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989年2月的元宵节,我应邀出席北京电视台在前门大碗茶茶馆举办的元宵联欢晚会,见到电影大师谢添,戏剧大师于是之,著名导演凌子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孙毓敏,相声艺术家李文华,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著名影星宋佳等艺术界熟人。那天最使我高兴的是听到了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相声。马先生当时已有75岁高龄,人虽瘦,但底气很足。他的相声过去只  相似文献   

2.
三游滕王阁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过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王勃的绝世才华和《滕王阁序》的优美词句在我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篇《滕王阁序》使滕王阁成为名振江南的一代名楼,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且名列三楼之首。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名句,千古传咏,成为妇孺皆知的佳句。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先生写过不少与美食有关的文学作品,地道,有滋味,久读不腻。汪先生写吃的文章大概有两类:一是专门写吃,譬如,散文《四方食事》、《故乡的食物》、《手把羊肉》等等;一是在小说或散文里涉及到了吃,譬如,散文《老舍先生》,汪先生写在老舍先生家吃到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过的,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  相似文献   

4.
正作家汪曾祺在冀北张家口,生活工作过四年。1958年秋天,时任《民间文学》编辑的汪曾祺,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2年初,调回北京京剧团担任编剧。二十多年后,汪曾祺以张家口地域为背景,写了十余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有《沙岭子》《沽源》《马铃薯》《口蘑》《坝上》《黄油烙饼》《七里茶坊》《葡萄月令》《果园杂记》等。均为描写张家口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农科所在沙岭子,汪曾祺在这里干过许多农活。起猪圈、刨冻粪、跟马车送粪等。有一段日子在果园上班,常干的活儿是给果树喷波尔多液。许多人写过坝上,啥特征?汪曾祺两句话就写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10年第10期发表了一篇署名李玉贞的文章,题为《一部颠覆性著作:〈二十世纪俄国史〉》(以下简称“李文”),介绍安·祖波夫主编的《俄罗斯史(1894-2007)》一书。“李文”刊发后,借助网络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谈南亚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朋友欧阳羽拿来他父亲欧阳瑞林老的诗词要我提意见,还说想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欧阳瑞林诗词选》作序。我很惶恐。余事也爱涂鸦,陆续也出版过三本诗词集。但自认为并无给人诗词做序的资格。待我读了欧阳老的稿本,不禁有了一些想法,不妨写出来,姑且算做刍议吧。  相似文献   

8.
“金箭女神”悄然抵港 还是1939年在《时事晚报》担任主笔的时候,乔冠华即已注意到《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正义性,尤其是副刊主编萧乾那神奇多彩的妙笔更是每篇必读。 是年初夏,《大公报》文艺副刊上一篇题为《重申〈文艺〉宗旨》的文章,立刻引起了乔冠华的注意。读罢文章,顿觉该刊文风大变,一股阳刚之气透袭全身。文中指出,文艺副刊将要“披上战袍,环上甲胄”,进一步为祖国的抗战宣传服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春节,著名相声演员大兵在东方卫视名牌栏目"笑林盛典"上表演了新创作的相声《教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一个个令人开怀大笑的包袱,指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误区,使人们在笑声中引发思考,表演结束后观众们盛赞大兵这段相声紧贴生活,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浩然离开我们多年了。这位写出过《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80多部书的著名作家,与我有三十几年的交情。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和亲爱的兄长,我对他的忆念真是太深了!浩然尽管是很有名的作家,字写得很好看,但因为他文化底子薄,没很好地练过写毛笔字,所以很少给人写大字。许多人包括报刊向他求字,他一般都是婉言谢绝,有一次是例外。那是1982年3月,他过50岁生日。  相似文献   

11.
《海内与海外》2010,(4):78-78
《金丝套》一书由北京市西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专家罗哲文写序并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2.
正相声是北京特产,不过老北京人听过相声的很少。因为从前相声演出只在天桥、庙会和鼓楼钟楼后的那块平地。平地上画个圈儿,就算"剧场"了,圈大人薄最多也就四五十人。上世纪40年代初,偶然机会相声忽然有数百听众于一堂,那是在放映电影后加演的。原因有部电影新片上演,名《锦绣歌城》,是由两个相声小演员主演的。当时隆福寺街的"蟾宫"电影院不失良机,在放映该片后特安排那两个小演员,在银幕前不足一米进深的台上说相声,大受欢迎,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3.
越南汉籍《阮述〈往津日记〉》与《建福元年如清日程》均是对1883年越南遣使来华过程的记录。通过对两本日记的版本、流传、作者及内容的比较发现,二者在性质、文献价值方面存在差异,而内容上的互补与校勘则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蒋克学、郝尊两位友人继主编《黄金台诗文选注》以后,又主编《张弘范诗词评注》,邀我为此写序,于是,便有了颇多感触。张弘范何许人也?张弘范乃元代大将军也。提到张弘范,就必然要提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提到文天祥,就又自然联想到张弘范。何也?因为是张弘范俘文天祥。他不但俘文天祥,而且还  相似文献   

15.
1981年7月间,夏衍同志发表了题为《记者生涯的回忆——记〈救亡日报〉在桂林》的回忆文章。夏衍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日报》的总编辑。据他回忆,大约是1940年夏的一天,胡志明来到救亡日报社找夏衍,送来了一篇稿子,并与夏衍进行了坦率的交谈。胡志明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表示坚决的支持,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表示强  相似文献   

16.
《印支研究》1983年第三期刊登了日本和田正彦的《〈大南实录〉及影印本在日本的出版》一文(朱振明节译),简要介绍了《大南实录》前编、正编第一至第六纪的编纂过程  相似文献   

17.
7月2日马来西亚政府最近对中国的影片进一步加以限制,禁映的有〈红缨刀〉、〈红雨〉,删剪的有〈驯鹿〉中“为革命养好鹿”一句旁白。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3月初春,我和常宝华老师商定共同完成他的新书《常开笑口》。书稿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他一生倾注的心血——"相声"事业的故事,将此书呈献给喜爱"常氏相声"的观众。此后我开始采访他。常老师头脑清晰、口才颇好、语言凝练、出口成章,他娓娓道来尘封往事:对母亲的热爱和眷恋;求学不果,转为学习相声艺术。他的大哥常宝堃烈士(艺名"小蘑菇")用相声作武器,从抗战时期直到  相似文献   

19.
现代著名文学家、楹联大师郭沫若,生性开朗,才思敏捷,妙语如珠,风趣幽默。他一生写过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奇联巧对,既有启迪教育之理,又有辛辣嘲讽之妙,读后令人拍手叫绝。 郭沫若八岁读私塾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学生背诵《易经》和《周礼》。郭沫  相似文献   

20.
突尼斯《现实》周刊扎哈尔社长去年底应《亚非纵横》杂志的邀请来我国访问。归国后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本刊选择其中一篇转载于此,以飨中国读者。《现实》周刊是突尼斯一家颇有影响的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