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王振山水     
王振,原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美协会员,高级工艺师,享受政协特殊津贴。出版《王振山水画选》等多种,主编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象牙金银器”等。  相似文献   

2.
平民大白菜     
罢园时节,一棵棵水灵灵的大白菜,穿着白衣绿裙,白是瓷的细白,绿是青葱的翠绿,根部的白一路慢慢洇染成淡绿浓绿墨绿,像中国人的水墨山水画般一路渲染下去,到了梢部,层层叠翠,煞是好看,宛如娇羞待嫁的姑娘,等待有心人把它们选回家。无论怎样好看养眼,说到底不过是一棵大白菜,人们形容某种物品非常贱的时候,总爱说萝卜白菜价,说得就是其平民和大路,贵的时候几毛钱,便宜的时  相似文献   

3.
正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郭沬若先生曾给予灵渠与长城同等的评价,并非过誉之词,这正是史学大家的独到之处。过往,关注灵渠较多的往往是国内外的水利专家,大多从秦始皇开凿灵渠,评判岭南王的水利功能为主。长期忽略了灵渠在两千多年历史中,对大西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方面兴王道,重教化,荣经济所产生的历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的历史上,秦代有两项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和民族稳定安宁的伟大工程,即长城与灵渠。这两项工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与繁荣均做出过卓越贡献。但是,今日之国人却多知有长城而鲜知有灵渠。不光是普通百姓对灵渠知之甚少,即便是理论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能对灵渠做系统深入研究的也不多,故对其历史价值及其定位,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并重新认识。那么,灵渠在历史上究竟具有何种文化价值呢?灵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李可染拜师     
林帆 《海内与海外》2003,(11):50-51
1989年12月5日,中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寓所溘然长逝。他生于1907年,卒于1989年,享年82岁,其生命几乎贯穿20世纪。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于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一个平民家庭里。从13岁开始步入艺术殿堂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中国画艺术的革  相似文献   

6.
正远离故土数十年,最使我魂牵梦绕的,就是母亲与古灵渠。我生长在灵渠,灵渠水就象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我长大。灵渠的水清澈极了,早晨的灵渠,水汽氤氲,如薄丝般轻浮在渠面上。两岸的居民多排着长龙,井然有序的在各个码头担水,小木桶轻扣水中顺势一提,甘冽的渠水就到了桶中。到了八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岁末,"新北派山水——师恩钊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启幕。此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中国山水画研究院主办。当日上午,首先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对"新北派山水"作品的艺术本质和师恩钊在北派山水的研究、继承和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其《春山系列》,共十幅丈六及丈二的作品,描绘北方春山的十种状态;《北国系列》共十幅八尺竖幅作品,表现北方的十座大山;《世界名山系列》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广西兴安县召开灵渠文化发展研讨专题座谈会暨《灵渠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化战略思考》新书发布会。县领导阳明、张福垣、伍发进,美国国际日报总裁助理、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文汇报美洲版主编王艾伦女士,原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广西申遗专家、灵渠文化研究专家蒋廷瑜先生等嘉宾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阜新地处辽西丘陵与山地的结合带,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天高地厚,物阜民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其中山水画创作是阜新文艺的一个传统优势,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现象,更是其文艺事业繁荣的亮点。多年来,阜新山水画家群体不断深入红山文化腹地采风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博大苍莽、朴实厚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根植传统但不囿于成法,追求创新但步伐坚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他自幼酷爱绘画,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务农,投考中央美术学院的梦想化为泡影;他在名师张建中的引导下,在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山水画的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不仅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个展,而且在全国性展览中屡获殊荣,并有不少作品在国外展出、获奖。这位得到了老一代著名艺术家的高度赞誉,受到艺术界广泛关注的画家,就是河南画家云山。  相似文献   

11.
玄圭 《海内与海外》2005,(11):77-78
人,对于自然造化的感知可以说是先天的,这种先天的因素是精神高于物质,思维高于存在。山水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在与山、水面对面的交流中,山、水激发了人们思维深处的表现欲,于是有了山水画。而人类对山灵的崇拜、对水神的敬畏,对自然造化的折服,逐渐转化为如画家赵秀峰的精神依托。山水画从很多层面体现了人的生活理想,也扩展了人的生活空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山色之苍黛、山气之清凉、山意之幽静,自然界无处不在的魅力和引力,酿就了可以栖息精神的理想世界,多少文人智者得益于此,从而成就了无数的艺术辉煌。…  相似文献   

