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中  石美森 《证据科学》2012,20(1):13-20
在事实认定日益科技化的现代诉讼中,科学证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科学证据证明力的误解和盲从时有发生。事实上,科学证据的"科学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科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在操作层面上,检材的收集保管过程、鉴定设备和方法以及专家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操守对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均有重要影响。作为新一代的"证据之王",科学证据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证明价值,但仅凭科学证据定案是很危险的,从而需要给科学证据设立补强规则。  相似文献   

2.
郭华  刘荣志 《中国司法》2013,(11):58-62
科学技术尽管其本身是科学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作为运用技术的鉴定人易受纯科学领域专家思维的路径依赖、传统惯性和当下各种不相干因素的干扰,鉴定结果不再是或者不可能是完全科学可靠的。而诉讼活动尤其事实认定受"科学至上"以及科技应用司法实践产生的效应的影响,致使作为证据的"鉴定错了,裁判就会发生错误"①,这种事实成为司法实践难以避免、无法控制冤假错案发生的绝对风险。这一肯定无疑的实践性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司法证明方法从神证到人证再到物证,呈现科学化发展的趋势,科学证据成为司法证明方法的必然选择,以社会调查为主要方法的新型诉讼证明方法逐步被应用于诉讼实践。社会科学证据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证据属性,应赋予社会科学调查报告以法定的证据资格,并将其界定为鉴定意见。社会科学证据频现于我国诉讼实践中,但由于规则缺失,法院对待社会科学证据的态度差异较大。社会科学证据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应确定其法律依据,对社会科学证据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及技术标准实行统一管理;应限制法院决定是否同意社会调查的自由裁量权,赋予当事人程序性救济权,对重新调查程序的启动予以具体化规定;应建立技术性出庭制度、法官技术顾问及专家陪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科学证据迅速"蹿红",说明了人们对科学有极高期待。但现在人们对科学证据有奉若神明之趋势,这又人为制造了证据理论的另一混乱局面。从历史根源、法律根源、科学根源及社会根源等四个方面剖析人们迷信科学证据的原因,然后讨论科学证据回归理性的途径,让科学证据走下神坛,与其它证据携手共同维护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5.
胡志斌 《科技与法律》2008,83(1):77-80,87
DNA证据作为一种科技证据,具有独特的证据价值,成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司法的重要手段。但是,DNA证据并非“铁证”,DNA鉴定结论的价值功能实现除了受鉴定技术影响外,还与DNA鉴定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有很大的关系。针对我国DNA鉴定程序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尽快加以解决,以提高DNA证据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要慎提鉴定意见具有权威性。其一,"鉴定意见具有权威性"会成为司法人员怠于审查鉴定意见的借口。依照刑诉法规定,鉴定意见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依法审查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防止"垃圾科学"进入诉讼,是法官必须履行的"守门人"职责。其二,"鉴定意见具有权威性"会使司法人员在面对多份鉴定意见时盲目崇拜权威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司法  相似文献   

7.
杨敏  李昌钰 《政法学刊》2013,(2):96-106
"法庭科学"萌芽于古代中国,兴盛于近现代西方国家,最终发展成为具备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庭科学学科。法庭科学证据的应用与发展显然与法庭科学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美国司法制度中关于法庭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可信度、可采性的分立质疑对法庭科学本身的发展无疑起到鞭策与促进作用。美国法庭科学证据的司法制度以及常用的一些传统与高技术法庭科学证据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理解法庭科学证据标准,对我国法庭科学及其证据的研究与应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对象在于司法精神病鉴定与强制医疗程序间的关系问题,在于看似分布于刑事诉讼法不同章节和范畴的制度间的联系问题,正是司法精神病鉴定对强制医疗程序的整体构造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法官在面对普通证据的审查判断上,由于缺乏心证能力,导致在实践中出现"相对证据证明力法定化"现象,而在鉴定意见这样的科学证据面前,则进一步陷入"绝对证据证明力法定化"境地,而当问题最终进入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这个特殊领域,则因为司法精神病鉴定又不同于一般科学鉴定,从而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本文讨论的焦点其实并非广义上的鉴定问题,而是特指其中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但是,要想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必须首先对普通证据的审查判断进行第一个层面的分析,继而在此基础之上,对科学证据的审查甄别进行第二层次的分析,最终,才能透过这两层分析,清晰看到作为科学证据中的特殊种类—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法官判断问题,而法官对这一特殊种类证据的判断,正是决定强制医疗程序本身性质归属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也是司法精神病鉴定与强制医疗程序二者结合的联接点所在,是将传统刑诉研究中并未关联的两种制度进行系统化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梁坤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1):136-150
我国的民事、行政法庭中已经出现了社会研究报告这种全新的证据形式,它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证据的典型代表。社会科学证据已经在美国经历了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出现的"布兰代斯辩论摘要"。在经历了司法实践多年的考验之后,社会科学证据终于从上世纪70年代之后在美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如今,社会科学证据在美国的法庭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将社会科学证据放在科学证据的框架之下进行研究和应用,这将成为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基于当前的司法证明实践,应当对社会科学证据的证据属性、证据形式、公证问题、审查认定规则等重点问题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中,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涉及争议知识产权事项的鉴定已成为案件定性的关键性证据。鉴定启动程序应当从司法鉴定特性出发,对鉴定实施中的法律与事实事项作出初步界分,以程序公正来架构"鉴定人、专家陪审员和专家辅助人"的审判程式,同时可以附之知识产权技术顾问,以此来维护和保障司法的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1.
