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46年 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的命令,时任冀察热辽军参谋长的李聚奎被调入北平军调部工作。   1月 15日,北平军调部中方交通处处长耿飚奉命乘军调部美国方面提供的军用飞机,专程赶往张家口和承德接罗瑞卿和李聚奎。 在赴北平的飞机上,耿飚向李聚奎介绍了军调部的情况。他说:“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关于停止 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机构设在北平,由国共双方和美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其中,美方代表被邀请充任主席,作为三方会议的召集人。我方代表是叶剑英。”他还进一步指出:“目前,我方在军调 部的主要工…  相似文献   

2.
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签署公布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命令》等4个停战协定,为监督和保证停战令施行,同时商定在北平成立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代表参加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军调部设3个委员,国民党方面的是郑介民,共产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军调部和它的臂章 这是一枚特殊的军调部臂章,它长9厘米,宽7厘米,制作于1946年1月,由时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佩带。1959年军事博物馆筹建时由其子李伦捐献。  相似文献   

4.
正1946年1月13日,根据同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的停战令的规定和《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在北平正式成立。作为调处国共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监督执行机构,军调部在其存续期间为调停国共军事冲突、缓和中国政治紧张局势做出了一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览》2001,(1):56
1946年1月,国共双方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并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作为执行停战协议的机构。军调部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各派一名委员组成,我方代表是叶剑英。当时,耿飚担任我方代表团的交通处长,需要多方收集有关资料和情况,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国民党打交道,但他竟和这些特务交上了“朋友”。 为了监视我方人员,国民党特务密布在军调部所驻的饭店门口和一楼、二楼的走道内,连我方的汽车司机也大都由特务  相似文献   

6.
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界和相关机构对军调部文献的整理、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已出版的专题文集或相关文集中披露和发表了一些有关军调部的文献资料。近年来,对当年军调部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人回忆或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即便如此,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他重大事件或机构相比,军调部档案资料的公布、整理、开发与利用还是明显滞后。本文依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对军调部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和利用情况进行简要的评述,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军调部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叶介甫 《世纪风采》2014,(12):15-23
年轻一代,许多人能背毛泽东“前头提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但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有个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相似文献   

8.
李聚奎在平江起义前后,追随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在彭德怀受到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李聚奎挺身而出,勇斗杀手李聚奎,湖南今涟源人。1926年9月从军,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第一连。后来,工兵营归入湖南独立第五师成为该师第一团第三营。李聚奎在三营九连当兵。当时新任一团团长就是彭德怀。李聚奎第一次见到彭德怀是在他们第三营营部。彭德怀给全营的班长讲了话,支持老兵、班长“闹饷”举动。他说:“你们很久没有发饷了,生活艰苦,现在你们要求发饷,我完全支持……”当时,李聚奎已经由二等兵逐步升到中士班长了。听了彭团长的…  相似文献   

9.
林木 《党史博览》2007,(6):28-29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根据国共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精神,按照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达成的停战协定而于1946年1月14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的.它是1946年1月7日成立的周恩来、张群(后为张治中)、马歇尔"军事三人小组"的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10.
叶介甫 《红岩春秋》2014,(12):50-53
正许多人都能背诵毛泽东"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的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相似文献   

11.
1995年6月25日,开国上将李聚奎溘然长逝。在纪念文章《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深切悼念李聚奎同志》中,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深情地写道:“噩耗传来,我们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抑。李聚奎同志是参加‘平江起义’的老战士中最后离开我们的一位。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经受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和和平建设时期的严峻考验,为人民的解放和国家、军队的建设事业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2.
《李聚奎回忆录》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李聚奎同志是我省涟源县人,他一生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之一,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善意的谎言     
金晖 《党建文汇》2002,(1):46-46
我与少奇相识,没有秘密。我在大学读书,同北平地下党很接近。国共和谈期间成立了军调部,叶剑英、张治中、马歇尔是共、国、美三方代表。军调部下面有个军调处,军调处需要翻译,地下党便推荐了我。  相似文献   

14.
一次,陈赓遇到了李聚奎,两人很高兴,他们都是湖南老乡,于是天南海北侃起了大山。聊着聊着他们谈起了授衔一事,陈赓对李聚奎说道:"你够到大将的资格了。"李聚奎谦虚地说道:"大将我不够格,你是绰绰有  相似文献   

15.
戴光宗 《湘潮》2010,(9):17-20
<正>1928年8月,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党组织吸收在闹饷和暴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李聚奎在潘泗浜、贺国中的介绍下,光荣地成为起义后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不久,在一次战斗失利后的党小组会上,李聚奎坚定地说:"我这—  相似文献   

16.
周华章 《湘潮》2006,(3):55-55
1935年4月,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速渡金沙江,去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在渡江行动中,指挥一师担任先头部队从元谋出发,迅速抢占龙街渡口。来到江边,李聚奎才发现江上的渡船已全部被敌人拖到对岸烧毁。没有渡船,一时又难以架起桥,大部队到达后,情况会变得非常危险,一师的先头渡江任务很难完成。想到此,他立即命人向后架了15里电话线,以便与军团司令部随时联络。接着,又组织全师团以上领导干部商讨渡江的办法,但经过试验后,都被一一否定。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军团长林彪打电话到李聚奎的师部,询…  相似文献   

17.
韩念龙受到周总理的严厉批评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后,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管理团政委的韩念龙接到电报,叫他近期回北京.因为我国跟巴基斯坦建交了,确定他到巴基斯坦当大使.韩念龙原来在军调部呆过,是军调部驻淮阴小组的代表,挂的军衔是上校.韩念龙决定要我跟他去巴基斯坦.我当时在朝鲜任志愿军俘管团内勤组组长.  相似文献   

18.
正黄苏,又名黄甦,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十二军政委、红三十四师政委、红八军团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第一、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在六届四中全会补选为中央委员。1935年1月,他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与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和策应第二师四团夺占泸定桥等战役战  相似文献   

19.
调李聚奎到高等军事学院当院长,不是一般的调动,背后隐藏着秘密 李志民政委在高等军事学院(以下简称“军事学院”)的最后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1967年1月9日.军事学院的造反派在全院召开批判李志民的大会.还把总政领导“请”了去。军事学院的武斗随之升级。参加武斗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员,一般在四五十岁,  相似文献   

20.
窦孝鹏 《湘潮》2011,(2):7-11
李聚奎参加革命前,仅在家乡湖南省涟源市的农村,读过一年私塾。但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却有着担任我军高等学府——后勤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的经历。尤其后勤学院,是在他的一手操办下,组建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