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志菲  余玮 《湘潮》2004,(1):43-46
对患者,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对同事,他是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者;对病魔,他是一位奋勇拼杀的勇士。74岁高龄的他冲上“抗非”最前线,被感染后更是奋不顾身,无私无畏,前赴后继,在自己的身上大胆试验,战胜病魔,积累经验。他这位全球首例非典血清注射治愈者,就是“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畏的当代“黄继光”、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14):39-39
法拉第:保持幽默 益寿“良药” 法拉第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化学领域颇有建树。然而进入老年后常常因闹头痛而苦不堪言。他曾经四处求医问药,但毫无作用。就在法拉第一筹莫展时,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他极为详尽地了解了病史,发现病人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  相似文献   

3.
雒云祥 《党课》2008,(9):66-68
他,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把一个又一个绝望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让生命得以延续。他的为人和医术都得到了患者广泛称赞.甚至有人说他曾经用两瓶白酒救活了一位重病患者……他,就是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今年35岁的雒云祥。  相似文献   

4.
刘凯 《党的建设》2015,(6):18-19
初夏的陇西,天朗气清. 在陇西县中医医院有位全县家喻户晓的好医生,他就是杨维平.“大医精诚”,精者,在医术精湛,不懈探索;诚者,在医德高尚,勇担道义.杨维平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事事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患者祛除病痛,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白衣天使。在他的带领下,所在单位党组织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医院先后被评为全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青海省康复医院医疗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青海省康复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共产党员韩兴成。  相似文献   

6.
某患者赠送医院一面锦旗,上书"杏林春风,医界口碑"字样,其余6字都好懂,只是"杏林"一词有些费解,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据东晋医学家葛洪的《神仙传》记载:在三国鼎立的吴国,有位隐居在庐山的医生,姓董名奉。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为人治病分文不取,  相似文献   

7.
钱江 《党史博览》2005,(5):20-22
一1946年4月中旬,胡耀邦带着警卫员张成海离开北平的军调处中共代表团驻地,乘车来到张家口。他在北平已经患病多时,一到张家口就直接住进了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胡耀邦住院是由老熟人邱会作安排的。这所医院有一批医术高明的日本医生,其中有一位名叫稗田宪太郎。抗日战争时  相似文献   

8.
爱人即爱己     
在中国,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山村住着一位郎中。无论谁来看病,不管穷富,他都亲切和善,望、闻、问、切,一丝不苟,而且医术高明。方圆百里的病人纷纷慕名而来。一天深夜,暴雨刚过,一个学生突患急症,生命垂危。私塾先生不顾天黑路远,翻  相似文献   

9.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们感动。这次感动我们的是一位已经逝去的普通警察。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将人民警察的使命演绎成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史载,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扁鹊认为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扁鹊言:“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于乡里;而自己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群众以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誉天下。”  相似文献   

11.
易群 《湘潮》2008,(1):48-49
李治是红军中屈指可数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医术相当高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目中是一位了不起的军医和救死扶伤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李治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相似文献   

12.
近读《人民日报》长篇人物通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记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专家华益慰》,深深地为华益慰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华益慰淡泊名利、甘当人梯的感人事迹,更是让人在感动之余,又产生诸多感慨。华益慰是军区总院原外一科主任,他一生中最大的医疗成果,就是几千例经过他精心救治的患者和他帮带的200余名外科医生。他从医56年,只发表专业论文16篇,但篇篇都是他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用心之作,没有一点“水分”。他学风端正,从不挂虚名,甚至自己参与的研究工作,如果认为贡献不多,也不同意署名。当他参…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使者     
健康的使者●姜国辉钱静华年轻的共产党员李松从医11年,现任吉林市龙潭中医院骨科主任。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称赞,被人们誉为“健康的使者”。李松心系人民的健康,千方百计地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有一位姓袁的女患者曾因车祸致...  相似文献   

14.
公元2004年8月9日。一位75岁的老人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睡着了。走了,他永远地走了。离开了,他永远离开了心爱的岗位,离开了挚爱的同事,离开了他牵挂的患者,离开他一直欠疚的老伴……松水呜咽,白山低鸣。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哀乐低回,诉说着人们对他无限的追思;啜泣声声,表达着人们对他的真挚怀念。"郭新同志永垂不朽!"挽联上这句话也许正是活着的人们表达着对他最后最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我叫阿依古丽·买买江,是十四师一牧场农业连的一名普通职工。我的丈夫郭新,现在牧场社区工作。我们有一个儿子和女儿,现在都在牧场学校就读。我们家庭是一个民汉联姻的家庭。当年,我和丈夫的婚姻也曾遇到世俗的阻力。为了爱情,我们不顾家人的反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直到我们的女儿出生,双方父母被我们的执着感动,才正式接纳了我们。我和丈夫的爱情故事,在牧场迅速传播开来,牧场的许多青年人像我们一样,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民汉结合的幸福家庭。2011年,我们家先后被评为和田  相似文献   

16.
傅连是最早的一位“红色医生”,也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傅连1894年9月14日生于福建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时考入中西中学。他聪明好学,酷爱足球,又有学医的强烈愿望,因而受到河州福音医院院长锡依布莱尔(英国人,中文名赖查理)的赏识,并主动提出每月资助他大洋四元,条件是为基督教会挤生奶。1911年,傅连考入教会办的“亚盛顿医馆”、毕业后,被赖查理聘为汀州八县旅行医生,傅连不仅擅长内科,而且还通晓其它各科。由于他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17.
孔繁森,一个光辉的名字响彻祖国各地,无数人为之感动,为之哭泣,灵魂又一次得到了冶炼、升华。我们在被他的一桩桩事迹所感动的同时,不禁想探求他的精神内核,探求他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伟大的人格力量。 一 我们认为,孔繁森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精华,把它上升到共产主义思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妙手良医     
在通钢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有一位在医疗战线拼搏奉献了20多年的白衣战士,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精湛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赞誉,并先后被评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医德医术标兵和通化市劳动模范。他,就是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于伟。 对患者救死扶伤,是于伟从医的永恒承诺。多年来他早来晚走,不知奉献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特别是遇到抢救工伤患者或有大手术时,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他总是自己“打的”从家里赶到医院。一天深夜,医院收治了一名在工作中负伤的脑外伤患者,生命危在旦夕。于伟闻讯从家里火速赶来,…  相似文献   

19.
刘云山 《党建》2011,(5):6-6
又一位共产党员的楷模——杨善洲,他的名字正在社会上广为传颂,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足以让每个人都为之深深感动。感动之余,我在思考和追问着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差什么、学什么,也就是杨善洲同志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对照杨善洲同志我们差什么?我们应该向杨善洲同志学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参加过当年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谈起红军中医术高明的医生,便会提到红一方面军三大名医之一、被人称为“大金刚”的李治将军。▲弃暗投明当红军李治,原名李圣治。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泮中乡一个小木商家庭。由于家境尚可,父亲又望子成龙,加上李治从小聪颖好学,父亲便决心培养他,先是送他到一家私塾读了几年书,后来又送他到县城中学就读。1924年李治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1929年毕业。这时,他决心终生救死扶伤,为人治病,遂改名为“治”。开始在南昌开诊所,前来看病的国民党军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