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统筹国内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协调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战略思想,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它兼顾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推向了新的高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及根本政治保证。同时,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外部条件,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实现保驾护航。"四个全面"开阔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新格局、丰富和拓展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与外延、赋予了和平发展道路新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乃侠  赵莉 《人民论坛》2012,(36):96-97
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交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我国道路运政管理职能转变有一定的必要性,依据"十二五"关于交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道路运政管理中仍存在一系列矛盾与问题,要加强我国道路运政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同时也遭到某些人的怀疑与责难."中国威胁论"的又一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模式的"意识形态威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场的.国家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不同示范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并非中国"输出"的结果,更不存在所谓的"意识形态威胁".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具有丰富而全面的内涵。这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理论之路。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保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积淀;其次,"中国道路"是一条历史之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选择;最后,"中国道路"是一条实践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证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特别是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更使中国最终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复兴之路。因此,通过对"中国道路"内涵的不断挖掘和总结,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之路、历史创新之路和实践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7.
黄仁伟 《传承》2012,(21):18-19
面对各种肯定或否定中国道路的思潮和议论,我们需要从本质上揭示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在纵向发展中认识这条道路的生命力,在横向比较中认识这条道路的优越性,以提升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在国际上促进各国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击退反华势力炮制的"中国制度威胁论"和"中国前景不确定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与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现代化道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了制度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从哲学角度思考中国政治发展,能够深层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政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政治发展策略的适当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是国际上关于"中国奇迹"成因的概念描述,"中国道路"是回应"中国模式"讨论的意识形态化表达。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世界历史视野中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理论,在解释"中国道路"上具有学科比较优势。唯物史观从一开始就存在革命与发展两大视域,革命视域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指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在"文革"中它离开了现实国情并绝对化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实现了由教条化的革命视域的唯物史观向发展视域的唯物史观的转向。中国道路是发展视域的唯物史观的中国化现实,唯物史观的视域转换则规定了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边界。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化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通过突围发展"困境"进而指明了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过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真正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发展观"。从实践形态讲,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的开辟与拓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14.
实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指的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道路的历史过程.总的来说,伴随着"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民主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实践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逐步实现由奠基阶段-过渡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徐坤 《求索》2022,(1):40-4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和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关系,确保职工群众利益最大化是各级工会组织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坚持"两个维护"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质内涵。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和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是工会"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去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已内在地包含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用"绿色"来表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四个坚定不移”指明“中国模式”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很多有识之士,称赞和看好"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继续在这条发展道路上走下去,决不动摇  相似文献   

19.
正要引导国民充满"道路自信"、坚持走好"中国道路",可以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功经验中获得重要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要让法治内生于"道路";再次要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最后要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国民福祉的持续改善与提升,彰显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西方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的研究主题转变,反映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存在明显的"不具特色论"和"可复制论"的误读。纠正这种误读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真正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立论之本、发展之基、时代之选,是中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原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远高于一概而论的某种"模式",它是人类历史上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