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性窒息后,多迅速死亡,或迅速好转,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迟发性窒息死亡少见。现报道1例皮带勒颈后持续昏迷,后合并肺部感染于14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2.
机械性窒息后,多迅速死亡,或迅速好转,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迟发性窒息死亡少见。现报道1例皮带勒颈后持续昏迷,后合并肺部感染于14天后死亡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他溺致死1例     
溺死是水或其它液体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障碍而发生窒息死亡。全身浸入水中并非溺死的必要条件,其实只需头面部甚至仅口、鼻同时淹没水中就能溺死。溺水死者多见于他杀或意外、灾害事故等,他溺致死者少见。报道1例如下。曲某某,男,25岁,身体强壮。于1999年7月12日下午突然死于自家厨房内。现场尸体呈俯卧位,头部浸于水缸中,腰部搭于缸沿上,双手于后腰部被床单撕成的布条捆绑,双腿略屈曲,脚垂于地面。经测量,水缸高82cm,缸口直径40cm,缺内水深75cm,肉眼观其水呈暗红色,经物证检验检出人血。卧室地面发现大量…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蕈形泡沫的出现是溺死尸体的特有征象,是生前形成的一种生活反应,对确认是否为生前溺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形成原因是:在溺水的过程中,由于冷水刺激呼吸道粘膜,粘液分泌亢进,粘液与溺液、空气随剧烈的呼吸运动互相混合搅拌,形成细小均匀的泡沫,充满呼吸道,死后自口鼻外溢所致。但从有关报道[1,2]及接触的案例看,有机磷中毒、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扼颈等致死均可出现蕈形泡沫。现结合4例案例分析不同损伤死亡后口鼻蕈形泡沫形成原因。案例1李某,女,32岁,因家庭纠纷服敌敌畏死亡。尸检见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腓肠肌和肱二头肌显著挛…  相似文献   

5.
溺死诊断中的浮游生物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溺水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浮游生物检验是法医学鉴定溺死的重要依据。浮游生物检验方法可分为破机法、非破机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大类。前两者主要以形态标记为检验对象,依赖于浮游生物的理化特性,有很大局限性。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分子标记为检验对象,适用范围广,信息丰富,是值得探索的新方法。本文回顾溺死鉴定中的各种浮游生物检测法,供法医工作者在实践和研究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跳呼吸停止后抢救用药利多卡因在体内的分布孙亚娟,吴何坚,黄仲杰(上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63)心跳呼吸停止后抢救用药是否仍能在体内转运、分布未曾见报道。我们结合实际案例,用溺死的家兔作实验对象,对死后利多卡因静注入体内是否能在体...  相似文献   

7.
卜俊  沈敏  黄仲杰  沈保华 《法医学杂志》1995,11(2):52-54,78
乙醇和正丁醇大量存在于溺水尸体中。其浓度与尸体在水中的浸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温度能影响上述的相关关系。在自然平均温度15—18℃的条件下,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溺死后不同浸泡时间在血、肺、肝中存在的乙醇和正丁醇含量。其合并后回归方程式依次为y1=115.72+18.24x;y2=-419.71+64.70x;Y3=-303.07+54.87x。研究中发现,溺死后7—13天内,运用本方法来判断溺死时间的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溺水死亡是机械性窒息死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般根据尸体体表改变、内部器官征象及硅藻检验别是结合水中死亡的案情,其死因判断并不困难而,溺水后迟发性死亡,即脱离水环境后仍然保持定生活能力,并经历一段时间后死亡,在法医学实中并不多见,其死因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案例资料某年5月,某市公安局民警执行公务,某嫌疑人男,32岁)混乱中越窗跳入小河,旁人发现时已经游小河且趴在河岸边,而追的人到过死者身边并将其转成仰面状,口唇有泥沙,送至医院抢救已经死亡医检验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口鼻腔内有血性泡沫液(蕈形泡沫),口唇及指甲床青紫,双肺膨隆、触…  相似文献   

