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尔原则明确了警察的基本任务,提出了树立警察权威的诸多方法,界定了警察与公众的关系。21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新时期的警务改革,提出了警务集中化的理念。此次改革无疑是对皮尔原则的回归。在当今时代,皮尔原则仍然是英国警务改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共青城市公安局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和区位特点,开展“邻家警察”社区警务,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新的改革与尝试。“邻家警察”社区警务具备维护社区安全、帮助居民解决困难两大功能,能弥补派出所警力紧张的不足。“邻家警察”社区警务面临民警年龄小、经验少、任务重,民警群众工作薄弱整体素质不高,“邻家警察”创建活动未全面铺开等困难,需要把握“邻家警察”定位,大力加强群众工作;改善“邻家警察”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加强“邻家警察”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加强各警种问协调沟通,提高“邻家警察”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论社区警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战略起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它是对警察日益职业化、装备日益现代化而犯罪却日益增长的状况进行深刻反思之后,向传统警务“警察皆公众,公众皆警察”理念的回归。其核心就是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携手,并肩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以“小治安”积累“大治安”,最终实现有效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目标。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公安机关构筑长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只有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正确认识社区警务战略,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将社区警务战略长期、有效贯彻下去。  相似文献   

4.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与社区警务战略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与社区警务工作在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上有着一致性,对于解决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无疑是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5.
简论盛行美国的社区警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60年代以前,美国警察的主导策略是“事件为中心的治安策略”,这引发了警察亚文化的发展及警察与民众关系的恶化。从70年代起,“社区警务”或“以街区为中心的治安策略”被提出,其核心是改善警察与群众的关系,特别是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也就要求警察组织内部改革,即观念的更新、放权和平民化、知识化。对社区警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社区警务只是哲学上的事,没法落实到工作中去,二是至今没有任何数据来证明社区警务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社区警务战略在美国推行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较早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国家之一,其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瓶颈”问题,值得中国借鉴:第一,社区警务战略最好是在警察系统内全方位推行;第二,推行社区警务,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警务领导层的职责;第三,推行社区警务,需要对相伴而来的警察组织变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7.
“睦邻警察服务”是英国社区警务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对英国警务活动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睦邻警察服务”是指由警务人员、特别警员、社区支援员等组成工作小组,在社区内负责遏制发案、建立积极合作的警民关系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我们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科学合理地借鉴和吸收英国“睦邻警察服务”的经验,以促进我国警务改革的逐步完善和“三基”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较早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国家之一,其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瓶颈”问题.值得中国借鉴:第一,社区警务战略最好是在警察系统内全方位推行;第二,推行社区警务,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警务领导层的职责;第三,推行社区警务,需要对相伴而来的警察组织变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9.
社区警务是西方警界近几年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它是将警务工作立足社区,以社区为出发点,并与社会密切合作的一种警察工作方式。社区警务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战略,“群众参与警务的管理”,“打击与服务职能并重”等几个方面。对治理社会环境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型警务改革方式,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警务化工作向一个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区警务思想是整体构建社区安全防范体系的理论基础。社区警务是指警察与社区公众有机结合,共同探讨和解决可能影响或制约社区正常生活质量的各种问题及潜在的越轨隐患,以达到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确保社区长治久安目的的警务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区警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社区警务理论的核心是预防警务论,警察职能的重新定位是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我国实行社区警务还受到社区发展不成熟、原有行政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及基层派出所的现状等不利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共青城市公安局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和区位特点,开展"邻家警察"社区警务,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新的改革与尝试。"邻家警察"社区警务具备维护社区安全、帮助居民解决困难两大功能,能弥补派出所警力紧张的不足。"邻家警察"社区警务面临民警年龄小、经验少、任务重,民警群众工作薄弱整体素质不高,"邻家警察"创建活动未全面铺开等困难,需要把握"邻家警察"定位,大力加强群众工作;改善"邻家警察"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加强"邻家警察"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加强各警种间协调沟通,提高"邻家警察"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其经过充分论证的合法性根据;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保守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此项根据必须能够具体涵盖保障公民自由及地方自治。通过帕特里克.柯洪的详细理论阐释以及罗伯特.皮尔所推动通过的《大都市警察法》及其一系列建警、警务原则,现代警察制度的合法性根据得以成功构筑。  相似文献   

14.
体制改革是21世纪我国警察机构探索的主要方面。警务风格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转变传统的“被动反应式警务”为“主动出击式警务”方能适应新形势下警察工作的要求。对此,必须作到完善社区预防体系,变革现行的警察管理体制与目标管理模式,建立信息警务,提高警察素质。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初期现代警察制度诞生以来。都市警察与都市警务一直是世界各国警察建设和警务工作的重心。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发展思路。在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应当选择实施社区化、信息化和合作化的警务战略。社区化警务应包括强调依靠民众预防犯罪的传统警务原则的恢复与发展、以地区自治为主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和操作平台、要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社区警务室,派驻社区警察、警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等方面内容。在信息化警务方面。需要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全警共享、强化实战应用,提高打防能力、推进警务创新,提升警务效能。在合作化警务方面,公安机关坚持创新部门警种合作机制、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和国际警务合作机制,探索集群战役等新型战法。  相似文献   

16.
社区警务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社区警务理论的核心是预防警务论,警察职能的重新定位是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我国实际社区警务还受到社区发展不成熟、原有行政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及基层派出所的现状等不利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社区警察人际交往的PAC理论及其训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警务专家统计分析,一名社区警察在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在同社区公众接触,为公众提供各类服务,而只有较少的时间才是面对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社区警察不注重交往技能和心理调控训练,势必会影响警民关系,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不便。PAC理论为我们提供交往技能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为我们对警察人际交往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社区指由一定数量的居民组成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社会共同体。社区警务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警民联手协作为手段,通过立足社区,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社会为主体的预防与控制网络,有效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警务关系。社区与社区警务的关系是经济市场化导致社会组织社区化的必然的政治关系。必须树立新的警务观念,即定位在积极预防思路上的社区警务依托于警察与公众的合作和配合,警察由此从“反犯罪战士”的单一角色转变为“战士”与“服务员”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9.
探讨社区警务基础及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警察哲学,是国际警务改革的大趋势。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有着深厚可行的理论基础和先天优越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实践社区警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区警务效能应继续加强重塑传统社区、扎根群众、处理好防范与打击的关系、加强与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考察了社区警务的基本内涵,认为社区警务是社区与警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社区与警方共同解决违法犯罪问题的新途径。密切警民关系和预防为主是其基本原则,它的基本特点是:(1)警察工作立足社区;(2)群众参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社区警务思想在理论上的生命力。同时围绕社会背景、工作实践进行了中外对比,认为中国公安工作的具体做法与一些国家社区警务实践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社区警务思想为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转换运行机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