯图加特已是大雪满山,白茫茫一片。捷克布拉格很少见阳光.而著名温泉城卡洛维伐利的小雨夹雪,打在脸上生疼,寒意逼上心头。  相似文献   

3.
一、越南华人华文教学的现状越南是东南亚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现有华人100多万 ,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其中以南方的胡志明市占最多 ,其次是后江、坚江、安江、九龙、明海、前江、同奈、贝河等南部平原省份。据统计 ,胡志明市目前有50多万华人 ,占胡志明市人口的10% ,南部平原各省也有50多万。在胡志明市各郡 ,都能不时见到中文字号的店铺。该市的堤岸(包括第五郡和第六郡)是华人聚居区 ,有越南“华埠”之称。在这里 ,店铺招牌大多用中文书写 ,买卖交易使用粤语(汉语粤方言)。北方华人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广宁等地。越南华人祖籍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1992,(1)
胡志明市(原西贡市)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大城市,是越南南方最重要的港市和经济中心。该市市区划分为11个郡(第1郡、第2郡……),郊区划分为古芝、霍门、芽比、守德、平正和缘海6个县。全市总面积为1295平方公里,人口393.4万,其中城镇人口316.9万,农村人口76.5万。  相似文献   

5.
肇庆拾零     
肇庆,又称端城,一个迷人的历史古城。 秦始皇当年就在岭南置郡建县。历史的车轮滚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郡,就在如今的肇庆市老城区。其后历代都在此置州设郡、设府设县。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又将肇庆设为两广总督府驻地。  相似文献   

6.
秦汉象郡问题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16年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发表了《秦汉象郡考》,对《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秦象郡在今广西、贵州境内,包括今湖南靖县以南的一小部分(古镡城县),即遭到法国另一位汉学家鄂卢梭的反驳,于1923年发表《秦代初平南越考》,深入稽考  相似文献   

7.
1938年年中,正当日军大举侵略我国,侵占了华中和华北广大地区的时候,越南华侨中的爱国进步分子,为了更加有力地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挽救民族危亡,他们把越南南方原有的几个抗日救亡组织联合起来,并且争取和团结了华侨的爱国知名人士,如张长、颜子俊、陶笏庭等,在华侨聚居的堤岸市(现属胡志明市第五郡和第六郡),成立了“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单称“救总”)。不久,越南南圻各省华侨也积极响应,先后纷纷成立了分会。  相似文献   

8.
(一)“温”“瘟”概念、 及其区别 中医学的有关“温” “瘟”概念,现在多趋于统一 用“温病”,“温疫”等来表述,而不再沿用“瘟病”或“瘟疫”等说法(孟澍江,1985)。相反,中兽医学与之相对应的不仅仍然沿用着“温热病”、“温热”、“温疫”及“瘟疫”或“瘟病”等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表述为 温热(不传染) 温热病(发热) 温疫 瘟疫(传染) 寒疫(不发热) 我认为,中兽医学这一概念体系不符合中兽医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体系。这是因为其一,尽管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就较系统地提出了疠气病因学说,突破了“百病皆  相似文献   

9.
下榻海南大学4月8日,早上9时15分,我夫妇应海南大学、洛阳工学院的邀请,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2352航班于12时45分抵达广州,转乘3时30分C23934航班午后4时30分抵达海口。黄珂教授、海南大学外事侨务处副处长华世佳接机。下榻原校长寓所。  校长、党委书记许祥源教授来访,在东郊椰林海鲜城设宴招待。黄教授、华处长陪同。  许教授是研究“中子”科学家,兼任清华大学教授。  学校决定先让我们旅游观光,回来后才举行名誉教授授聘仪式。  参观兴隆热带植物园  4月9日,黄珂与外事处张海光陪同访兴隆度假村,下榻康乐园大酒店110…  相似文献   

10.
今日越南的中、北部地区,在两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曾先后被称为“交阯”、“交州”,而在交阯之前又属于秦王朝所设“象郡”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秦置象郡以前(公元前三世纪以前),这一地区的居民和社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其经济发展水平怎样?进入阶级社会了吗?建立独立国家了吗?这不仅是越南古代史上的一大问题,而且牵连着这一历史时期中越关系的性质。因此,为中外学者所关注。法国、日本和越南等国的许多学者就此问题撰写过不少论文,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见。  相似文献   