9.
溺水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水中发现的尸体是否为生前入水,是公安法医日常鉴定的要点也是难点,而一旦溺亡的案件中掺杂了其他复杂的案情,其鉴定意见失真也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法医鉴定过程中,溺死一般依据尸体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和硅藻检验等综合考虑。PMCT为法医诊断溺死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规使用于诊断溺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对溺死尸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MCT诊断溺死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发展的必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外曾有一些二氯甲烷在工业事故中引起死亡及氯仿用于自杀、谋杀和作为成痛剂吸食而致死的案例检验报道[1-6],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二氯甲烷和氯仿在3名死亡人员及1只死鱼鹰体内的分布情况,并习国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讨论,确定了3人因吸入二氯甲烷和氯仿而引起中毒昏迷,但昏迷后落水溺死是其最终致死原因。案情摘要1991年1月22日上午,某乡数只捕鱼小船,途经某化工总厂正在排放废水、废气的排放口时,船上渔民及数只渔鹰接连落水,致使3人和6只渔鹰死亡。1人经抢救脱脸,据脱险者讲:他与其他3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IL-1β、1L-13mRNA表达变化,探讨IL-1β、IL-13mRNA的变化情况与溺死的关系。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溺死组(实验组)。分别提取各组大鼠右侧肺下叶及右心室血清,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右心室血清IL-1β、IL-1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溺死组大鼠肉眼观察:体表征象及解剖所见符合生前溺死特征。(2)肺组织中IL-1β、IL-13mRNA表达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IL-13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IL-1β、IL-13mRNA表达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1)、IL-13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1)IL-1β、IL-13 mRNA在溺死组肺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大鼠溺死出现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导致免疫无能的表现。(2)IL-1β、IL-13 mRNA在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溺水应激及溺死后急性肺损伤创伤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延阁 《刑事技术》1998,(6):35-35,37
本文介绍一种检验硅藻时破坏有机质(简称破机罐)的工具。对于溺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教学及法医工作者的劳动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硅藻检验是鉴别生前溺水死亡与死后抛尸入水的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尸体高度腐败或白骨化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在检验器官组织中的硅藻时要先破机,为此,我们成功研制了破机罐,为硅藻检验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破机工具。  相似文献   

13.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口鼻部蕈形泡沫的出现,一般认为系溺死尸体所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生活反应,对确认是否生前溺死具有一定意义。硬脑膜外血肿致脑机能障碍死亡尸体口鼻周出现蕈形泡沫较少见,现报告1例。l案例某男,18岁,某日下午3时许被人用木棍打击头颅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之后清醒一段时间,以后又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急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晚10时许死亡。抢救期间有呛咳及呼吸困难症状。2尸体检验死后14小时尸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僵存在于各关节,尸斑暗红色,分布于项、腰及四肢后侧未受压部位,指压不退色,双眼睑结合股…  相似文献   

15.
<正> 口鼻周蕈形泡沫多见于生前溺水死亡或中毒死亡的尸体,偶见于疾病。扼颈烧死出现蕈形泡沫的案例罕见,现报道1例。 案例资料 郭某,女,24岁。其情夫张某讨钱未果而将其掐昏后放火焚烧,尸体在火场呈头南足北顺床仰卧,体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中尸体生前死后入水问题.方法对溺水尸体的额窦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生前、死后入水形成的其他尸体征象进行比对.结果生前溺死者双侧额窦窦腔内有凝血块,额窦骨壁内出血;死后入水的尸体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额窦腔内及额窦骨壁无出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掌握,可作为法医尸检中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入水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全世界每年约有37.2万人溺死,其中我国约为6万人。溺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死因,水中尸体也成为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尸体类型之一。但是水中尸体的死因并不都是溺死,也可能是在落水前死于自然疾病、在水中死于自然疾病、死于损伤后被抛入水、在水中死于损伤或者死于水淹没的影响(如休克)等。因此,水中尸体可能涉及的死因复杂,且尸体长时间浸泡发生腐败并破坏原本就不充分的病理学证据,从而使溺死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性酒精中毒对大鼠溺死后肺组织硅藻检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进行酒精灌胃,灌注量分别为:正常组(0m L/kg)、低剂量组(7m L/kg)、中剂量组(15m L/kg)、高剂量组(22m L/kg)、死后抛尸组(0m L/kg)。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变化、溺水时生存能力及死后肺组织中硅藻检出量。结果高剂量组呼吸出现浅慢,呼吸停止时间减少(P0.05)。酒精灌注各组大鼠攀附时间均减少(P0.05),肺组织硅藻检出量均减少(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以导致大鼠溺死后肺组织硅藻检出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正> 水中捆绑尸体的情况错踪复杂,笔者对18例捆绑的水中尸体进行分析。一、死者情况1. 捆绑后投水自杀共9例,均为男性,农民,溺水致死,有典型的溺死特征;衣着整齐,生前均健康,并有良好的游泳技术。9例中21~30岁6例,50岁以上3例。文盲2例,小  相似文献   

20.
112例他杀溺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尸体的检验是法医尸检的常见内容,主要解决死因及死亡性质问题。即是否溺死及溺死性质判断等问题。部分案例尚需鉴定尸体身源、入水地点、尸体损伤等问题,从而为查清案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中尸体鉴定死因是否溺死并不难,即使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通过硅藻检验也可鉴定是否溺死。但溺死的性质判断常是一大难题,单纯通过尸体检查常常难以确证,尤其是高度腐败甚至白骨化尸体,必须结合案情调查、现场勘查等情况综合判断。本文通过对1 1 2例已查破的他杀溺死案一回顾性研究,探求他杀溺死案件的特点,以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