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员干部不讲诚信的几种表现 党员干部不讲诚信的行为按其表现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种。 1.浅度的不讲诚信行为。首先表现为说谎,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自吹自擂把成绩无限夸大,把准备做的说成正在做的,把正在做的说成做完的,把没有做的说成做过的;对工作中的问题,则把大说成小,把小说成了。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在基层和几名入党积极分子座谈,因为话题进行不下去而冷场了。为了找一些话题,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最近都在看些什么书?听我一问,几个人面面相觑,然后挺难为情地说:我们最近没怎么看书。我接着问:那你们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这次,大家的回答就多了。有的说,主要是看电视;有的讲,经常上网;有的说,和朋友一起逛街。还有一个积极分子补充道:“我平时也看杂志,像《读者》,还有一些时装杂志。”  相似文献   

3.
据说台湾文人李敖与影视明星胡茵 梦结婚后去拜见老泰山,胡老先生一面 抱怨女婿没个正式职业,一面又自得地 说:“我做了几十年的立法委员,开会一 句话没说过。”李敖是个六亲不认的家 伙,立刻就斥老岳丈之非:“立法委员做 的就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事,几十年不讲 一句话,如何对得起选民?”又说,“我没 有职业就是因为位置都被你们这些老人 家占了。”如此还不解气,李敖回去又撰 写文章,说胡老先生是“永远失职、永不 失业”。  相似文献   

4.
理论宣讲要防止泛泛而谈.讲在“点子”上,就要在“讲什么,不讲什么”上有所取舍。听众都知道的,没必要讲,如讲那叫“重复罗嗦”:听众都懂得的,没必要讲.如讲那叫“谋财害命”:听众都不关注的.没必要讲.如讲那叫“对牛弹琴”。到底“讲什么.不讲什么”、“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呢?主要的、重要的要讲.这叫“讲重点”;听众不懂、似懂非懂的要讲,这叫“讲难点”: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这次“三讲”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当领导机关在向群众征求意见时,一些人总是说“没意见”。真的没意见吗?笔者不以为然。在这里,笔者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倒有一些意见,心里感到不吐不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不干工作的人。”每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既然这样,当我们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时候,群众为什么会说“没意见”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历史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当…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周恩来做形势报告,国内、国外讲了一个下午,讲的内容非常重要。记者采写时,稿子上有一句“周恩来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交给周恩来审阅时,别的地方都没改动,他就把那个“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开座谈会,大家发言完了,主持会议的人说:“现在请周总理作指示。”  相似文献   

7.
说男道女     
《党课》2006,(10):11-12
贾宝玉先生有一句名言,曰:“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这话,宝哥哥还真没说错。其实,“男人是泥、女人是水”的观点古已有之,故贾宝玉也算是言之有据。传说当初女娲造人,方法就是用一根藤条击打水面,溅起的泥水落在地上,就成了人;但泥和水不可能一体化,人便有了男女之别。女娲本是女儿身,根据“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之定律判断,你说她能让那肮脏的“泥”做她的同性化身吗?  相似文献   

8.
题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我是研究语言的,但对文化也有些想法,可谓“野狐谈禅”,真正的专家讲东方文化与我讲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是专家。但“野狐”有“野狐”的好处。脑子里没有框框。辩证地说,两者各有利弊。这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一、文化与文明;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三、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9.
他,没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却被江格的群众称为“英雄”; 他,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老百姓却为他竖起大拇指; 他,没讲过一句豪言壮语,可他许多平凡的话语却被人们深深牢记。  相似文献   

10.
当你一走进九台市城子街镇城东村三社时,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栋挨着一栋的塑料大棚,看到那~排排白花花的大棚,你会不由自主地说:嘿,这真不愧是“大棚屯”。如果,你走家串户问这么多大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们都会兴奋地对你讲:这多亏了我们的好领路人——张志奎。张志奎是城东村三社的社长。他看到城子街镇冬春两季青菜销量很大,但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本镇却不产蔬菜,便决心自己带头扣大棚种菜。扣大棚种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他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为了筹钱,他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牛;没技术,他四处请教,自己攻书本。辛勤…  相似文献   

