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康炎 《法制博览》2013,(11):56-57
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北京大学法律毕业生连勇事件的相继发生,对社会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研究高学历人群的犯罪行为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马加爵事件、连勇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借鉴系统论的思想来构建高学历人群犯罪行为分析模型,并对犯罪行为进行模型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犯罪心理的研究中.对犯罪心理的概念解释各说不一,莫衷一是.仅就十年来出版的各种教材、专著中,给犯罪心理就下了各种不同的定义.有的说:“犯罪心理一般指任何故意犯罪的心理”;也有的说:“犯罪心理是指那些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心理因素的各种组合形态,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还有的说:“所谓犯罪心理,则是社会上消极的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等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有位高锋先生自呜用120个字给犯罪心理下了一个凝炼、浓重、明了的定义,下成为:“犯罪心理是个体(注意:这里仅用‘个体’,就将有犯罪行为和无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都包括进去了)将某种或某些非分的欲求,通过特定的负向意识论证,不断(不断包含  相似文献   

3.
但愿马加爵这一成功的案例,将为中国警方开辟以最低代价抓捕连环杀手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马加爵杀人案震惊社会,留给人们巨大的思考空间。本文从犯罪学的角度探讨其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社会宏观预防、家庭微观预防、个人自我预防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引起社会各界对高校暴力犯罪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发生的几个重大暴力案件,然后提出了几点预防和减少高校暴力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市井万象     
《南风窗》2013,(9):20-21
好一些,"寝室关系"!最近流行于学生间的一句话叫做"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面对近日集中爆发的室友投毒致死、争执间的刺死案件,这句流行语实在是充满讽刺与悲凉。从20世纪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连杀4名同学,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以及2010年四川大学学生曾世杰"因被人嫌丑"  相似文献   

7.
曾依、马加爵、刘海洋……这些名字并不陌生,现在后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孟懿,26岁的湖南衡阳籍博士生,2005年8月20日,在其就读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跳楼身亡。  相似文献   

8.
得不到实施的法律,是一纸空文,近几年的"马加爵案""邱兴华案"也体现了这一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空判"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根据补偿制度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在我国部分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初探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及设立原则。  相似文献   

9.
校园暴力频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已从国外的校园枪击案蔓延到国内的校园暴力事件,从马加爵杀人案的大学蔓延到“杨不管”事件的中小学,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运用访谈法与文献法,深入剖析了校园暴力的七大类型和暴力学生的八大倾向;深刻分析了校园暴力的成因(学生性格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从三大方面提出了校园暴力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在国人眼中是象牙塔;大学生,不论是往昔还是现在,在国人眼中仍然是有为青年。随着二十一世纪初的大学扩招、教育收费,大学教学普及化日趋明显,大学生也逐渐不再是"天之骄子"。即便如此,与这些象牙塔中的有为青年联系在一起的,仍然是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朝气蓬勃等"高大上"的词汇。但是,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残杀同学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毒杀同学案,2014年台北捷运案等一系列大学生伤害事件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