12.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11,(12):32-32
2011年秋末,余与沈鹏、刘艺等先生参加了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在澳门举办的“同根文明——中国作家艺术家水墨丹青大展”活动。期间,余还造访了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的工作室。沈鹏先生还将他近日出版的书画论文集及书法作品集委托我带给连家生先生。  相似文献   

13.
曾京兰指画     
2013年8月6日至8日,旅美画家曾京兰赴深圳举办"曾京兰旅美归来指画作品汇报展"。曾京兰,中国指画史上第一位女指画家,当代指画艺术的传承者。1957年生于桂林灵渠,号静草阁主人。自幼喜绘画,1977年师从母亲熊艳贞(马万里得意门生)学花鸟,之后师承父亲曾恕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的中国,正是“文革”后期,在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坚持之下,在人民的坚韧努力之下,祖国的建设事业在艰难中前进,表现那个时代建设风貌的中国画《银线横空谱新歌》则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建设赞歌。 这幅画在那个时代无异于一股清风,吹进焦燥赤热之天,给人神清气爽之感,得到周总理的极大赞赏,发出指示,印成1975年的年历画,为中国百姓广为熟知,而且要作者复制多幅挂在驻外大使馆里,以展示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展示新中国的美术功力。这是一幅挂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画,是那个时代中国向世界宣示形象的名画。 此画作者黄纯尧,现年近八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在《笔墨祭》中论道:“只有把书法与生命合而为一的人,才会把生命对自然的渴求转化为笔底的风光”。读后使我联想到我的艺友——杨世勇。身材精瘦的他与那一幅幅翰墨淋漓、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好像是余秋雨这段话的最形象的注脚。杨世勇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湖南湘江之子,血液中自有灵动之气;杨世勇是得天独厚的在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身边数载、耳濡目染、心摹手追、得到“真传”的娇子。可以说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一起步就得到良好的哺育与搀扶,自然苗正根深。杨世勇还是勤奋好学之辈,他对绘画的酷爱,确实做到了把绘画与生命合而为…  相似文献   

16.
早在21年前的1991年,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即这样评价宋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一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里说的是词。画,何尝不是如此。宋涤的创作正在进入这一境界,而他正值生命和创作的旺盛期,他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20余年过去了,以山水画大家著称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涤,不仅创立了"彩墨"国画技法体系,近日还创作完成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3日,“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举办隆重的开幕式,一千多名观众将中国美术馆的大厅围得水泄不通。观者有从全国各地闻讯而来,还有从海外赶来,他们都想亲自目睹整整一个世纪都在感动着人们的《流民图》。这幅堪称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的反战爱民巨作,在这一天显得格外庄严,那暗黄色的高丽纸上发霉的斑点、那残缺的痕迹与画面上坍塌的残墙都在静静诉说着7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18.
桂林喀斯特景观开发建议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桂林喀斯特景观开发历史桂林喀斯特景观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较大规模的风景建设和开拓可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此后,历代官府都极为重视桂林喀斯特旅游景观的开发。唐代是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开拓期,桂林许多景点如独秀峰、伏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中国G20领导力的现状、发展、成因,并对杭州峰会进行了展望。中国谨慎、逐渐积聚的G20领导力的形成,经历了危机应对、危机防范和全球领航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中,中国从制度、政策、物质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了其在G20中的地位。本文从六个维度评估了中国在G20中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G20领导力形成的六大内部和外部原因。从对杭州峰会成果的展望中可以预期,中国将在此次峰会中发挥更高层次的G20领导力。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来印度对中国认识的复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到印度独立,一些著名的印度人士不断论及中国。他们形成了近代以来印度较早的中国形象建构。独立以后,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化、特别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爆发,印度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出现负面的趋向。1990年以来,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改善,印度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变得客观理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