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邮件     
13岁时,我特别想要找一个笔友。那年,我刚开始上高中,好像非常渴望与别人交流。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所有有关笔友的网站,在这些网站里搜寻与我年龄相仿,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女孩。我并不是特别挑剔的人,我给一位瑞典女孩,一位意大利女孩,一位美国女孩,一位芬兰女孩,一位阿拉伯女孩和一位埃及女孩分别发了电子邮件,告诉她们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家庭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情况。只有一位回信了,是那位埃及女孩。当我打开自己电子邮箱的收件箱时,看到了这封回信,心里非常激动,其他的感情我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对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知识如饥似渴,…  相似文献   

2.
肖峰 《新青年》2007,(9):42
肖老师:您好!我是一个22岁的女孩,有一个特别苦恼的感情问题。我与一位38岁的男子已经好了3年了,他已成家有了孩子。他和妻子长期感情不和,但又不敢与她离婚,  相似文献   

3.
张智婷 《新青年》2022,(Z1):34-35
<正>“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志愿者岗位是年轻的,是传承的,能够从事志愿者工作也是幸运的。是各级组织培养了我,是志愿者岗位锻炼了我。我无愧于自己的青春,无愧于光荣而伟大的志愿服务事业,如果青春轮回,我还会选择你——志愿者!”  相似文献   

4.
我与王介南教授相交多年。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学者,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一位勤于探索,勇于求变,善于出新的学者,具有学者典型的特质。探索——求变——出新是王介南的学术之路。在这条路上,他风雨无阻地奔波了数十年。他用自己的辛勤铸就了自己的学术成就,也牢固地确立了颇有成就的学者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2007,(6):12
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我读到了一位71岁老妇写给母亲的信:"妈"转眼间我已古稀之年了,请千万仍活着.我渴望有机会与你见面--我此生仍然继续尽力寻找你!"我流泪了.  相似文献   

6.
笨猫 《新青年》2002,(12):48-49
在本世纪初发行的一本音乐杂志的里面,有一位乐评人士很有见地的说——“流行音乐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其表层意义是供大家在茶余饭后咀嚼消遣的口香糖。”看见这句话,纯属偶然。当时我在我们家楼下的小饭馆里陪三位文化界的朋友喝扎啤。店主是我小时候的光屁股娃娃,他正在播放黑豹早期的《无地自容》。趁着他们碰杯的空隙,我翻开了那本精美的音乐杂志。杂志上有在座一位哥们儿的文章,我简单看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握手     
我与范敬宜最初相识于1986年,他当时是国家外文出版局局长,我是经济日报记者。但事有凑巧,我们相识不到1个月,中央任命他为经济日报社总编辑,成为我的直接领导。此后8年中,我们朝夕相处,有幸直接聆听教诲,深感获益匪浅。尤其是那时我们经常一起上夜班。工作之余,他像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更像一位无话不聊的朋友,与我们侃侃而谈,谈稿子、谈过去、谈志向、谈未来,谈诗书文画,  相似文献   

8.
细雨 《新青年》2002,(3):36
细雨姐姐:你好,我一直都是“心连心”工作室的忠实读者,所以我有烦心的事,首先就想到的是你。细雨姐姐,事情是这样的: 我是一位高二的学生,我的前桌王健是一位家庭条件很好的男生,他很照顾我,我和他一直很谈得来,我也认为自己了解他,可是我错了。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当教官的我一直有一桩遗憾,翻开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著名的大西洋海战、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等等,似乎从来与中国军人无缘。直到近日我偶然结识了一位神奇的老人,才大吃一惊地发现,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史书  相似文献   

10.
奔跑的蚂蚁     
《新青年》2006,(11):28
西方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诗:"我想描述一束光,它来自我的内心".我很喜欢这句诗. 与我而言,这束诞生自内心的光有可能是我们体内一只奔跑的蚂蚁、一只飞翔的蝴蝶,甚至是一面为我们呐喊助威的锣鼓.  相似文献   

11.
人生因为相遇的人带来巨大的改变。在天国的父亲为了让我善行人生便让我与那两人相遇了。一位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大烟宪先生,另一位则是稻盛塾长。  相似文献   