11.
东方文化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我是研究语言的,但对文化也有些想法,可谓“野狐谈禅”,真正的专家讲东方文化与我讲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是专家。但“野狐”有“野狐”的好处。脑子里没有框框。辩证地说,两者各有利弊。这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一、文化与文明;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三、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你这样说,我这样说,大家都这样说,说来说去,说成了一句不走脑子的套话,却从未想过其中的荒诞和可笑。有话为什么一定要长呢?没话为什么要找话呢?有话尽量短说,无话干脆不说,所谓“有话则短,无话不讲”,不是更好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开长会、讲长话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成为一道叫人既无奈又反感的可笑“风景”。有的人好像非常热衷于会议,有事没事喜欢把大伙儿召集起来开上一个会,而且逢会必讲、一讲就长。如果讲话确实言之有物,能够启人心智倒也罢了,不幸的是常常如“懒婆娘的裹脚布…  相似文献   

13.
《王喜昌三易其名》的背后,是一个非常暖人心的故事。黑龙江省农科院绥棱浆果研究所所长张晓光、党委书记周恒义,不嫌弃水田农村的极贫户王喜昌家“窗户没框,炕上没席,地下没凳”,诚心诚意和他家结“穷亲”。仅两年多光景,就把其帮扶成了万元户。王喜昌感激涕零,逢人便说,亲爹也没叶他这样好!于是,他想入党,也想帮两户贫困户……绥棱县干部结“穷亲”,包扶贫困户的活动,也就是在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它的意义在于,他们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与切实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导向”一词成了使用频率较高的诸多词汇之一。讲政策,就有个政策导向问题;讲媒体,就有个舆论导向问题;讲精兵简政,就有个人员分流导向问题……在当前诸多的“导向”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用人导向。有位领导同志曾感慨地说:“现在有的干部能把一半的精力用于工作,另一半的精力用在跑官、要官上就算不错了。”我相信这位领导同志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事情何以至此呢?原因只有一个:“导向”问题。倘若跑官、要官乃至买官的人如愿以偿,弹冠相庆,那么把主要精力用于工作的人还能坐得住吗?即使有意志坚强者,既不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搞好干部学习,为“三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对全县乡局级领导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能够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学习之风初步形成。但在对待学习问题上,部分干部还存在以下几种倾向:一是不学,认为学习没用,基层就是干,干好了一俊遮百丑;二是厌学,对学习厌倦,上班时间忙工作,业余时间忙应酬和娱乐,自学没兴趣,集中学坐不住,学不进;三是浅学,认为邓小平理论一看就懂,浅尝辄止,其实根本没掌握;四是虚学,寻章摘句,装样子做表面文章,把学习当做镀金和混资历升迁的…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廉政瞭望》2013,(2):4-4
提拔一个干部,树立一面旗帜。要让那些埋头苦干、少说多做的干部,那些有作风没“唱功”的实干家能得到提拔;让那些一说起来滔滔不绝、一做工作却不行的干部,那些善于侃大山、摆龙门阵,千工作却没招数的干部得不到提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这天,他看到了一个算命的。于是,他就叫那人给算一下。他刚把那个梦说完,那个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反问道:“梦见棺材怎么是一个好梦呢?”那个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那…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时,深有体会地说,到一个单位了解情况,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这位领导同志的话,既是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种提醒,也是对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批评。一个时期以来,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的基层单位相当严重。有的习惯于喊口号,说空话、套话,追求报上有报道,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有的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以讲…  相似文献   

19.
担当,不在说,只在做。做得好,做得实,敞得到,才是担当,才是落实,才是执行;否则,就是花言巧语,就是“只说不练”,就是华而不实。一位伟人说:“一沓口号不如一次行动”;用行动落实,才是真落实;用豪言壮语落实,只能是“中看不中吃”的“嘴上功夫”。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一些领导同志评价下属说:这个同志工作不错,就是爱讲‘牢骚话”。我认为,讲‘牢骚话’奖一个人的缺点,但“牢骚话”里也有真话、实话,不可一概否定。实事求是地讲,“牢骚话”不是那么中听,谁听了。G里都不舒服,所以,爱讲“牢骚话”者大多是得不到领导的偏爱和重用。其实,一个领导干部如何看待“牢骚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政治水平和思想觉悟。一个单位“牢骚话’哆,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单位的民主风气不是太浓,领导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然,群众的意见有处提,疾苦有人理,领导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