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军在武力侵占华北后,先后操控成立了华北伪政权、新民会和劳工协会。劳工协会一方面为日伪当局制定和实施劳工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料,另一方面完全垄断了华北的劳动力市场:只有加入日伪劳工协会才能领取会员证,进而得到就职的推荐;没有新民劳工协会会员证不得就职。在日伪的控制和强迫下,大批华北劳工被送往日本占领区和日本国内,从事繁重、危险的重体力劳动,不少人因受虐待、伤病和过劳而死。应该铭记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这一严重罪行。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多达14万的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上为协约国军队服务,其中有至少6000人因为疾病、敌人的攻击或者恶劣的医疗条件而长埋在异乡的土地上.对这段劳工历史的追忆经常被对当时中国政府参战决议过程的讨论所冲淡,但中国劳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这一行为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根据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俄罗斯外交史料馆的史料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外交文书等公文书馆的史料及先行研究的分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招募中国人契约劳工的组织化、他们的回国问题、以及中国和俄罗斯政府的有关契约劳工的政策加以阐述。关于一战期间俄罗斯企业招募中国契约劳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沈燕清 《东南亚》2004,(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大量来自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孟加拉国、中国等国的外籍劳工涌入新加坡,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1 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国内企业与外籍劳工的纠纷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中中国劳工与雇主的矛盾纠纷日渐激化与复杂,成为中新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新加坡建筑业中国劳工的基本情况建筑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 0 % ,但新加坡本身劳动力资源十分缺乏,它必须依赖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4年6月发生在泰国境内的柬埔寨移民劳工外逃事件为切入点,对泰国、韩国的柬埔寨移民劳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国柬埔寨移民劳工的异同,认为泰国的柬埔寨移民劳工问题比韩国的更为严重,同时指出无技术或低技术的"3D"工作问题在当前的柬埔寨移民劳工问题中比较突出。本文探讨了目前柬埔寨移民劳工法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北沦陷时期,日军通过巧言骗招关内劳工、强制征招关外劳工、把战俘降兵作为“特殊劳工”等各种罪恶途径疯狂强掠、奴役中国劳工。恶劣的生存条件,极端繁重的劳役,法西斯式的管理,奴隶般的折磨,造成数百万中国劳工的死亡,致伤、致残者不计其数,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掠夺和残害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历史的创伤可以治愈,但历史绝不能泯灭。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进行深刻反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才能真.正得到亚洲各国的原谅。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日本雁行模式推动下,东亚地区内的贸易总量和投资规模不断增大,经济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由此带动了区域内国际移民劳工的流动。东亚国际移民劳工是指该地区内的劳工为了就业的需要从出生所在国或居住国迁往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从迁移时间看,既包括短期合同性移民劳工,又包括少数事实上的永久性国际移民劳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不平衡发展,造成大规模劳工移民在区域内的出现。本文将探讨大湄公河次区域劳工移民的基本概况、劳工移民给目的国和来源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内各国的劳工移民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流动劳工问题是南非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既是南非非洲人社会获取商品和现款的重要手段,也是造成广大农村地区不发达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②今日南非社会面临的众多问题均可从中找出症结.通过对南非早期劳工流动情况的论述,本文着重探讨了19世纪中后期以矿业为主体的南非资本主义发展对南部非洲所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以及非洲人传统社会对此所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劳工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如果该问题得不到重视,将严重影响投资项目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对象国的落实与推进。本文以非洲的肯尼亚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为例,以"个人—组织—民族—国家"模型解释中国企业雇佣当地劳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部分中国企业对当地劳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失当,反而激化了劳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加强前期调研,优化沟通方式;善用法律维权和解决纠纷,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与合作;实施本土化战略,加强对当地劳工的培训机制。劳工问题的完善与解决,将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投资对象国的合作深度。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初开始,马来亚印度人的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一方面表现在印度人希望获得马来亚的公民权,但更多地体现在印度劳工希望殖民统治者给予他们公平、合理的待遇。然而,印度人温和合理的政治诉求遭到殖民当局的拒绝,因此他们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罢工。罢工的失败促使印度人争取祖国印度独立自由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进而在日据时期掀起了一场较有声势的独立运动。日据时期的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是一场无果而终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失败的民族主义运动,但这场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2.