12.
我常常会萌生一些奇怪的念头,譬如出差在途、走马行辕、会议讲座,巴望着车上船上甚或飞机上、会场上能够坐在一位漂亮女子的对面,也就是座对佳丽吧。 什么是佳丽?外貌当然是首要的,但我的要求不高,能赏心悦目即可。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举止谈吐都得体些,至少在与我对座的这段时间是如此。有一位佳丽在这个小环境中,这个小环境会变得雅宜温馨。倘若她徒有漂亮的外貌,举止谈吐都粗俗不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月底,《湖南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侨居美国、早年因《女兵日记》而蜚声文坛的我国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寄来的。信写道:湖南日报总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想与你们谈一件萦绕在我心头几十年的一件往事,并想得到你们的帮助。在大陆,我有一位老朋友叫严怪愚。解放前,他是国内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曾被誉为"中国八大名记者之一",我想,这位记者你们一定知道或认识的。从1948年起,我就一直未与他通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亦难于打听他的下落。现在,"四人帮"已被打倒。根据很多侨居美国的华侨介绍,已…  相似文献   

14.
诗的世界     
陈菲菲是我一位同事的女儿,多年前为写《城市与人》我去长沙时见到了她。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在我的印象里,这孩子单纯、安静,不苟言笑,似乎多少有一点儿忧郁。送我回京时她曾隔着车厢玻璃与我对掌相别,是个令人怜爱的小女孩儿。后来她上了大学,因为爱写诗,我曾先后读到了她的一些诗作,给她写过辅导信件,也曾在电话里谈过对她作品的意见。再就是近年时而在报刊上读到她的诗文  相似文献   

15.
美的旋律     
我家乡的小镇上,每逢星期六,总会有一辆锈迹斑斑的轿车停在中央大街上,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位我所知道的最有女性魅力的人,那就是我的芭蕾舞教师,科尔达瓦夫人.  相似文献   

16.
寄情墨花     
周明臣先生原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董事长。明臣先生为人谦和,待人诚恳,没有架子。我一直把他视为一位可尊敬的师长。明臣先生喜欢诗、擅书、能文,我们有许多共同语言,这是我与明臣先生能够走近的主要原因。在明臣先生的这部诗集即将出版之际,我想谈谈我读明臣先生诗作后的几点观感。一,通过叙事以言情。在中国诗歌创作的历史上,通过叙事以言情可谓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些诗作里,作者所叙之事  相似文献   

17.
心碎的声音     
《新青年》2002,(6)
这个月的“细雨热线”我接到了三四个内容相近、结果惊人相似的电话,均与情感有关,详细内容如下。有一位女士爱上了一个有家的男人,她的“心碎了”;有一位正在上高中的男孩儿因为他喜欢的女孩儿转学到了外地,他很伤心,他的心也“碎了”;还有一个多情的人,在谈了他的感情经历之  相似文献   

18.
巴黎老者     
在巴黎街头,我曾一度像着魔似地寻找着老人。我想看到法国老人与中国老人在外在气质上的那种差异,想弄清楚彼此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我在寻找一个想像中的老人。仅此而已。只是,在来往的行人中,极少见到能让我确认为“老人”的人。看上去,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而中年和老年的概念,让你从他们的面貌上感到有些模糊。欧洲人的年龄藏在他们的眼睛里。于是,把颤颤巍巍的形态强加给了“老人”。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我终于见到了三位老人。一位是沿街乞讨钱物的老妇人,一位是出入时装店的老妇人,另一位则是坐在咖啡馆里品酌的老头儿。那…  相似文献   

19.
语言     
清华大学的BBS站点(水木清华)有这样一个标识语:我不在水木,就在家;我不在家,就在水木;我不在家,也不在水木,就在家与水木的路上。很有意思的语言。去年冬季,我在家对面的山边看到这样的标幅:冬季草枯叶落,上山注意防火。真是质朴而又清楚的语言。一位作家说过:语言的目的是使  相似文献   

20.
流沙 《新青年》2004,(3):26
有一位私企老板,他这些年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几乎年年都有上百万的钱款捐给社会,以资助那些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一位受他捐助的大学生.大学生听说后,握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大学生说:"如果将来我有能力,我也会像你一样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