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新增设的罪名。当前,由于不少人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尚缺乏了解,《补充规定》对该罪的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又比较概括,因此,如何正确认定和处罚这种犯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就该罪的构成和处罚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2年9月4日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5条第1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骗取税款五倍以下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补充规定》增设的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这一新罪名,是对我国刑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出口产品退税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其意旨在于增强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支持出口创汇,促进本国对外贸易。自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决定实行进口产品征税、出口产品退税政策,至今退税已在我国税制领域通行。于是骗取出口退税现象就应运而生了。骗取出口退税行为作为特定税收政策的产物,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以致打击不力,愈演愈烈。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外贸经济秩序,而且也影响到国家的外贸信誉,使国家蒙受了经济损失。《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5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骗取税款五倍以下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规定无疑为打击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本文就这一视定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4.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质疑吴汉涛出口退税是国家为鼓励出口,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设立的一项优惠税制。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采取一系列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严重侵害了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造成很大危害。针对这...  相似文献   

5.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研讨会综述周滨1994年2月26日,武汉市刑事法学研究会和武汉市人民检察院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就办理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犯罪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讨论意见综述如下:一、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行为是一种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2年9月4日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骗取税款五倍以下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补充规定》增设的骗取国(?)而出口退税款罪这一新罪名,是对我国刑法有关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的几个问题略述管见,以就教于法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罪浅析张时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领域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更加复杂,各种新型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偷税抗税犯罪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骗取出口退税就是当前对外经济活动中新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类犯罪活动自1989年出现以后,很快...  相似文献   

8.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与相关的诈骗罪探析李记华为了扩大出口创汇,自1985年起,我国政府决定实行出口商品退税制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领域的一些不法分子,钻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空子,采取种种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国家对外贸易经济...  相似文献   

9.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与相关的诈骗罪探析李记华为了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扶持出口贸易的发展,自1985年起,我国政府决定实行出口商品退税制度,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领域的一些不法分子,钻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空子,采取种种欺骗手段,大肆骗取...  相似文献   

10.
PROBLEMSONCRIMEOFGAININGREFUNDEDEXPORTDUTIESBYCHEATING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罪,是1992年“补充规定”设立的新罪。显然.该罪是为了控制来势汹涌的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活动而采取的立法措施。这种积极的立法动机是勿庸置疑的,但立法前的调研和论证如不充分,就很难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罪的设立似属此种。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该罪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司法实践的困惑,但目前尚未引起刑法学界的重视。笔者意图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探,以起引玉之效。下面,首先对骗取出口退税罪…  相似文献   

11.
骗取出口退税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骗取出口退税罪 ,是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 ,骗取出口退税款 ,数额较大的行为。司法实践中 ,应注意骗取出口退税罪客观行为的认定。对于刑法第 2 0 4条第 2款的规定 ,应按想象竞合犯处理。刑法第 2 0 5条第 2款的规定 ,不能按照牵连犯处理。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既遂标准是取得出口退税款。其与其他罪并发时 ,一般按照牵连犯处理。  相似文献   

12.
被告人蔡某,原系广东省潮阳市中洋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茵里仕电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蔡某于1998年3月至2000年间,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假借为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办理出口业务的名义,利用虚假企业广东省潮阳市中雅仕皮革服装厂、虚构的外商及香港永利贸易公司,与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分别签订内、外贸合同,使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假报出口.后将共计人民币10119689.93元的虚假出口退税凭证通过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向税务机关申报退税,骗得出口退税款共计人民币6026962.13元,剩余部分因被发现骗税未逞。案发后,被骗取的国家出口退税款已由税务机关向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追缴。蔡某因此非法获利共计人民币887万余元,大部分无法追回。二、分歧意见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蔡某无视国家法律,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人民法院以被告人蔡某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判决后,被告人蔡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蔡某无视国法,虚构有出口业务的事实,采用签订虚假买卖合同的手段,假报出口,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依法应予惩处。一审法院认定蔡某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定性不当,予以纠正。二审法院最终以上诉人蔡某犯骗取出口退税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相似文献   

13.
14.
《法庭内外》2006,(3):63-63
我的一位朋友黄某春节期间乘坐火车返乡,途中晚上犯病,从硬卧中铺掉到地板上,神志不清。列车乘务员发现后,以为是乞丐,便未予理睬。后来临铺的乘客发现,到下一站后呼叫救护车予以抢救,黄某被送到医院后死亡,死亡原因是心脏痛发作.并非是摔死的。黄某家人向铁路局索赔。铁路局指出: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自己没有赔偿责任。请问,铁路局的观点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5.
骗取国家出口商品退税款罪刍议薛伟宏为了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扶持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我国自1985年起实行出口商品退税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也孕育了骗取国家出口商品退税款行为的产生。由于该行为活动猖厥,涉及面广,骗税数额巨大,且诱发了贪...  相似文献   

16.
为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假报出口”,是指以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一)伪造或者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 (二)以伪造、变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货物报关  相似文献   

17.
为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假报出口”,是指以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一)伪造或者签订虚假的买卖合同;(二)以伪造、变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等有关出口退税单据、凭证;(三)虚开、伪造、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税的发票;(四)其他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的行为。第二条具有下…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2年9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23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为依法惩治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刑法将几种严重妨害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如票据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等。从刑法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些规定严厉地打击了一些严重妨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但由于这些犯罪在构成要件上都必须要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对于在实践中出现的并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金融机构贷款,使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不能给予严厉打击。因此,为了进一步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刑法修正案(六)》规定了骗取贷款罪,使得那些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骗取贷款行为有了打击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