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的诗学名作,它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认为艺术乃"真理之生成与保存",是真理之创建、发生和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由此方法去研究当今世界的艺术,通过"去蔽"去寻求艺术的本源,是本文的最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浪漫主义作家的艾芜,在抗战胜利之后,面对黑暗如磐的社会,创作了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小说关注着旧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其中有逆来顺受的,也有敢于起来反抗,与命运和恶势力作抗争的,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川农民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3.
《莺莺传》和《霍小玉传》都是中唐传奇的佳作,是少有的与城市舆论有关的故事,而且因为舆论的参与,促成了这两篇传奇的发展以及在意义上的延伸。中唐长安的城市舆论对两场轰动京城的爱情的反应,在其过程中呈现出接受和颠覆的两种状态,表现出时代性的"逐情"观念。从两篇传奇在城市舆论中复杂的状态入手,可以解析中唐社会中复杂的情感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恩格斯称之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对费尔巴哈以宗教来确定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提出科学的实践观.这使得马克思本人彻底摆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延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K·墨顿在《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中,探索了17世纪英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将社会互动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因素之一,本文从科学社会学这一角度对此书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就目前而言,中国刑法学的表面繁荣的背后暴露出理论创新的贫乏与回应实践问题乏力的危机。所以刑法学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刑法学科的属于自己“专业槽”,刑法学只有成为“最精确的法律科学”,①才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工艺流程的“专业槽”,只有最精确的刑法学,才能最精当地解决实践中棘手的刑法问题。陈兴良教授和周光权教授合作完成的《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书正是对此的回应。作者站在时代与学科的前沿,多维度立体式展示了两代刑法学人对超规范的刑法学的基础命题、规范刑法学的前沿问题与实践课题的最新思考,展示了理论“突围”与专业槽建设的努力。突出展示了罪刑法定原则视角转换、死刑问题的观念引领、刑事政策的深刻洞见等内容。全书“充满了人文气息及高度学术性”,是践行刑法学者使命,体现刑法学创新与突围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古代白话小说中,周作人认为只有<红楼梦>才属于真正的"人的文学";他以读者学的思维,持平视的视角,从平民的角度把玩<红楼梦>;周氏很欣赏<红楼梦>所描写的众多儿女,对晴雯评价尤高,因为她的真性情;他还认为,<红楼梦>属于平民文学一类,其描写的人生情景、家庭悲剧和众多女儿性格类型,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白丽丽 《研究生法学》2004,19(1):114-120
西方政治法律传统中,“自然法”(nartral law)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对于法律,正如上帝对于基督教,意味着永恒的正义和终极的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然法学说是对上帝理念的理性洗礼和形而上的阐释,体现了人类在法律领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和最后原因的追问。  相似文献   

9.
《中国律师》2008,(6):17-1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司法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律师行业党的建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律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律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平衡司法公正与效率两种价值,解决困扰司法效率提高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庭审方式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①,2003年3月14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以保障公诉案件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时的诉讼权利为切入点,用司法公正来平衡和激活司法效率,主要是针对目前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时,辩方(被告人)诉讼权利被忽视的立法和司法现状,而作出的补充性规定。一方面,防止检察院和法院为了摆脱实践中的案件积压问题而片面追求诉…  相似文献   

11.
民法典的编纂技术体系分为微观条文编纂技术和宏观体系编纂技术,微观条文编纂技术应该区分条文形式性编纂技术和条文实质性编纂技术.条文形式性编纂技术主要包括直接汇编和形式意义修改两类.以民事法律为主要形式编纂对象,以相关司法解释为辅助形式编纂对象,二者适用不同的具体编纂技术.利用法律条文大数据分析对比技术,可以“举一反三”地统一对结构类似的条文适用相同的条文形式性编纂技术.条文形式性编纂技术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具有限制性适用要求,同时应该借助法律条文大数据分析对比技术避免形式性遗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是对公证制度恢复重建二十多年来公证实践和公证理论的一次总结和创新。对此前的公证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言,《公证法》是一次全面的提升,对原有的公证规定作了大幅度的完善,在许多方面增添了新的法律规定。例如,在公证法律责任方面,《公证法》第六章用了四个条款,首次明确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具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对违反公证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对规范公证行业、保障公证质量将起到非常直接而有效的作用。在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总则》第10条首次在我国的法律当中对民法渊源作出了明确规定,除了明确承认法律和习惯属于民法渊源之外,该条还暗含地排除了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司法解释在民法渊源当中的地位.自此之后,在处理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时,法官不得再适用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否则,他们的做法将构成违法,其判决将会因此无效.不过,仅仅将民法渊源限定在第10条所规定的法律和习惯的范围内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法官处理的大量民事纠纷是法律或者习惯均没有规定的,如果仅仅根据《民法总则》第10条的规定处理他们所面临的民事纠纷,则法官将会无所适从.为了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在承认法律和习惯属于民法渊源的情况下,我们也应当承认另外三种民法渊源即司法判例、民法学说和法律的一般原则,这就是民法渊源的五分法理论.  相似文献   

14.
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一种信息交流方式,由于其具有全球性、实时性、交互性等其他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利益平衡理论也因此而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对网络崛起的挑战,如何发展和完善与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专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硕士而撰写的一本极富启发性的宪法学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该书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控制政府权力为主线,以权力、人权及权力制约的一般理论开头,以宪政结尾,将宪法学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宪法学的一般原理”;中篇介绍“基本人权”;下篇介绍“政府权力的控制”。为使宪法成为“活”的宪法,  相似文献   

16.
世贸组织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产物,在它成立后又反过来影响国际经济活动,这种影响当然地也就包括了国际投资活动及其法规。本文以世贸组织的一个文件《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为着眼点,主要分析该文件实施前国际投资法的状况、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投资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徐学银 《行政与法》2007,(12):138-141
朝鲜、伊朗核危机逼迫人们重新审视目前世界上既有的核不扩散机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条约》是有核国和无核国斗争、妥协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努力实现核不扩散、核裁军、和平利用核能三者之间的平衡,一旦其中之一不能实现,就会引起《条约》的危机。而《条约》本身的缺陷使得它无法根本实现三者的平衡,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实现《条约》的目标,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在归责原则、赔偿程序等方面改进颇多,但在民行司法赔偿方面的规范却不够细致,如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过窄、没有将民行错判纳入司法赔偿范围等。随着我国赔偿案件量的增多和非刑赔偿案件的比重增大,其弊端日渐显露。本文中从《国家赔偿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及衔接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弥补《国家赔偿法》在非刑事司法赔偿的漏洞。  相似文献   

19.
陈新宇 《研究生法学》2004,19(2):117-119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是黄宗智先生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后,关于中国法律史的第二本专著。作为一个汉学家,从其学术脉络上看,他最先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并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20.
陈华彬 《法学杂志》2016,(11):35-44
民法借助于民事权利的管道而赋予人民以权利或私权,由此,包括民法总则在内的整个民法典成为权利的法和人民的权利宣言.20世纪以来,对民事权利的内容与行使加以限制及规定权利的私力救济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现今也产生了这些方面的客观需要.我国《民法总则(草案)》未对此等内容予以规定,是立法上的重要缺漏,应予弥补.民法主要经由公共利益(社会福祉)原则对民事权利的内容予以限制,并通过公共利益(社会福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及权利滥用的禁止原则等限制民事权利的行使.为了保障民事权利,立法宜允许私力救济,即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其中前两者为自卫行为,后者为自力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