11.
母爱是博大的,是儿女们永远的依靠,可过度的溺爱会给儿女们造成无心的伤害。在泉城济南市,就有这样一个家庭,由于母亲的畸形母爱,现年32岁的女儿智商仍停留在7岁的儿童阶段。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象郡设在今越南中部。自汉武帝平南越,开设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也在今越南北部和中部。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五代天福三年(938),明永乐五年(1407)至宣德二年(1427),交趾为中国郡县者凡1172年。越史称为“北属时代”。自丁部领独立后,自建王朝九百十余年,然对中国仍保持封贡关系,称为“落属时期。”越南独立后所建立的王朝,其统治者大多数是中国血统,现略述于下: 黎桓前黎朝(981——1009,宋太平兴国六年至大中祥符二年)传三世,29年。陈修和先生说:“黎桓究竟是何处人?查阅我国《广西通志》,得一解答,该书二百三十八卷胜迹:桂林府阳朔县,宋黎桓祖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潮州港的对外贸易非常繁荣,名扬中外。潮州港的崛起,虽然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所促成,但它同明代以前潮州港的交通和贸易的长期发展也是分不开的。因此,有必要对明代之前潮州港发展的历史作一些探索。今日之潮汕地区秦时属南海郡。汉初,赵伦自立为南越王,在此设揭阳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平走南越之后,仍设揭阳县。晋又熙九年(413年)设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义安郡为潮州,唐宋因之。元代改称潮州路,明至清代称为潮州府。潮州北部多山地,峰峦绵延,林木茂密,为修造舶船提供了丰富的原…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检测鸡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二温式PCR),根据已报道的ILTV TK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用二温式PCR对5株不同ILTV DNA进行扩增.该对引物对5株ILTV DNA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647 bp的扩增产物,而对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禽呼肠孤病毒(ARV)、禽沙门氏菌、鸡毒霉形体和禽巴氏杆菌等6种禽病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全部为阴性.该二温式PCR可检测到1fg的ILTVDNA模板,其敏感性比常规三温式PCR高1万倍.  相似文献   

15.
海防市是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位于红河三角洲上,北与广宁省交界;东临北部湾;西距河内104公里.市区除了陆地部分外,还包括一部分海岛,面积1503平方公里.海防市辖鸿庞、黎真、吴权、建安等4个郡和吉海、安海、水源、永宝、先浪、安老、白龙尾、建瑞等8个县及涂山市.  相似文献   

16.
望城三贤     
正湖南望城,乃荆楚故地,长沙旧郡。是日游欧阳询故里,铜官窑址,乔口古镇,谒祀屈原、贾谊、杜甫之三贤祠。望湘水江波之粼粼,吟杜甫悲悯之所咏,遂步杜甫《入乔口》诗韵赋得五律以怀吊:山色谁扶助?三贤拜不赊。江波流日夜,草木映光华。墨迹堪仰止,夕晖正半斜。飞灰窑址寂,不朽是泥沙。拙诗中提到的"墨迹",是指望城乃唐初四家之一的欧阳询故里书堂山,也称笔架山。欧阳氏之郡望可上溯至春秋,其乃越王之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位于海南省东南部的兴隆华侨农场,已经历半个世纪岁月的洗礼。今日的兴隆,涤去旧迹,换了新颜,宛如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于南中国海。从历史上“有命去无命回”的瘴疠之地,到欣欣向荣的侨乡;从蛮荒闭塞的穷乡僻壤,成为酒店别墅星罗棋布,椰影娑娑,泉引万客的海南著名旅游胜地,谁能不说太阳河畔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回眸50年历程,兴隆侨乡的每一个变化,无不倾注党与政府的关怀。它的奇迹,聚集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那非凡的经历和沧桑,凝聚着他们的拳拳赤子情怀。“祖国啊,我们亲爱的母亲,时刻在想…  相似文献   

18.
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发布后,标志着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关于这一制度的研究也不久即开始起步,并在战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战后,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从新的历史观念出发,继续从历史学、财政学、法学等多个角度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进行研究。本文即拟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2月28日朝鲜政务院决定,在罗津市和先锋郡时部分地区设“自由经济贸易区”,罗津、先锋和清津定为自由贸易港。1995年9月朝在北京和伦敦召开了介绍罗津—先锋  相似文献   

20.
一、序言本文中心分析缅甸奈温军事政权从1962年执政时起到1974年移政于民时为止这段所谓革命评议会政权时期的缅甸经济、探讨这段期间的经济改革、经济开发政策和经济成效等。这段期间,奈温政权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口号下实施了生产手段国有化、建立了农产品收购制度、国家全面垄断对外贸易等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