彭小珊  王传超 《法制与社会》2013,(13):114-116,120
DNA鉴定技术有着强大的同一认定功能,文中具体讨论了DNA鉴定的技术原理与精准度。DNA鉴定结论与其他诉讼证据相结合,成为了法庭科学的强有力武器。但从法庭科学实践来看,DNA鉴定结论和其他鉴定结论一样,也是证据的一种,将DNA鉴定结论应用到司法领域时还需经审查判断,建立严格的采信标准,使之与司法规则相契合,并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DNA鉴定数据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不仅带来了司法鉴定体制的变化,而且促成了相关证据规则的完善。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种类,"鉴定意见"不再具有"鉴定结论"的效力,而要像其他证据一样,在证明力和证据能力方面经受法庭上的审查过程。违背法定的鉴定主体资格、鉴定程序、鉴真方法或鉴定文书的形式要件,鉴定人所提供的鉴定意见应被排除于法庭之外。有关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规则,不仅维护了法律程序的实施,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增强该证据的证明力。从未来刑事证据法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宏观层面的司法体制和中观层面的鉴定程序方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处于微观层面的鉴定证据规则才能有更大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3.
鉴定结论是诉讼证据之一,修改后的《刑诉法》把人身伤害重新鉴定的权利交给了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以至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造成了鉴定程序和范围的混乱。本文就省人民政府指定医院医学鉴定的概念及其职责范围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旨在如何理顺、规范司法鉴定工作,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客观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现代法学发展、整个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其具备的公正性、科学性、客观性是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其对证据的鉴定也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结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中,对于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原因,科学、客观的对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未来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重新鉴定增多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理 《证据科学》2012,20(1):5-12
科学证据的运用,包括鉴定过程(程序)与鉴定结果(实体)运用两个方面。重新鉴定是鉴定程序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侧重从鉴定实务和鉴定管理角度,分析重新鉴定增多的局部原因和总体原因;认为这种现象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阶段性问题,有其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既应合理支持又要依法控制;设计了立法方面四项控制措施,司法方面六项控制措施,鉴定管理方面五项控制措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方能医好政法部门深感头疼的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16.
郭华 《中国司法》2008,(5):74-78
鉴定意见作为司法证明的一种手段或者形式,在发现事实、甄别证据真伪以及揭示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关系等方面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功能,在法定“七种”证据种类之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随着科技的发达其作用日趋显著。由于“多头鉴定”、“重新鉴定”、“久鉴不决”、“虚假鉴定”等问题影响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特定领域内成为制约司法公正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构建符合司法证明规律的司法鉴定制度及其科学合理的鉴定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司法效率、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司法权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法精神病鉴定证据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澜 《行政与法》2009,(6):86-88
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科学的认识活动,由于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及诸多因素之影响,其鉴定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法官在采信鉴定结论之前,必须结合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分析、判断其证据价值.并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庭审质证之功能,帮助法官提升对司法精神病鏊定结论形成内心确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后,人民法院原设的司法鉴定机构被撤销,司法鉴定走向了社会。司法鉴定社会化后出现了大量重复鉴定、虚假鉴定甚至错误鉴定的现象,由于缺乏法院内部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解决专门问题,面对多份鉴定意见,法官无法进行科学认知,陷入证据采信困境。为了确保技术证据的有效审查判断,最高人民法院合理配置现行司法资源,赋予了法院内部原有的司法技术人员技术证据审核职能。然而,法理根据与法律规范的缺失使得技术证据审核制度在规范与实践层面均面临诸多困境。通过对技术证据审核的产生背景、审核行为的对象与内容、主体与权能、功能与目的的解读,阐明其行为的审理性质,以期解决这一制度面临的理论困境与实践难题,更好地发挥其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健全,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受到全社会的极大的关注,但其中的不足也不断凸现。司法精神病鉴定制度的启动直接关系和影响到作为证据的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和司法鉴定的严肃性及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因此,以法定的或规范化的形式完善我国的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程序应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程序保障看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是诉讼的脊梁。我国三大诉讼法中,鉴定是法定的证据种类,而在当前司法实践中,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鉴定经验的不断积累,以鉴定结论为代表的"科学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对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