姜伟  李凌 《南亚研究季刊》2012,(2):70-73,111,112
“BOCW劳工福利税”,是印度联邦以单行法形式规定的一种用于保障和促进建筑工人福利的具有社会保障基金性质的税赋。主管机构为依法设立的各级BOCW劳工福利委员会。法律规定的BOCW劳工福利税的缴费标准为雇主建设成本的1%。对在印度进行国际工程承包的中国承包商来说,BOCW劳工福利税的征收可能造成成本增加、发生有关纠纷的风险上升。为降低成本、避免纠纷,中国承包商必须了解与印度BOCW劳工福利税法律适用有关的具体问题,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劳工移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南亚国家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劳工移民输出地区之一,劳工移民不仅带回了国家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而且还带回了知识和技能。目前南亚国家基本上都将国际劳工移民作为反贫困战略的组成部分,在立法和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南亚国家反贫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向国外大规模输出劳工及其他劳务人员始于60年代,6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开发加里曼丹林场,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许多菲律宾人被征召前往。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又从菲律宾召募了许多人前往越南、泰国和关岛从事与军事有关的工程。70年代,菲律宾劳工和其他劳务人员纷纷涌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谋生,80年代以后,更多的菲律宾劳工和其他劳务人员开始向中东、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其他一些东南亚的大都市进军。至迟从70年代起,菲律宾便成了一个劳务输出大国。 1974年以前,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事务主要是由外国有关机构和国内私人有关机构安排进行,政府尚未直接参与。当时,在菲律宾政府颁布的法令中,涉及劳务输出事务的法令只有一个,即2486号法令。该法令规定:一、每名受聘去国外工作的菲律宾人每年须向财政部缴纳6000比索的执照费及向原籍省份缴纳500比索的输出税;二、招聘部门应保证完成合同的劳工或因身体不合格而不适于海外工作的劳工的返国交通;三、禁止召收18岁以下的青少年去国外工作,年满18岁但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估计菲律宾有相当于全国人口近10%的800万人以上在海外工作。新就业的海外劳工数量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了107.3万人。随之,海外劳工的汇款也持续增加,2007年比前一年增加了13.2%,达到了144.5亿美元(表1),这相当于该国GDP的10%。海外劳工的汇款一方面支撑着留在本国的家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对该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军签订投降书,这场历时14年的战争造成的中国3500万军民惨重伤亡之中,有1000多万是战俘及劳工。中国是日军在亚洲设置集中营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设立的集中营有50余所,如果将日军在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印度劳工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并对其调整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评析。最后多视角、多维度地就印度劳工政策调整对我国当前劳动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启迪意义进行了相应的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日中国劳工研究中的日文资料使用问题首先是翻译问题。在通常的情况下 ,外文翻译一般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但历史资料的翻译则应以“信、达”为最高原则。除此而外确认资料本身的准确性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已有的中文翻译和重要日文资料《外务省报告书》中有诸多错误 ,对此应予以纠正 ,并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沙特员工本土化路漫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特雇用外籍劳工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是伴随石油开采产生的,可以说是其孪生兄弟。60年代,沙特外籍劳工不足10万人,占沙特国内劳动力不到10%,主要是石油企业中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进入70年代特别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随着石油企业国有化和油价大幅度上扬,石油美元滚滚流入,由贫穷落后跃为世界富国行列的沙特,开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1970—1975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如:1990—1995第五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为4981亿里亚尔合1328亿美元),展开大规模基础项目建设,对外籍劳工的需求随之迅猛增长,至90年代中期,在沙外籍人高达630余万,其中劳工480多万。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裔美国作家布洛桑的《美国在心中》是菲裔美国文学的扛鼎之作,作品通过自传体形式叙述了早期菲裔劳工的离散经验。本文聚焦于作品中相对零星、却具有较强隐喻性的女性书写,通过分析殖民地菲律宾女性、菲裔社区的妓女和理想化的白人女性3类女性群体,试图证明女性既像一面镜子一样,浓缩并再现了菲裔劳工从家乡到美国的苦难与辛酸,也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他们在黑暗与孤独中,在重重剥削与压迫中奋力前行追寻梦想。在这部书写菲裔男性的书中,零星的女性叙事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理解与构建菲裔离散经验特殊性与复杂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