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需求凸显权利:青年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觉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青年是农民工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国家和政府能平等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他们的权利觉醒,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使青年农民工理性、合法地维权。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劳动合同低签订率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否与所在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是其维护合法权益的关键一步。对杭州市农民工进行专项调查显示,近60%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与所在企业的性质、人数规模有关,也与企业所在行业有关。应采取措施尽快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30年,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冲破城乡阻隔进城务工到追求个人发展;从进城务工遭受就业歧视到强烈要求同工同酬;从"仅仅在经济上被接纳"到"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而且,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差异十分明显.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劳动关系三方和全社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郭琛 《中国工运》2008,(1):51-52
农民工是职工中的弱势群体,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他们更需要工会来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础。近年来,各级工会在切实组织农民工入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结组织农民工人会工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30年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工人权利意识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人权利意识的发育程度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仍然有很大差距。培育工人权利意识,政府、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群体都任重道远。培育工人权利意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从权利意识的发展水平上来看,就是要引导工人从认知到行动、从非理性维权到理性维权;从权利的主体看,就是要引导工人从仅仅关注个体权利到维护集体权利和群体权利;从权利的内容看,就是要引导工人从关注生存权利到关注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6.
面对珠三角地区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停产、迁移,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增添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难度。农民工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期盼,反映了当前劳资关系中的一些盲点。一盼建立企业清偿机制。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些农民工反映,老板在企业倒闭前悄悄转移资产,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工人们被拖欠的工资、工伤赔偿等难有着落。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9,(5):48-48
近日从安徽省劳动保障厅获悉,该省用今明两年左右时间,把各类服务业的农民工基本覆盖到工伤保险制度之内,最终实现有相对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浅析弱权利--劳动权的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权是一种弱权利.从劳动权的产生到今天的发展,它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仍显得很微弱,这就产生了要对其进行保护的必要.如何保护好劳动权不受侵犯,是当今劳动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是客观存在的,其缺失的原因有三.一是地位尴尬:职业和身份(户口)的错位;二是待遇特殊:二元结构下的制度排挤;三是缴费困难:利益博弈下的"牺牲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树立平等观念,取消现行的户籍制度,政府积极作为,企业承担道德责任,共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劳工权益保障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劳工权利保障主要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元主体之间的博弈:政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平衡资本利益、政绩需要和劳工权利的矛盾;企业则由于资本的强势权力而表现出对劳工权利的漠视和践踏;劳动者是弱势群体,缺乏组织,维权的成本很高,限制很多.这些构成当前劳工权力保障的现实困局.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源在于没有以人为本,国家、企业、社保部门以及农民工本人在思想认识、行为实践等方面存在问题.工会应从宣传教育、源头参与、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开展职工互助保险和送温暖工程等方面实现自身促进农民工加入社保体系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一种描述。虽然农民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民工仍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里处处受歧视,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工权利的缺失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直接原因,它不仅造成了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进城就业难度加大、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而且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转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甚至容易引发城乡矛盾,削弱工农联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建立了农民工过度劳动选择方程、过度劳动时间方程和持续过度劳动方程,并分析农民工过度劳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低是导致农民工过度劳动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农民工过度劳动和持续过度劳动的概率;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助于降低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概率、减轻农民工过度劳动程度和降低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持续性;不同职业类型的农民工过度劳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农民工就业拥挤的职业中过度劳动现象更加严重。因而,政府部门在保证农民工基本收入的条件下,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增加其就业稳定性,消除职业隔离,将有助于缓解农民工群体的过度劳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为促进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作贡献的同时,自身权益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重要性,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形成党政主导、各方齐抓共管的农民工维权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工人权利意识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四个特点。市场化、法制化、全球化和网络化既是工人权利意识提升的原因,也是其不断提升的外部环境。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明确了中国人权保护的基本内容和近期的实现路径。工人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人权教育的开展,工人权利意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检视近年来中国的劳动法律,已经不是有无法律而是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的问题。问题所在是,国家规制下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显现缺失,工人们甚至用牺牲乃至生命呼唤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回望近代以来的中国劳动法制历史,国家规制下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的缺失乃是一种长久之痛。环顾世界劳动法制的演进,劳动法律在中国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便是补救社会权利和社会合作的缺失,国家规制则需要与之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难以保障,劳动报酬权肆意遭受侵害,休息休假权只是一纸空文,社会保障权难以企及。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必须要有科学的制度为支撑。对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障碍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有的放矢的对不利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制度进行矫正,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熊传东 《时代风采》2010,(24):16-16
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约有3亿人。农民工已成为工人阶级和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他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改革、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外来农民工住房保障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外来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仍然堪忧。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国际背景和我国经济增速压力加大的国内环境下,统筹安排解决外来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既有利于提振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又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关系状况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进城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目前有一亿多农民工在城市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这一进程的生力军。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劳动关系成为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目前农民工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类型等方面面临的劳动关系状况直接制约了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的再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